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在发展过程中的几种主要字体(我国曾推行比现在简体字更简单的二简字)
今天我们主要说的是二简字这个很奇异的东西。
我国政府建国后对文字改革一直有一个执念:“先把繁体字变成简体字,然后通过归并和缩减笔画把简体字数量变少以及笔画更简单,最后再用拉丁字母来替代简体字。”
这个过程称为汉字拉丁化。
现在看来这种想法很荒谬,但实际上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是一种特别天才的构想,尤其在中国建国之初95%以上的人民群众都是文盲的情况下。
如果汉字拉丁化可以实现,那么一个普通人在一个月内就可以实现“能读能写”,可以让当时的中国如同神话一般的提升识字率。
(顺便一提,最初提出汉字简化规范的是钱玄同,1927年后的国民政府也制定了汉字简化的相应标准,但民国时期的汉字简化计划只是为了方便书写)
建国后的50年代,一简字发布;
然后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简化简体字的简体字应运而生,
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在1975年5月提出来的《第二次简化汉字方案》
1977年10月开始试用;
1978年3月,教育局宣布开始在教科书上试用二简字。
二简字表一共753个新字,而常用汉字数量是3700多个,也就是占了1/5。
但是,推行后,人们才发现二简字不仅难认而且字形相当的难看。
当时的参考消息、人民日报等报纸率先试行二简字,字形怪异不说,连含义都让读者困惑,比如“副”、“傅”、“付”三字都归为“付”,“副总理”改为“付总理”,让人以为是付姓总理。
但最让人难受的是,二简字表里的一些新字,不仅破坏了汉字的优美字形,甚至连辨认都让人出现了困难。
如上图所示,捂住右侧的汉字,你根本不会知道左边的二简字是什么意思。
由于在社会上造成了很严重的使用混乱,
1978年4月,教育部撤回在教科书上试用二简字的决定。
1978年7月,《人民日报》停止试用二简字。
1978年9月,全国所有报刊杂志停止试用二简字。
从试用到停止使用,一年时间都不到。
然后,二简字又重新被“不那么缺胳膊少腿”的简体字所替代。
后续的影响就是,汉字拉丁化的计划被废除了。
(虽然直到1986年6月才从政府条文角度废除二简字,但实际上由于用户体验太差,在1978年下半年后二简字就被事实弃用了)
本文摘自:畅聊古今,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