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里面的(弟子作品)

王淼在韩国多种多样的文化中,酒文化占据了韩国人生活中的一大部分其中韩国最具特色的酒是烧酒和米酒,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弟子里面的?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弟子里面的(弟子作品)

弟子里面的

王淼

在韩国多种多样的文化中,酒文化占据了韩国人生活中的一大部分。其中韩国最具特色的酒是烧酒和米酒。

烧酒是将米谷等酿造后的发酵酒再经蒸馏制成。为了进行蒸馏,首先要加热发酵后得到的酒液。加热的时候在上面安设隔板,酒液就会在那里不断蒸发再凝结,将凝结后的酒液收集好,得到的就是蒸馏酒。经过不断蒸馏的过程之后,酒的酒精度会提高,有些烧酒的酒精度高达4、50度。因为过程繁复,即使将四瓶发酵酒加热蒸馏,也常常无法得到一整瓶烧酒,因此,用传统方法制作出来的烧酒,在过去是一种昂贵的高级酒类,是只有富人与贵族们才有资格享受到的奢侈品。

这种以传统蒸馏方法制作的烧酒,传入韩国已经超过八百年。目前广为采用的蒸馏法,据说最早是由阿拉伯人所发明的,一开始不是用来制作酒,而是使用在提炼香水或药材方面。中古世纪时开始用来提炼酒精,使用在制酒上。蒸馏酒的制作技术,后来通过蒙古、在高丽时代后期传入了朝鲜半岛;当时部分蒙古人接受了波斯文化,也顺道接受了制作蒸馏酒的方式。韩国人从高丽时代后期开始,通过蒙古人学会了来自阿拉伯的制作蒸馏酒技术,因此当时也将这种酒称为阿拉酒。据说现在开城一带的人,仍然有人将烧酒称为阿拉酒。烧酒从蒙古传入朝鲜半岛,这样的传播途径见证了蒙古与高丽王朝之间一段关系紧密的过去。

约是在13世纪高丽王朝忠烈王的时期(1236-1308),他是高丽第一位正宗的蒙古女婿,而且是在朝鲜半岛提倡“蒙流”(蒙古生活方式)的重要人物。1274年,高丽元宗去世,忠烈王继位。为了得到更多来自元帝国的保护与支持,忠烈王向忽必烈提议娶蒙古公主为妻,也顺利迎娶了忽必烈的长女齐国大长公主忽都鲁揭里迷失(即庄穆王后),成了元帝国的驸马,被忽必烈赐予驸马高丽王的金印。此后,高丽君主做蒙古的驸马成为惯例,高丽王位的继承者,必须都送到元朝以蒙古贵族的习俗抚养,长大成人后方可回到高丽。

当时元朝计划出兵日本,开始往高丽派送兵力。元朝军队的驻军地点主要在开城、安东、济州岛等地,这些地点后来也都成了韩国传统烧酒的著名产地。在野外驻军的时候,高度数的蒸馏酒比发酵酒容易携带保存,在寒冷的夜晚中,也有助于御寒。通过蒙古大军而引入的烧酒,就这样在韩半岛保留了下来,成为韩国文化里重要的一部分。不过,当时由于原料都是用米谷做成,因此价钱非常昂贵,除了王公贵族之外,不是一般平民百姓所能消费得起的,有时也会被当成药来使用。

传统烧酒的制作方法,从高丽王朝末期开始,历经朝鲜王朝及日本殖民时期的前半期,基本上都没有大的改变。然而从1919年开始,烧酒的制作开始有了不同的变化,在平壤、仁川、釜山等地开始有新式烧酒工厂的设立,从传统的酒曲转变成用黑曲来制作烧酒;从1952年开始,也开始用进口的廉价糖蜜制作烧酒。1965年因为食粮不足的关系,开始实行《粮谷管理法》,传统上用米谷来制作的蒸馏式烧酒逐渐淡出,以甘藷、木薯、糖蜜等原料来制作并加入水稀释的稀释烧酒成为了市场上的主流。传统的蒸馏式烧酒跟现代的稀释烧酒除了制作方法的差别外,在酒精度数、原料、价钱方面都有相当大的差距。现在韩国许多地方仍保留当地的特色烧酒,使用当地的米、谷类、或干蔗等进行酿造之后蒸馏而成。通常这种传统烧酒的度数很高,价钱也不便宜。现代化的稀释烧酒则很多采用进口谷物制作,经过连续蒸馏之后得到纯度很高的酒精,接着再加水稀释,因此价钱当然也比较便宜,占据了烧酒的主要市场。

1988年韩国举办奥运会,以此为契机,为了向外国人介绍韩国的传统文化,传统烧酒有再度复出的迹象。然而,价钱昂贵、制作又费时的传统烧酒,终究敌不过大量工业化制作的廉价烧酒,至今大概只占了烧酒市场的1%左右,只是成为传统酒的文化象征而继续存在。

也因为年轻人逐渐有从烧酒转向啤酒的倾向,酒商为了鼓励年轻人的烧酒消费,将稀释烧酒的度数不断降低,从十年前的35度左右,降到现在的13度,价钱也不断降低。除此之外,为了抢攻女性市场,酒商推出了度数更低的水果烧酒来迎合年轻女性的口味。烧酒具有苦中带涩,涩中有甜的特征,比较适合韩国男人的口味,而对于女性或外国人来说,可能比较不能接受。过去曾有一些商家推出利用烧酒调配的新韩国味鸡尾酒,而更进一步地,现在各家酒商都推出了不同口味的水果烧酒,以此来拓展女性烧酒的市场,与啤酒来抢夺年轻人。

