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季唐小宫女人美灵院的生活调理篇之预期(第四季唐小宫女人美灵院的生活调理篇之预期)

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一些特定的手段能够帮助我们来调理预期呢?

调理预期的手段当然是有很多的,关键就看我们知不知道、会不会用、适不适用等等了。

第四季唐小宫女人美灵院的生活调理篇之预期(第四季唐小宫女人美灵院的生活调理篇之预期)(1)

第四季唐小宫女人美灵院的生活调理篇之预期(第四季唐小宫女人美灵院的生活调理篇之预期)(2)

第四季唐小宫女人美灵院的生活调理篇之预期(第四季唐小宫女人美灵院的生活调理篇之预期)(3)

不知道,那就什么都谈不上了。就像我们要出门一样,连路都不知道在哪里,只能在家门口瞎晃悠了。所以,知道是第一步,要知道有这些手段,要知道这种手段是什么,要知道这些手段种哪一种对自己比较好用。

不会用,知道了也等于不知道。好多人包括我们的好多时候,都是虽然知道什么手段却是不会用这些手段的。比如调整预期这件事,我们也许知道预期可以调整、应该调整,我们也许知道比较是一种手段,但我们往往用不好这种手段,往往越比较心火越盛、肝火越旺。

不会选择适合自己的用,是一种高级的短板,但也是一种必须补上的短板。否则的话,前面的一切努力都有可能是瞎忙乎、白费劲。这个道理很好理解,比如一件衣服再名牌,如果不合体那就还不如不穿。

上一篇讲了一些抽象的道理,为的是定定位、定定向。定位和定向,这两件事情很重要,我们要知道自己在哪里,更要知道自己想去哪里。当然这是顺便一说,本篇的话题不是这个。

本篇的话题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找到那些手段来帮助我们调理预期呢?

漫天撂地去说肯定不行,得想办法把那些手段分分类。

在竹简的理解里,调理预期的手段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是成语谚语俗语类的。在成语谚语俗语中,满满的都是前人传递的生活智慧,读懂了受益多多,忽视了自作自受。

第二类是他人的故事。他人的故事里,蕴含着他人走过的路、跨国的桥,而这些路和桥很可能就是我们也要走的和跨的,听懂了他人的故事,我们就收获了许多宝贵的间接经验。

第三类是我们内心深处的良知。良知就是与生俱来的道德感和判断力,这种道德感暂且不论,这种判断力往往代表着常识,往往通过直觉的形式体现出来,但也往往被我们在无意和故意间否定掉。

成语谚语俗语类的手段,是通过一些抽象的道理来提醒我们,帮助我们定好位、定好向,进而让我们知道自己身在哪里、想去哪里。

比如成语。微不足道告诫我们,如果份量不够、尽量不足,你就不要指望别人会把你当作口口相传的人物。经常想想自己是不是属于“微”的物种,处在“微”的层级,如果是,就不要奢望在别人口中足以称道了。众星捧月提醒我们,你得是那个又大又圆的月亮,那个光彩照人、品相超众的月亮,才会有众星来追捧、来拱卫,如果你的光彩不足以照人,你的品相够不上超人,那就还是低调些为好了。厚积薄发启迪我们,厚积才有薄发,厚积才能薄发,你就是个半瓶子醋,怎么晃荡也就是一股酸味,还是不发得好。

比如谚语。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让我们明白,出彩的背后都是汗水和泪水,都是努力和付出。光想出彩,不想流汗、不愿流泪,那还是回家歇歇吧。

比如俗语。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使我们认识到,凡事都有风险,凡事都有代价,光想好、不想孬,结果只会更孬。

他人的故事,是通过一些形象的实例、具体的事例来提示我们,引导我们定准位、定准向,从而让我们校正自己的偏差、廓清自己的迷茫。

在预期的问题上,我们是比较容易有偏差、有迷茫的。多数情况下,我们的偏差都是偏高型的,我们的迷茫都是过热型的。种下一粒大豆,我们就敢去幻想收获一粒金豆。明明刚刚起步,我们就当成已经在冲刺终点了。这种状况也不全怪我们,这种状况也并非全无是处,没有一点儿美好愿景的支撑和引导,人生还有什么意思呢?

当然,预期过高、过热,还是应该调理一下为好。调理过高、过热的预期,就必须知道世事艰难、世事无常这八个字。哪有那么多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哪有那么多唾手可得的好处?

知道世事艰难、世事无常,光靠干巴巴的道理是不够的,还要靠有细节、有情节的体验。这种体验不能仅仅依赖自己的故事,自己能有多少故事呢?所以,我们才要学会聆听他人的故事。

我们内心的良知,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财富,也是我们穷尽一生去挖掘的宝藏。守住了这个财富和宝藏,我们不敢说此次定准位、定准向,但我们敢说不会经常定错位、定错向,更不会执迷不悟、万劫不复。

预期是一个学名,是一个听起来很儒雅、很典雅的名字。在这个名字的背后,还有一个我们大家都知道的本名、小名,就是欲望。预期其实就是梳洗打扮了的欲望,欲望其实就是蓬头垢面中的预期。

我们内心的良知,是我们之所以为人、成人、活人的核心程序。一个人无论有怎样华美的容貌、强健的体魄,如果没有了良知,就难成其为人了。我们经常说“良知未泯”,只要良知还在,这个人就还是人。

