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稼祥列出11个城市是哪里(王稼祥列出11个城市)
1949年2月,在河北省西柏坡毛主席办公的窑洞里,王稼祥正规规矩矩地坐在椅子上,他左手拿了一个笔记本,右手拿了一杆钢笔,神色恭敬地看着对面。
在他的对面,坐着身材同样消瘦的毛主席,只见毛主席右手夹着一支燃烧了一半到烟卷,烟卷上已经烧出了很长一截烟灰,但沉思之中的毛主席,并没有注意到烟灰。
突然间,只听毛主席说:“稼祥啊,我认为你讲得非常好,分析得很到位,我同意你的意见。”
听到了毛主席的肯定,紧张的王稼祥有些兴奋,但他没有打断毛主席的讲话。
毛主席继续说:“我们新中国的首都就定在北平,后面,我们把这个提案提交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再做最后的确定。”
那么,王稼祥对主席说了什么?毛主席又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选择定都北平?
图丨开国大典
首都定,天下安一国之首都,可以说是一个国家最为重要的城市,它是国家最高行政机构的驻地,也是一个国家的政治中心,甚至还是国际世界中,一个国家的代表和象征。
在我们平时看到的文献资料、影视作品和新闻中,很多外国媒体会把中国关于某个问题的意见,直接称作“北京的意见”,可见,首都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政权起到了多么大的代表意义。
在国家安全方面,占领一个国家的首都,往往代表着征服一个国家,消灭一个政权。
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希特勒就指挥他的百万机械化部队,不顾一切地直插莫斯科城下,意图占领莫斯科,就是为了用占领莫斯科来象征消灭了苏联。
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率领苏联人民,在莫斯科城下拼死抵抗,也是为了证明苏联还存在,抵抗还存在。
图丨保卫莫斯科
无独有偶,抗日战争初期,侵华日军使用重兵占领当时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并在南京进行毫无人性的大屠杀,也是为了通过占领首都,击垮全国人民的抗日意志,从而毫不费力地占领全中国。
由此可见,选择一个国家作为首都,必须慎之又慎,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更要具备长远的历史眼光,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我党历来重视首都的选择和建设,早在土地革命时期,我们就有“红色首都”瑞金。
那时的瑞金,不仅是中共中央的办公地点,中央红军的驻地,中国共产党还在那里开办了银行,发行了红色苏区的货币。
就连蒋介石发动的数次重兵围剿,攻击的重点也是中央苏区,瑞金,而红军战士反围剿的口号,也是“包围红色首都”。
图丨瑞金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以延安作为办公驻地,因此,延安在这时就成了我党所领导的根据地,人民、军队官兵心中的首都。
当年之所以选择延安作为中共中央的驻地,一方面考虑到陕北物产丰富,能够支持庞大的中央机关和军队,另一方面就是延安远离正面战场,地势易守难攻,有利于保卫中共中央的安全。
在解放战争时期,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就是在河北省西柏坡村,指挥了全国的解放战争和筹划建立新中国。
选择西柏坡,主要的考虑是隐蔽,也是为了适应战争时期,中央对于安全的需求。
1949年4月,在毛主席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下,英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以一往无前的气势,跨越长江天险,占领了国民党政府的首都南京,基本宣布了国民党反动政府在中国大陆的统治被终结。
图丨西柏坡
中国大地上,一个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政权,一个崭新的中国正在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也就是这个时候,身在西柏坡的毛主席,开始思考起了新中国成立的问题,思考新中国的成立,首先就要思考新中国的首都定在哪里?
