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的荥阳(挖两铲子就能改变历史的荥阳)

不久前,距今5300年、被确定为古国时代都邑遗址的巩义双槐树着实火了一把,抖音上关于它的内容刷出了百万级的浏览量。由于天文祭祀、宗教礼制、城防墓葬等要素的全方面覆盖,官方和学界对于这个遗址意义的肯定是史无前例的,用“中华5000年文明的源头”、“ 黄河文化之根、华夏文明之魂”、“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等等来表述。

九十年代的荥阳(挖两铲子就能改变历史的荥阳)(1)

▲航拍青台遗址

可能是因为双槐树的光芒太过耀眼,使得距离双槐树遗址东北30公里的荥阳青台遗址知名度相对没有那么高,但并不妨碍青台遗址作为同时期重要遗址的地位。不过仅就个人的故乡感情而言,在这一点上颇有些“既生瑜,何生亮”的感觉,毕竟除了没发现疑似宫殿,双槐树遗址里被津津乐道的三重环壕、北斗九星天文遗迹等等,青台遗址不但都有,而且发现得更早。

九十年代的荥阳(挖两铲子就能改变历史的荥阳)(2)

▲青台遗址二环壕西北门

如果说双槐树遗址的发掘重写了历史,那么青台遗址的发掘就是启迪了一大批重写历史的人,并见证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发展。

九十年代的荥阳(挖两铲子就能改变历史的荥阳)(3)

▲青台遗址出土的完整彩陶葫芦瓶

1921年“中国考古学的创世纪的拓荒者”安特生先生在渑池县仰韶村发现了仰韶遗址。次年,他的助手T·J·阿尔纳在荥阳广武镇青台村东、枯河北岸岗地上又发现了青台遗址。从那时起,一个以新石器时代各色石器与精美彩陶碎片为代表,以渭、汾、洛等诸黄河支流汇聚的关中豫西晋南地带为中心,覆盖整个北方区域、具有较为统一文明谱系类型的考古学文化被命名:仰韶文化。也是从这时起,中国的传统史学家意识到考古是了解中国古史的必由之路,尤其是田野考古。

九十年代的荥阳(挖两铲子就能改变历史的荥阳)(4)

▲青台遗址考古现场

作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一块试验田,青台遗址从1922年首次发掘至今,已经陆陆续续被发掘了近百年。陈云路、郭宝钧、夏鼐、王仲殊、安志敏、石兴邦、张松林、顾万发······一个个中国考古学界的宿将先后在这里用汗水浇灌着收获,在惊喜中重写历史。

1

论吃,中国人是祖宗

对于生存而言,吃是一项技能。但对于生活而言,吃是一种态度,一种精神,一种对生活的热爱。自古以来,荥阳人在吃的方面气质一直拿捏得稳稳的,想方设法吃、变着法的吃,一不留神又吃出个世界第一。

九十年代的荥阳(挖两铲子就能改变历史的荥阳)(5)

▲1982年,张松林(右一)在荥阳青台遗址发掘现场。

1981年5月11日,我们的荥阳老乡、郑州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张松林先生正在清理青台遗址的一个探方,不远处的另一个探方窖穴灰色填土里发现了一件覆盘状、带三个瓦状足的陶器。陶器内壁粗糙,外壁光滑,内壁上有一层厚约2毫米的烟炱,外壁上面粘有锅巴状物。在场的人急忙叫张先生前去查看。联想到曾在点军台发掘中出土的平底盘沿附三足痕的情况,张先生立即将它与烙饼的鏊子联系了起来。

九十年代的荥阳(挖两铲子就能改变历史的荥阳)(6)

▲仰韶文化陶鏊

1997年,张先生在《中原文物》上发表了论文《中国新石器时代陶鏊初考》,他用考古学的证据证明了中国的烙饼史可以追溯到1万年之前,推翻了中国的烙饼史只有3000多年的“定论”。

2

论黑科技就没输过

在欧洲大陆的白人祖先还光着屁股披着兽皮在草地上打滚的时候,中国人就已经开始养蚕缫丝纺织做衣服了,神奇的纺织物在那个时期就是妥妥的黑科技,乃至到了汉代,通过丝路运到欧洲的丝绸制品还被西方诸国奉为奢侈品。虽然世界上已经公认亚麻源自古埃及、羊毛源自古巴比伦、棉花源自印度、丝绸源自中国。那么最早的丝绸又在哪里呢?嫘祖养蚕缫丝是真实的存在还是仅仅是一个传说呢?溯本求源不仅仅是一个学术的问题,更涉及到一个种群挺立千秋的自信。

