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王维空山深林的诗(王维一首游山玩水的诗)

王维写过不少山水诗,但大多都心如图画一样平静。

像“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这样的句子,总给人一种悠,远的感觉。王维也像是站在画前的观摩者,我们看不到他的表情。

所以总有人感慨,读王维难以动情,诗好,画好,却总少了些感动。

其实,王维也有兴致盎然,生机勃勃的诗作,诗中他的愉悦跃然行间,令人沉醉动容。

比如这首《蓝田山石门精舍》。

《蓝田山石门精舍》

王维

落日山水好,漾舟信归风。玩奇不觉远,因以缘源穷。遥爱云木秀,初疑路不同。

安知清流转,偶与前山通。舍舟理轻策,果然惬所适。老僧四五人,逍遥荫松柏。

朝梵林未曙,夜禅山更寂。道心及牧童,世事问樵客。暝宿长林下,焚香卧瑶席。

涧芳袭人衣,山月映石壁。再寻畏迷误,明发更登历。笑谢桃源人,花红复来觌。

关于王维空山深林的诗(王维一首游山玩水的诗)(1)

王维晚年隐居蓝田山中,一次趁着黄昏落日划着小舟游玩。来到山上的寺庙,被石门的幽静环境所吸引。诗人归来便成此游记,表达他对此次游览经历的满意和对桃源生活的向往。全诗可分三段来看,每八句为一层含义。

关于王维空山深林的诗(王维一首游山玩水的诗)(2)

第一层:黄昏落日,驾舟出游,一路轻松欢快。

开头两句“落日山水好,漾舟信归风。”就给人一种惬意舒适之感。

黄昏日落时分,山幽水静,诗人划着小船,慢慢悠悠,任凭晚风吹荡。

一个好字把景和情都概括了,好的景致,好的情致,那自然是“玩奇不觉远,因以缘源穷。”了。

一路观山玩水,探索新奇,再远都不觉远,不仅如此,还要溯流而上,直到水源的尽头呢。

但诗人是有目的的,他要去石门精舍。

“遥爱云木秀,初疑路不同。”

云木秀处便是石门精舍遥遥望去,令人兴奋,但一路行舟而来,弯环曲折,似乎走错路了。

在这里诗人偏偏小调皮了一下,刚勾起读者的疑虑,马上笔锋又一转:“安知清流转,偶与前山通。”

哈哈,原来流水一转,恰巧就来到进入前面山谷的路口。

山不转,水转,沿途的风景是新奇的,令人惊喜的,心情是随波震荡的。诗人的确是在“玩奇”呀。

关于王维空山深林的诗(王维一首游山玩水的诗)(3)

第二层:行到溪水尽头,沿着山路来到石门,所见之景令人愉悦

既然路在前,那自然是下船走山路了。

“舍舟理轻策,果然惬所适。”

谢灵运《登永嘉绿嶂山》写“裹粮杖轻策,怀迟上幽室。”,诗人下船,整理下拐杖,

“竹杖芒鞋轻胜马”,“小溪泛尽却山行”,走上山路轻步前行,千回百转,目的地终于到达。

眼之所及,身之所处,果真是不负幽意。

接着便是令诗人真正惬意的所在:

“老僧四五人,逍遥荫松柏。朝梵林未曙,夜禅山更寂。道心及牧童,世事问樵客。”

僧人不多,四五而已,坐于松柏之下,庇荫而栖,很是逍遥自在。

每日曙光未至,他们便已开始诵经,夜晚打坐时,山林寂静。

这些看似枯燥一成不变的事情,但他们却自得其乐,精神愉悦,就连山间的牧童都受到了佛法的感化。

寺庙隐于深山之中,与世隔绝。他们就像那桃花源内的人们向“武陵渔人”打听外界一样,

向诗人这个“樵客”询问着山下世间的消息。

王维晚年修佛,心中更是有一片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了。

他把这次探寻石门的经历比作一次桃花源记,达到一片净土,又是一片乐土,这无疑是“果然惬所适”了。

关于王维空山深林的诗(王维一首游山玩水的诗)(4)

第三层:留宿长林之下,诗人眷恋不舍,相约花红之日再相见。

暝宿长林下,焚香卧瑶席。

涧芳袭人衣,山月映石壁。

再寻畏迷误,明发更登历。

笑谢桃源人,花红复来觌(dí)。

于此优美心旷神之处,诗人便焚香卧于长林之下。

熏香时有若无,涧边野草杂花的芬芳随着山风飘动,月光洒在石壁之上,清晖灼灼。

这样令人心旷神怡的世外桃源,可偶得却难复寻。

于是诗人打算明日黎明即起,再游览一番,尽可能把这好山好水铭刻于心。

临别之际,诗人以笑容作别这里的人,不说僧人,却道“桃源人”,显然王维已经彻底沉醉于桃花源般的身境了。他的笑间尽露的是对这里的喜爱和向往。

“花红复来觌”,相约山花再红之日,再来将此桃源游遍。

关于王维空山深林的诗(王维一首游山玩水的诗)(5)

这首游记诗,是王维难得感情丰富的诗篇。

诗中流露出他对清新自然美景的喜爱,也深深感染着读者。

我们似乎跟着他的小舟,荡漾着他活泼的心情,欢快地行走在山路之间,感受这如世外桃源般的山林之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