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能少吃味精吗(味精到底做错了什么)

网上总有很多新闻说味精吃多了会变傻、会高血压,很多人甚至买食品的时候都要选择不含味精的味精真的有这么可怕吗?,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高血压能少吃味精吗?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高血压能少吃味精吗(味精到底做错了什么)

高血压能少吃味精吗

网上总有很多新闻说味精吃多了会变傻、会高血压,很多人甚至买食品的时候都要选择不含味精的。味精真的有这么可怕吗?

1、味精不致癌也不导致脱发。

2、说吃了味精头疼,就是“中餐馆并发症”。科学家们做过许多实验,都无法证实“中餐馆并发症”的存在。

3、虽然味精和盐一样都含有钠,但是“味精 盐”的组合有协同效应,相同咸度,味精 盐组合的钠含量比单纯放盐还要少一些。

01

你对味精的误会有多少?

/ 帮你捋一捋 /

Long long ago……(其实就是1908年)。日本化学家池田菊苗发现海带中有一种叫做谷氨酸钠的物质,就是这种神奇的物质使得海带汤味道鲜美至极。这个谷氨酸钠就是味精的主要成分。从此,味精成功C位出道并风靡全球(吃货不分国界)。

海带汤

鸡精作为一种复合调味料,主要成分跟味精一样,还是谷氨酸钠。除此之外还会加入呈味核苷酸、盐、糖和其他香料,所以在口感上优于味精。关于味精的误解,鸡精也承担了不少。

鸡精

  • 味精会致癌?

NO!NO!NO!

味精中的谷氨酸钠加热到120℃以上时,可能产生焦谷氨酸钠。这也就是传说中味精致癌的“罪魁祸首”。这纯属自寻烦恼。焦谷氨酸钠并不致癌,只是失去鲜味罢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建议出锅之前,再放味精的原因。

  • 味精会导致脱发?

吓得我赶紧摸了摸我仅剩的三根头发。

在美国医学协会、联合国粮农组织等权威部门的评审中,从来没有关于吃了味精会脱发的说法。在国际权威机构JECFA和美国、欧盟的监管体系里,味精都被认为是安全的,在食品中的使用也无限制。

况且谷氨酸钠进入人体后还可转化为谷氨酰胺和酪氨酸,而这些氨基酸是人体蛋白质的重要组成单元之一,怎么可能导致掉头发呢?

  • 吃味精会头疼?

1968年,一位叫 Ho Man Kwok 的博士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描述了自己吃中餐时的奇怪经历。大致是说开始吃中餐之后15-20分钟,后颈开始麻木,并开始扩散到双臂和后背,而且还持续两个小时左右。这篇文章引发了世界性的对于味精的恐慌,被称之为“中餐馆并发症”。

后来,科学家们做了许多实验,但都无法证实“中餐馆并发症”的存在。而且在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的食品标准内,明确地否定了味精与严重不良反应的关系,并且引用了“大量压倒性证据”证明味精对于平常人来说是安全的。

  • 味精吃多了,会导致高血压?

大家都知道“过量摄入钠会升高血压”。味精和盐一样都含有钠,所以很多人也就认为味精吃多了会导致高血压。实际上,味精中虽然含有钠,但它和盐会产生“协同效应”。也就是说,相同的咸度的食物,“味精 盐”的组合,比单纯放盐所含的钠还要少一些。

也就是说,味精还会让我们间接减少钠的摄入。

总之,味精是安全的调味品,它能让食物变得更鲜美,引起人们食欲。做菜时,可以用味精替代部分盐,保证菜品风味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减少钠的摄入。在日常烹饪中,根据自己的口味适量加一点,完全没问题,没必要把它妖魔化。

说到这里,再赠送几则味精使用小贴士~

1、温度太高时,不宜放味精味精溶解的最佳温度是70℃-90℃;在150℃时,它会脱水,产生结晶;200℃以上,谷氨酸钠会变为焦谷氨酸。焦谷氨酸没有鲜味,所以做菜或汤要等临出锅时,再加入味精为最佳。

2、拌凉菜时,不宜放味精因为味精在温度为80℃-100℃时,才能充分发挥提鲜的作用。而凉菜的温度偏低,味精难以发挥作用,甚至还会直接粘附在原材料上,无味且扫兴。 如果非要放味精,那就用少量热水把味精溶解之后再拌进凉菜里吧。

3、炒肉菜时,不用放味精肉类中本来就含有谷氨酸,与菜肴中的盐相遇加热后,自然就会生成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除了肉类,其他带鲜味的食物也没必要加入味精,如鸡蛋、蘑菇、茭白、海鲜等。

自带鲜味的菜肴里就没必要放味精了

味精:最终还是我扛下了所有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