九十年代的荥阳(挖两铲子就能改变历史的荥阳)(7)

▲中国邮政发行的“嫘祖养蚕”特种邮票

正是为了溯本求源,国家前后启动了“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河南作为两项工程的主战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而丝绸作为中华文明重要的特质和文化符号,更是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

九十年代的荥阳(挖两铲子就能改变历史的荥阳)(8)

▲青台遗址出土的丝织物

在对青台遗址进行的发掘中,发现了两口瓮棺葬。其中一个瓮棺中发现了灰白色碳化丝织物,另一个瓮棺内发现了褐灰色碳化纺织物碎片及块状织物结块。经上海纺织科学研究院鉴定,这些织物残片属于桑蚕丝织物,距今5300至5500年左右,其中一块就是绫罗绸缎中的罗,而且是经过染色处理的彩色丝绸制品。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些中国最早的丝绸作为一种通天地的神圣物品,体现了一种原始的崇拜,由于蚕的破茧而出象征着得到再生,因此用丝绸包裹着死去的孩子灵魂可以升天。

九十年代的荥阳(挖两铲子就能改变历史的荥阳)(9)

▲汪沟遗址出土的碳化丝织品

这些彩色丝绸证明了中原地区的古人当时已经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同时再结合汪沟遗址最新发现的距今5500年的其他丝绸制品,可以说,荥阳就是当时世界上最早产生丝绸的地方。而这些成果也用事实说明:中华文明5000年,不只是说说而已。

3

星星就在那,但中国人看出了不一样的门道

中国人非常喜欢看象。天有天象,所谓天文;地有地象,所谓地理;人有人象,所谓人事。天上、地下、人间,全都是象。《易经》概括以后叫天垂象。《系辞传》写得最清楚:天垂象,见吉凶。老天是不说话的,但是会把那个现象显示给人,让每个人去领悟。至于人要怎么做,是人自己的事情。所以《论语·季氏篇》讲君子有三畏,首先就是畏天命。到了汉代,董仲舒把这个体系进一步完善,梳理出天人感应的理论,往后的2000千多年里天人感应这事就再也刹不住车了。

未知苦痛,不信神佛,总有些事是科学无法作出解释的。在面对无妄之灾的降临,在无奈、无助和痛苦之中,人趋利避祸的天性会让自己更加相信万物有灵。基于对自然的崇拜,神出现的时间就早得多。星星挂在天上,每颗都是神(大概的感觉就像封神榜的封神与水浒传的36天罡星、72地煞星),于是对天的崇拜尤甚。所有的天象,风雨雷电都是神的意志,正是这种崇拜,让人们不断揣摩神的心思,慢慢的摸索出了神的规律,以求不违背神的意志。所以科学和神学到底是什么关系?科学的尽头真的是神学吗?

九十年代的荥阳(挖两铲子就能改变历史的荥阳)(10)

▲北斗九星遗迹

要证明没有记录的时代的信息就只有靠考古发掘,很幸运,我们挖的还不错。青台遗址就挖出来了九个罐子排列成类似于北斗星形状的遗迹和一个与之呼应的由纯净黄土夯打而成的圜丘。其实看到这里,闭着眼都能知道这是干啥的,当年诸葛亮五丈原禳星续命摆的也是这个架势。

九十年代的荥阳(挖两铲子就能改变历史的荥阳)(11)

▲青台北斗九星

可能是由于北斗的造型不像我们通常认知的那样,因为在北斗七星的东北和西南还有两个陶罐,组成了北斗九星的造型。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专门叫上国家天文台、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故宫博物院等单位的30多位天文学家、天文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就“北斗九星”开了个研讨会,讨论结果一致认为,这组“北斗九星”标志物大小与天体实际亮度基本一致,为天文遗迹无疑。其实九星的说法在过去主要出现在风水书里,七星之外的那两颗在风水上叫做隐星,隐星就是肉眼看不到的,看不到的就是大富大贵,是上上之选。青台遗址里北斗九星的旁边就是墓葬区,可见是花了心思的。这也是为什么科学在不断的变化进步,而风水书籍却基本没有更新。

九十年代的荥阳(挖两铲子就能改变历史的荥阳)(12)

▲北斗九星陶罐南部的一个祭祀坑

不管如何,北斗九星的遗迹表明,早在5000多年前,中原先民对“北斗”天象和“斗柄授时”的观测利用就已非常精确。有关天文历法的起源,陶寺尧都观象台是近年来最重要的发现,但陶寺观象台距今4200年左右,青台遗址的发现直接将中国观象授时的历史提前了1000年,并弥补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科技文明缺失的短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