万丈红尘的干扰力、侵袭力、影响力都是超强的,我们的良知一不小心就被掩埋在了万丈红尘之中。调理预期,什么都没有我们的良知最贴心、最管用、最可靠。

不雅贪得无厌,不必自轻自贱。我们的预期就既不会过高、过热,也不会过低、过冷。

成语谚语俗语类的手段,其实就是理念类的、通过理念来重塑心念。

虽然预期经常是以无意识的形态出现的,但这个无意识的背后是有意识在起作用。比如一个经常念叨“祸莫大于欲得”的人,欲望之火一般不会形成燎原之势,从而一发不可收拾。比如一个天天琢磨占便宜、信奉“有光不占王八蛋”的主儿,欲望之火很难被控制在一个合适的温度和范围之内,一不小心就会欲火攻心、鬼使神差般地去做白日梦的。

理念和心念是我们定位的标尺和定向的罗盘,标尺歪了、罗盘颠倒了,定准位和定准向就只能是笑谈了。比如竹简最近开了一家“深夜食堂”,卖鞋小龙虾和羊肉串之类的小吃。竹简的理念和心念是凭借着辛勤劳动养活自己、养活员工,同时也为这个城市的居民提供一个好吃不贵、热闹不乱的去处,在养活自己的过程中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如果竹简指望着这样一个“深夜食堂”发大财、赚大钱,恐怕就是白日做梦了。

他人的故事,其实就是经验类的,通过经验来让理念和心念落到地上,变成看得清、抓得住、用得上的判断。

有个名人说过,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绿。

我们现在流行的说法是,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

事实的真相是,道理往往是抽象的,生活却是具体的,抽象的道理运用到具体的生活中,不是“1+1=2”那样简单,而是“1+1≠2”那样复杂,有一个再把握、再判定、再调整的过程。所以,我们需要经验,需要有细节、有情节的经验。

比如,成语中有误交匪人和遇人不淑的说法,大意都是结交了不该结交的人,被坏人骗了、误了。这个道理没有争议,我们谁都不愿意误交匪人和遇人不淑,可到底什么样的人是匪人,究竟为什么会遇人不淑,恐怕就难分虚实、难辨真伪了。生活中的匪人,也许恰恰是让我们心理舒畅、给我们带来好处的人呢!

内心的良知,其实就是先验类的,也就是我们说的与生俱来的,是超越了抽象心念和具体经验的,是天道层级的。这种良知不需要论证,只需要遵循。这样描述良知可能听着有些玄乎,其实一点儿也不玄乎。古人早就说了“人之初性本善”,我们也都能体会到自己内心的善良并不是通过受教育才有的,而是在有意识的那一刻起就存在了。

我们常常说某个犯糊涂的人是“猪油蒙了心”,这里的猪油就是万丈红尘中种种诱惑的意思,这里的心就是我们的良知。比如当一个人无缘无故对我们好的时候,我们心里是有警惕的,但这种警惕经常被一些小便宜和小温馨给吹散了、冲跑了,当这个人露出匪人的真相时,我们悔之晚矣。

在调理预期的问题上,我们通过成语谚语俗语类的手段,来树立理念、重塑心念,其实就是为了找到良知、找回良知。我们通过他人的故事来积累经验,其实同样是为了找到良知、找回良知。这也就是佛说的“明心见性”。

有人也许会问,调理预期,我们值得下这么大的功夫吗?

竹简的回答是,值得,确实值得。因为我们在生活中的快乐和烦恼,都是和预期有关。我们的快乐,往往来自于预期的实现。我们的烦恼,多数来自于预期的落空。我们要反思的是,预期是否适当。我们要追问的是,预期是否失当。要说这些道理在前几篇已经说过了,但重要的话要经常说、反复说、大声说,因而本篇再专门说说。

生活首先是物质的,是以物质为基础的,谁也不能单凭说大话、吹大气活着。但物质的基础功能实现后,生活就不是以物质为主而是以精神为主了。比如我们经常听到一些不愁吃不愁喝的人抱怨“闷得慌”、“没意思”,就是这样一种情况。

预期是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预期甚至可以说是精神世界的“总开关”、“总阀门”。预期失当的状况,肯定也是精神世界充斥烦恼、充满纠结的状况。

对于“总开关”、“总阀门”,我们怎么下功夫调理都是值得的。

我们可以用调理预期的三类手段构成一个三角形,三者不分前后、不分高低、不分轻重,最后是不分彼此地发挥作用,帮助我们调理预期。

有个成语叫融会贯通,融会贯通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世界是一个整体,生活是一个整体,本身就是融会贯通着的。我们做的任何分类都是为了我们更好地理清思绪、厘清思路,但真到用起来还得融会贯通才行。

心念、经验、良知,融合到一起才是我们调理预期的能力,或是我们调理预期的状态。

仅有信念,我们就不免在纷繁复杂的人间万象面前不知该从何处下手,不知该怎样拿捏分寸。

仅有经验,我们就很容易丢弃底线,成为一个见风使舵的投机客。

心念和经验不能找回良知、唤醒良知、激发良知,我们的心念和经验终究不能成为灵魂的必备要件,我们终究不能无知无觉地去快乐地活着,只能在教条和窠臼中机械地活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