韩国烧酒的特点是入口清新,爽口,刺激性很小,这种特点适合作为烧烤,海鲜生食的配饮,另外韩国人还经常配以他们特色的鱿鱼干和明太鱼干做下酒小菜。现今几乎所有的烧酒都是360ml装的圆绿瓶装,烧酒杯容量则为50ml,因为一瓶烧酒大约就是七杯的量不能平分,所以一般喝酒的时候韩国人都会多叫几瓶。一般韩国人喝烧酒有两个方式,一种是纯喝烧酒,另一种是烧酒和啤酒混合之后的炸弹酒。

在喝烧酒的场合上,喝酒的礼仪很重要。例如,倒酒不能倒满,面对长辈或者上司,须右手执杯,左手扶着右小臂或是捂在胸前,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和礼貌。并且和长辈或上司敬酒时,要把上半身转到其他职务低或者是小辈的方向再喝。如果是专门的应酬场合,喝酒也是不能自己倒的,要长辈来倒酒,小辈负责敬酒。倒酒之后,长辈先喝,晚辈后喝。被倒酒的时候,要侧过杯体,离得近的双手执杯,离得远的左手扶右手手腕儿,以示尊重。

而炸弹酒会有不同的比例,在配比的时候一般还会用到烧啤杯上面有不同的比例刻度,配得更精准。普通酒有三种比例,烧酒和啤酒分别为1/9,2/8,3/7。烧酒比例越大越容易醉。在开烧酒时也有讲究,首先要猛烈地摇晃两次,直到瓶中出现白色的泡泡漩涡。然后用烧酒瓶底部与你的手肘发生碰撞,揭开瓶盖,最后用食指用力地敲打烧酒瓶瓶口,以弹出少量烧酒,然后再开始倒烧酒。在混合好烧酒和啤酒之后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动作,便是用勺子或筷子猛地直插杯子并碰到底部,或者用一根筷子放在杯子中用另一根筷子猛地敲打在杯子中的筷子,结束上述动作之后杯子中的烧啤瞬间出现一堆泡泡升到上面,这是一杯烧啤才算是真的制作完成。

米酒是韩国历史最悠久的浊酒之一。米酒的特点是,在大米或小麦中掺入酒曲和水使其发酵,而酒完成后,由于不会舀出浸入溶水的清酒,所以其浑浊程度很高。 是从很久以前开始就深受平民喜爱的酒,酒精度为6-13%,属于较低水平。 与其他酒相比,蛋白质丰富,热量低,含有丰富的乳酸菌和酵母。

米酒在雨天最畅销。在韩国每当下雨天,因为淅淅沥沥的雨声和煎饼时呲呲作响的声音很像,韩国人就会想要吃葱饼喝米酒,不仅是葱饼,绿豆饼和米酒的组合也深受韩国人欢迎。所以在夏季梅雨季节,大型超市干脆把煎饼粉和米酒作为套装出售。那么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这种现象的呢?

"下雨就喝米酒"的正式记录始于1970年9月5日《东亚日报》的报道。 报道名为《流汗的韩国人,赤道林开发和望乡》,讲述了在赤道附近开拓丛林的韩国工人的故事。 虽然体力活很苦,但下雨天也能休息。 因此,一到下雨天,就被工作所迫而掩盖的故乡的想法就会冉冉升起。 据说,每当这时,韩国人就会围坐在一起谈论米酒等对故乡的感想。 归根结底,米酒是故乡的酒。 而且隐藏在回忆中的记忆也唱起了米酒,这不仅仅适用于派遣到海外的劳动者,也适用于到首尔工作的众多劳动者。 在建筑热潮兴起的七八十年间,无数建筑工人下雨就不得不放下手中的活,想起故乡,自然而然地就选择用劳动煮米酒。所以"下雨天喝米酒"的现象诞生于60年代以后,随着70年代建筑热潮的兴起,开始刮起热潮。而严格来说,葱饼和米酒是70年代以后出现的用语。 相反,绿豆煎饼比葱饼历史更悠久。 绿豆煎饼是猪油煎饼,在油和肉不足的时期是相当高级的料理。 从记录来看,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以首尔为中心出现了很多绿豆饼店,在这里同时销售红豆粥、面条、烧酒和米酒。 但在那之前,由于是过于珍贵的料理,很难想象米酒和绿豆煎饼的搭配。 也就是说,米酒和绿豆煎饼的组合应该是在1930年代以后。

有趣的是,米酒有助于消化葱饼。 米酒中的酒曲具有分解淀粉的作用,因为分解的主要淀粉之一就是面粉。 米酒对与米饭相比消化不良的面粉食物起到了天然消化剂的作用,这可能也是这种组合一直延续至今的理由之一。

韩国具有本土特色的烧酒和米酒至今仍作为一个强有力的文化符号影响着每一个喜爱韩国文化的外国人,给韩国增添了令人印象深刻富有特色的一抹靓丽色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