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长汀十大古村(一个客家古村落的文化觉醒)
古村落是乡土文化的百科全书彭坊村坐落在长汀县童坊镇北部山区,古街、古桥、山寨、古刹、古树点缀其间,闽江源之一的童坊河自南向北在村里穿流而过,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福建长汀十大古村?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福建长汀十大古村
古村落是乡土文化的百科全书。彭坊村坐落在长汀县童坊镇北部山区,古街、古桥、山寨、古刹、古树点缀其间,闽江源之一的童坊河自南向北在村里穿流而过。
走进彭坊,踏上布满青苔的阡陌小道,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元代以来,南迁的客家祖先聚集于此。我们村是典型的枕山环水型客家村落。”村支书彭慕春说。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如何留住乡愁?近年来,彭坊村通过抢救性保护古建筑本体、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凝聚共同的价值观,唤起集体的文化觉醒,让古村落重焕生机。
催生文化自觉“幸亏当年没推倒老房子”
在古朴典雅的彭坊古街上,两侧木质结构楼房鳞次栉比,楼上住人、楼下开店的模式是当地一大特色。“彭坊村是古汀州通往四堡、宁化、清流的必经之地,自古商贸繁荣,人气鼎盛。我们通过重修古建筑,使古道、驿站、码头、街巷、民宅成为古村落历史沿革的见证。”彭慕春说。
“就在几年前,这些古建筑因为年久失修,残破杂乱。”彭慕春说,“2015年夏天的一场洪涝灾害,成了压垮古村落的最后一根稻草。”
修复工作被提上日程。童坊镇副镇长余长鑫说,镇里成立了古村落建设规划领导小组,争取到维修资金560万元,专门用于修复彭坊古街、彭氏宗祠等古建筑。
然而,工作推进并非一帆风顺。“房子虽破,但老人住惯了,不愿再动工;年轻人在外头赚到了钱,要推倒老房子盖新楼。”彭慕春回忆说,保护还是新建,村民们一度相持不下。
做通村民的思想工作,成了关键一步。“我们提出产权、使用权归原主的原则,打消村民的后顾之忧,并承诺不搞大拆大建,尽可能不影响正常生活。”余长鑫说,“政府出资、群众受益”的理念终获支持。
如何完整地还原古村落的历史风貌?“我们委托龙岩市城乡规划设计院规划设计,大到整体风貌,小到窗户、门洞、檐口的样式,都要做到原汁原味,突出客家特色。”余长鑫表示,他们还从外地引进古建筑修复专家、采购建筑木料,“执行和规划一样重要”。
如今,彭坊村的古建筑已成为承载民俗的“露天博物馆”。2018年,彭坊村入选中国第五批传统古村落名录。
“确实不一样了,幸亏当年没推倒老房子!”在外地工作的年轻人彭辉曾经也是建新楼的力挺者,“乡愁回来了,我们也更爱回来了。”
“文化认同,让村民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保护。”彭慕春说,古村落保护已经制度化常态化,去年23名本村青壮年自发组建起“龙安应急救援队”,保护古建筑就是救援队一项重要工作。
重塑文化自信“我们的非遗要上电视啦”
在彭氏宗祠里,摆放着三对巨大的纸制龙头和龙尾。刻纸龙灯的非遗传承人张廷玉正和几名村两委委员商量正月舞龙事宜。
“舞龙是我们村正月十三到十五的保留节目。那几天的晚上,鞭炮声起,烛光点亮,游龙在村中呈成‘8’字形穿行,寄托了客家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张廷玉说,龙头、龙尾、龙身,都采用彭坊村独有的刻纸龙灯传统技艺制成。