事实上,日本侵略者投降后,在抗日战争刚刚结束时,中共中央就计划将驻地从当时所在的延安,向东北大城市哈尔滨转移,并且,将哈尔滨建设成为新中国的首都。
当时选择哈尔滨有这样几个考虑:
一是由于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有我党领导的东北抗日民主联军,在东北地区同日寇做殊死周旋。
日本侵略者投降后,我党所领导的东北抗日民主联军,很快就从日本侵略者手中接收了哈尔滨,因此,哈尔滨是当时我党掌握的为数不多的大城市。
图丨毛主席
二是哈尔滨远在东北,距离国民党统治中心较远,而且哈尔滨和南京之间,还有一个易守难攻的山海关,有利于保护红色首都的安全。
这一点,哈尔滨的优势,比当时在胡宗南兵峰之下的延安强太多了,后来胡宗南占领延安,也证明了这一点。
三是哈尔滨城市建设相对完备,周边工业基础较好,当时的哈尔滨有着东方莫斯科之称,而且在北洋军阀、日本侵略者统治时期,哈尔滨建设了大量基础设施和工业设施,十分有利于共产党所领导政权的发展。
四是哈尔滨比较靠近同是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在确保边境安全,获得苏联支持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换句话说,就是定都哈尔滨可以背靠苏联这只“老虎”睡觉。
图丨哈尔滨
在解放战争初期,我党为定都哈尔滨,得到了党内很多人的支持,也做了相关准备。
直接保卫中共中央的武装力量是中央警卫团,在那个时期,中央甚至已经把中央警卫团一分为二,一部分留在党中央身边保卫党中央,另一部分则作为先遣部队,派驻到哈尔滨,为中共中央进驻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在辽沈战役打响前,林彪曾专门向毛主席发电,请示毛主席和中共中央是否要迁至哈尔滨。但毛主席回电拒绝了,表示自己和中共中央都不会去哈尔滨。
那么为什么毛主席会拒绝自己和中共中央迁至哈尔滨?
其实,从这个决定中,我们就能感受到毛主席的雄才大略。
图丨毛主席
哈尔滨这个城市作为首都固然有其优势,但是,那是对于一个想偏安一隅或者说割据的政权来说的,对于要解放全中国的毛主席来说,哈尔滨是不合适的。
因为哈尔滨的优点,同样是它的缺点。
一个方面,虽然哈尔滨离国民党统治中心远,但离我国绝大部分地区也都远,不利于对全国的影响,更不利于解放全中国。
另一个方面,哈尔滨距离苏联很近,固然可以就近获得苏联支持。但是,就是因为离苏联近,离国境线近,在获得苏联支援的同时,也同样方便被苏联控制,成为苏联的傀儡。
因此,哈尔滨并不是一个理想的建都地点。
那么,在新中国成立前,在何处建立首都,就成了毛主席和一众中央首长必须考虑和决断的问题。
图丨哈尔滨
新中国首都的“候选人”1949年2月,时任城市工作部部长的王稼祥,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和研究,带着选定首都的方案来到了西柏坡,见到了毛主席。
见到毛主席后,王稼祥向毛主席提供了,北平、成都、洛阳、重庆、广州、南京、哈尔滨、西安、上海、延安、开封共11座城市。
毛主席看着这11座城市的候选名单,便和王稼祥逐一研究起来。
毛主席先将目光落到了南京上面,南京作为国民政府的首都,在条件上自然是具备的,各种基础设施都可以满足其作为一个首都的各种需要。
但是,南京毕竟被蒋介石作为首都用了几十年,我们要建立一个不同于国民政府的新政,带领中国人民,建设一个不同于旧中国的新中国,怎么能用国民党的首都呢?这不成了“穿新鞋,走老路”了?政治影响不好,所以南京被排除了。
图丨王稼祥
再看广州和上海,广州当年是孙中山先生指挥北伐的城市,革命的历史也很厚重,政治上问题不大。
广州对外开放早,因此经济上发展也很好,也能承担起作为一个首都的职能,上海是当时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也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先天条件非常好。
但是,广州和上海离海岸线太近,在没有强大的海空军之前,把首都设在广州或者上海很危险,总不能一有风云变化,敌人一个登陆就把首都占领了,所以,广州和上海也被排除了。
接下来是重庆和成都,这两个城市距离比较近,在特点上比较相似,这里物产丰富,深藏于内陆,在经济发展和确保安全上都有一定的优势。
特别是重庆,在抗日战争时期,还做过国民政府的陪都,各项建设也都很完备。
图丨上海
但是,重庆做过国民政府的陪都,从政治上考虑,就不能再做首都了,新中国把首都定在国民政府的陪都,岂不是比国民政府“低了一辈儿”?
