诗词和诗句的字面差异(加一倍与透过一层两种写法)

在周振甫《诗词例话》中,有一段文章引用了施补华和沈德潜的两个理论:加一倍写法、透过一层写法。

这两种写法,很适合表达深厚的情感,在读者阅读时,有苦上加苦、悲中更悲的感受。

诗词和诗句的字面差异(加一倍与透过一层两种写法)(1)

一、单句中的加一倍写法

施补华《岘佣说诗》中写到: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是律句中加一倍写法。

杜甫的这四句诗,是单句的加一倍写法,也是单句反衬的写法。

1、乐景写哀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出自杜甫的《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天的花鸟本是喜悦之物,但是一个溅泪、一个惊心,这是一种反衬,王夫之在《姜斋诗话》里说过: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2、先否定再肯定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出自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 其七》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烟尘独长望,衰飒正摧颜。

没有风的推送,但是云依然出赛,没有入夜,但是月亮已经挂在天上了。这是另一种加一倍写法,先否定一件事,然后在肯定一件事。 达到一种出乎意料的效果。

如同拉弓射箭,先往后拉弓,然后放出去的箭更远。

需要注意的是,这两个例子,加一倍的写法都在单句中实现。

诗词和诗句的字面差异(加一倍与透过一层两种写法)(2)

二、一篇中的加一倍写法

清朝的孙鼎臣有一首《倦寻芳慢》,词云:

淡烟罨柳,微雨催花,深院春早。燕子飞来,帘卷昼长人悄。沈水熏炉香渐减,远山眉黛愁难扫。怕黄昏,便黄昏时节,也难挨到。

盼暝色、高楼初上,铜楼无声,银烛低照。满架蔷薇,还倚月儿低袅。曲枕频移眠不稳,罗衾乍展寒犹峭。甚今宵,数残更,梦儿偏少。

清人李佳在《左庵词话》说,上阕的结尾处,也是加一倍写法:

倦寻芳云:“怕黄昏,便黄昏时节,也难捱到。”亦是加一倍写法。

这种加一倍写法,由三句组成。害怕黄昏更添愁绪,却担心自己愁的连黄昏也等不及。

当然不仅词中有,诗中也有,例如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中有一首:

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

第三句写到,因为没有资金买田,所以在水上讨生活,第四句告诉读者,很不幸,现在湖面上也开始收租了。

诗词和诗句的字面差异(加一倍与透过一层两种写法)(3)

三、透过一层 诗的写法

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上中写到:

文有透过一层法,如《无家别》篇中云:“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鼙。”无家而遣之从征,极不堪事也;然明说不堪,其味便浅,此云“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转作旷达,弥见沉痛矣。)

杜甫的《无家别》中,写了一个战败后回乡的老兵。这个老兵回到家乡后,发现村子已经面目全非,一片荒凉。自己已经成了孤家寡人。

正在这时,他接到了县吏的通知,让他接着去服兵役。这个时候杜甫用了透过一层的写法,不说自己不情愿去当兵,而是说,反正我已经没有家了,远近又有什么区别呢?

表面上,似乎很旷达,其实是更加令人悲痛。这种表达有点像王翰《凉州词》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是正话反说。

另有杜甫《夜闻觱篥》:“君知天地干戈满,不见江湖行路难。”用天下战乱未平,来对比江湖行路其实还不算难。

贾岛《渡桑乾》:“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身居并州思乡十年,如今又要渡过桑干水,反而觉得并州有些亲切了,言外之意,回咸阳更加渺茫了。

诗词和诗句的字面差异(加一倍与透过一层两种写法)(4)

四、透过一层 词的写法

周振甫先生还举了几个词的例子,如宋徽宗的《宴山亭·北行见杏花》: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闲院落凄凉,几番春暮。(闲院 一作:问院)

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结尾写到: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我怎么会不思念故国呢?可是也仅仅在梦里还能回去呀!何况,最近我连这种梦也好久不做了。

另有:

晏几道《阮郎归》:“一春犹有数行书,秋来书更疏。”“梦魂纵有也成虚,那堪和梦无。”有几行信已使人怀念,何况信更少了。有梦也是空的,何况连梦都没有,都是进一层写法。《诗词例话》

诗词和诗句的字面差异(加一倍与透过一层两种写法)(5)

五、加倍与进层的区别

不过,这种透过一层或者进一层的写法,很容易和加倍之法混淆。周振甫先生也没有在《诗词例话》中详细解释过二者有什么区别。

北宋词人张先有一首《青门引》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 ,又是去年病。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评价上面这首词的时候说:

残春病酒,已觉堪伤,况情怀依旧,愁与年增,乃加倍写法。

俞陛云先生说,这是加倍写法。

不过我们比较一下“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与“梦魂纵有也成虚,那堪和梦无”、“一春犹有数行书,秋来书更疏。”、俞陛云所说的加倍之法,和周振甫的透过一层法,似乎看着都差不多。

老街自己感觉这两种方式有一点小小的区别。

加倍之法换方向,先后退一步然后前进两步(或者前进一步,再后退两步)。如: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透过一层法不换方向,前进一步再进一步(或者后退一步再退一步)。如:一春犹有数行书,秋来书更疏” 。

当然,这种理解并不能完全解释上面所有的例子。

诗词和诗句的字面差异(加一倍与透过一层两种写法)(6)

​结束语

无论是加倍之法,还透过一层之法,大多有衬托或者转折之意,都起到了加深情感或者强调的作用,增加了诗句或者全篇的感染力。

结束时,录入老街的绝句《阳关曲》,是透过一层的写法:

折柳飞花风满楼,春寒带雨似穷秋。劝君莫唱阳关曲,曲尽无人不泪流。

这一首《拟古从军行》,结尾用加倍之法:

犀甲碎兮秦弓折,画角悲兮笛声裂。 枕戈一夜晓风寒,天地无痕惟有雪。

@老街味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