“刻纸龙灯已有260多年历史。其他地方剪纸用刻刀,而我们主要使用小槌棒敲击钢凿,故名‘刻纸’。客家民间扎、刻、凿等高超技艺,尽显其中。”张廷玉介绍说。2011年,刻纸龙灯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龙头、龙尾俱在,龙身在哪?张廷玉笑着说:“龙身要到村民家里找。”
正月将近,村里另一位非遗传承人彭慕喜忙了起来。他提着工具箱,上门指导村民制作龙身。“用竹篾扎制龙灯,再在灯的八面都贴上刻画。待到游龙队伍到自家门口时,大家就提着龙灯,汇入队伍。游龙因此越来越长。”彭慕喜说。
随着时代的变迁,彭慕喜他们在刻纸龙灯的图案中加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九大精神、乡村振兴战略等新内容,借着传统文化来传播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新时代有新风尚,刻纸龙灯不仅要点亮传统文化,还得点亮时代精神。”彭慕喜表示。
近年来,为传承刻纸龙灯,非遗传承人张廷玉、彭慕喜等人通过现场教授和编撰教材,推动非遗入户、进课堂;村两委也多方筹措资金,推动“非遗传习所”建设,为非遗传承奠定基础。
保护和传承非遗,也在重塑村民的观念。“舞龙时,大家不分姓氏、不分宗族,家家户户抬着刻纸龙灯连成一条长龙。龙头带龙身,一圈绕一圈,环环相扣,紧密团结在一起。”彭慕春说,现在舞龙活动已不限于节日,在农事之余,村民也会自发组织,富有特色的表演吸引了大批游客。村里顺势将刻纸龙灯包装成旅游伴手礼,让金字招牌生金生银。
“我们的非遗要上电视啦!”走访中,不少村民自豪地告诉记者。原来,去年,彭坊村民参与了红色电视剧《古田军号》的拍摄,刻纸龙灯作为重要道具大放异彩。“随着刻纸龙灯影响力日益增强,大家的文化自信明显提高了。”彭慕春说。
传播动人故事“好故事,真能带来好收益”
“彭坊留下了许多民间故事,如果不加以搜集整理,终将被时间的车轮压碎。”在彭坊村退休教师彭慕源看来,复兴古村落,还需讲好故事。
2013年,童坊镇成立彭坊创作小组,由彭慕源牵头发掘、打捞流散在民间的故事。
民间故事如繁星散落,从哪入手?“我们把大家熟悉的刻纸龙灯作为切入点,整理了它的起源、传说等。大家看到第一册故事出炉后,就主动找我们讲述,为我们提供丰富的素材。”彭慕源说。
“几年来,我们收集和整理反映客家人民勤劳勇敢、爱国爱家和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传说故事。”彭慕源说,单文字资料,就多达上百万字。
除了彭慕源的民间故事搜集工作,张廷玉也对当地民俗曲艺开展抢救保护。“这些地方民间曲艺是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的动人音符。”张廷玉说,他通过走访村民及周边老艺人,搜集、整理、汇编具有客家特色的各种民间传统小调、曲谱及唱词等。2016年他编辑和出版《留住乡韵》一书。
搜集和打捞外,还创造新的亮点。龙藏寨景区坐落在原始森林后龙山边,山上有一棵千年古树南紫薇。“传说伏虎祖师曾在树下避难,因此村民也称它为‘菩萨树’。”在彭慕源看来,它的树兜千奇百怪,大有文章可做。
“刚开始都不太理解,只是看到老彭天天围着棵古树转悠,不知琢磨着什么。后来,他把树兜的造型提炼为十二生肖模样,惟妙惟肖。他编写的古树诗歌,更表达了岁岁平安的寓意。”彭慕春介绍,如今此树名扬海外,引来孟加拉、印度、巴基斯坦等国专家前来考察。
“景区名气响了,山村人气旺了,后龙山下建起了三层楼的森林客栈,客房常常供不应求。”彭慕春说,近年来仅春节前后半个月,村里接待的游客就超过2万名。
“好故事,真能带来好收益。”开小吃店的村民王三金说,每逢节假日在自家店铺排队吃饭的游客真不少。
“欢迎到彭坊,古树有故事。”因为游客激增,彭慕源为欣欣向荣的旅游业编写了一套解说词,并组建了一支生态旅游志愿讲解服务队,义务为游客介绍旅游景点,讲述“彭坊故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