而成都在大盆地之中,交通不便,不利于首都的长远发展,所以这两个城市一也排除了。
还有就是洛阳和开封。这两个城市相距不远,特点相似,这两个城市坐落在华北平原上,临近黄河,农业基础非常好,也是中国历史上的古都,有着非常悠久的建都历史和文化底蕴。
但是,这两座城市是成也黄河,败也黄河。
在当时科技、工业不发达,黄河治理是历朝历代的难题,黄河决口也是让无数统治者头痛的问题,如果把这两座城市定为首都,动不动就水淹首都,那谁也受不了啊,因此,这两个城市也被排除了。
图丨黄河
接下来是延安和西安,这两个城市都是在黄土高坡上,自然特点也很相近。
中共中央在抗日战争时期长期驻扎延安,毛主席和中央的领导同志对延安的情况很了解,延安的老百姓对毛主席和共产党,也有很深厚的感情,群众基础非常好。
西安也是历史悠久的古都,是西北最大的城市,各项条件和设施也都很完备。
但是,考虑到近代以来,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已经向东向南移,定都西北的城市,不利于对全国的领导和控制,所以,延安和西安这两座城市也被排除了。
如此排除一圈下来,就只剩下北平了,毛主席看着“北平”这两个字就深思起来。
北平历史上是明、清两朝的首都,也是一座古都了,从历史角度看,北平有作为首都的资格。
图丨北京
在政治上,北平与蒋介石的国民政府没有太大的瓜葛,而且北平是“五四”运动的发源地,也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源地,所以,从政治上讲,北平也没有问题。
从经济上讲,北平作为一个古都,是北方重要的大城市,经济上虽比不上广州和上海,但作为首都是绰绰有余,所以,经济上也满足条件了。
从地理的角度考虑,北平地处燕山一带,北承东北平原,南接华北平原,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都有战略纵深,也有关口和战略重镇拱卫,安全上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同时,北平既有铁路也有运河,不远处还有入海口,交通便利,不会像成都和重庆那样交通不便利,或被地形影响限制今后的城市发展。
经过深思熟虑,综合衡量几个候选城市的优缺点,最后,毛主席同意了王稼祥的意见,在心中也选定了北平,于是,也就有了文章开头,毛主席对王稼祥说的话。
图丨北京
正式定都既然选择了北平作为首都,那么,今后所有的工作,凡是涉及北平的,都要服务于北平建都。
此时,平津战役还没有开始,北平还在国民党著名将领傅作义手中,傅作义是国民党部队中著名的“守城将军”,而此时傅作义手下还有数十万国民党精锐部队。
如果傅作义决心跟着国民党,一路走到黑,凭借着北平顽抗到底,拉着北平整个城市给自己陪葬。
解放军纵然解放了北平,到手的也只是一片残垣断瓦,不仅大量历史文物被毁对不起民族,新中国的首都也被打烂,这是谁都不愿看到的。
图丨傅作义
因此,毛主席和党中央的领导同志们,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民族负责的态度,定下了和平解放北平的总方针。
然而想和平解放北平谈何容易!傅作义作为国民党高级将领,手握重兵,占据要地,又有蒋介石、国民政府不遗余力的支援,和高官厚禄的许诺,傅作义能够接受和平解放北平吗?
为了让傅作义接受和平解放北平,首先就要彻底断绝他负隅顽抗的幻想,于是,东北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果断出手,迅速完成了对北平和天津的合围。
重兵合围,把北平和天津包围得如同铁桶一般,彻底断绝了傅作义所盼望的,蒋介石的支援和从海上逃跑的可能,傅作义和他的部队成了困兽。
图丨北平
为了消除傅作义凭借北平城坚守,或有一线生机的想法,毛主席和中央领导同志们定下了“武攻天津,文攻北平”的方针。
通过打下天津,向傅作义展示解放军攻打大城市的能力,震慑傅作义,消除幻想。
正如党中央所料,解放军在很短时间内,打下来国民党重兵占领的天津城后,给了傅作义极大的震动。
一方面他感到自己少了一个有力支援,北平彻底成了一座孤城,另一方面解放军强大的攻坚能力终于使他相信,自己凭借北平坚守,是没有出路的。
与此同时,毛主席和中央的领导同志们,也通过北平城内的中共地下党,广泛动员傅作义的亲属、部属和社会贤达,共同给傅作义做工作。
图丨北平解放
终于,傅作义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和平解放北平要求。
就这样,傅作义带领部队解除武装,打开城门,把一座一砖一瓦未伤,一草一木完整的北平城,交到了共产党和人民的手中。
1949年3月,毛主席和中央领导同志乘车从西柏坡进入北平,在北平香山指挥全国都解放大业,和筹划新中国的建国大业。
1949年9月27日,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决定,将北平定为新中国的首都,北平更名为北京,也就是从那时起,北京就一直作为我们的首都屹立至今。
图丨开国大典
结语一叶知秋,一斑窥豹,在选定首都的过程,看似只是新中国成立之前,千头万绪工作中具体的一项。
但是,从这一件具体的工作中,我们就能看到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高远的志向,博大的胸襟和长远的视野,感受到以毛主席为代表的老一辈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民负责,对民族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