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具体任务梳理工作进展(开展日常工作和梳理总结)
科学网作者:马臻
我参加过各类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论坛,参加过各种评审、监督、督导,也写过各种评估、汇报材料。一个体会是:开展日常工作要和梳理总结、形成亮点相结合。我在多个场合说过这个观点。
开展日常工作和梳理总结相结合
教师、院系开展日常工作包括两个层面:第一层面,教师层面。第二层面,院系管理层面。教师忙着上课、带研究生、做项目。但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学位点评估、申请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看的是机制的、做法性的东西,看的是保障度、达成度、匹配度等比较抽象的东西。换言之,教师关注的东西、日常做的事情和各种评估要的东西不完全一致。要在评估中取得好的成绩,不但需要教师辛勤的付出,需要制度建设、院系投入,还需要归纳总结,善于“包装”。在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论坛上,很多演讲者都很说得头头是道,这离不开梳理和总结。
开展日常工作和形成亮点相结合
无论哪个层面,都可以产生可以展示的“亮点”。比如,一个教师从事教学,这是他的日常工作。如果他在教学的基础上出版一本教材或者获得教学成果奖,这就是亮点。一个教师带研究生,这是他的日常工作。如果他在带研究生的基础上获得宝钢奖或者育才奖,这就是亮点。再比如,我去一所大学的一个学院访问,只见他们的墙上罗列着获得很多个国家级奖项的记录,这也是亮点。
不是说不要开展基础工作(日常工作),而是说在这个基础上,要挖掘“人无我有”的东西,有特色的东西,构成亮点的东西。上个月我去参加一个学科发展和研究生教育研讨会,听到别的大学的宣讲,有的学校的一个学院办全国的博士生论坛,办学科竞赛,并且获得各种关于立德树人的荣誉。这就是他们的亮点和特色。
开展日常工作是形成亮点的前提,形成亮点是开展日常工作的升华,是成果的展示,它们并非矛盾的。而且,产生亮点并非一定是刻意为之,而是很有可能在日常工作基础上水到渠成的。我举个例子,去年在疫情期间我指导研究生因地制宜,坚持学习,这是开展日常工作。我将相关体会发在《人民日报》。《文汇报》记者打电话问我是怎么指导研究生的,于是产生了一篇《文汇报》头版报道。我平时还喜欢把讲授“学术规范和科研技能”研究生课的内容整理成文在报刊发表,并在校内外做讲座。把这些林林总总的东西积累起来,就成了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案例,我的文章被评为长三角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特色工作法案例二等奖。
不可能每一个教师都整出一些“花花草草”的东西,平时大家都在做基础工作(日常工作)。院系要善于把基础工作和亮点结合起来加以整理利用。举个例子,在疫情防控期间,一所高校一个院系的教师各自做了一些事情。有的开发快速检测手段,有的研发N99口罩,有的开展相关的科研,有的在主流媒体做科普,也有的老师指导研究生的做法被《文汇报》报道,当然,也有些行政人员和后勤人员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还有大批教师坚持上网课。把这些事情、各方面的工作串起来,点面结合,就是一份很好的总结材料。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静心思考一下,你会发现做过的很多事情都可以成为亮点。关键是,要明白一件事情的价值,善于把做过的事情连成一条线,进而形成板块。也要明白这些事情在更大范围的工作布局(比如院系工作布局、学校工作布局)中的意义和价值,把不同的材料合适地组合在一起,发挥组合效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