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8课的知识点(历史知识速记之必修三第7课)

第7课 启蒙运动(17C—18C)

历史第8课的知识点(历史知识速记之必修三第7课)(1)

一 历史背景

(一)思想: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的推动。

(二)科学:自然科学地突飞猛进。

(三)经济: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四)阶级:资产阶级的壮大。

(五)政治:天主教会神学和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二 核心、内容、性质、概况

(一)核心:理性主义

所谓理性即人的独立的思考和判断。启蒙思想家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存在着一种法则或规律,人能够掌握这个规律为人类服务,而这个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就是理性。它强调凡事要以人的思维去判断,而不依赖天意或神的旨意,其目的是为了保障人的自然权利,说到底也就是是资产阶级要求民主、自由、平等等等。

(二)内容:

启蒙思想家认为,过去的时代在天主教会和世俗封建主的统治下是迷信和无知的黑暗时代,而启蒙运动就是要从黑暗进入到智慧和光明的时代。他们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主张用人的思考和判断去剥封建制度身上的“神圣”外衣,去批判教权主义、专制主义,消灭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实现资产阶级所追求的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启蒙运动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继承:反封建、反教会的斗争,要求从教会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发展:把反封建斗争的矛头指向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由对人的崇拜发展为对理性的崇拜,即由人文主义发展为理性主义,为未来的理性社会设计了政治蓝图。

(三)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四)概况:

启蒙运动于17世纪兴起于英国,18世纪在法国达到高潮。

1 首先在英国兴起的原因:

(1)17世纪,英国资本主义最发达。

(2)17世纪中期,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启蒙思想由此产生。

2 在法国达到高潮的原因:

(1)法国是欧洲最典型的封建国家,社会矛盾激化。

(2)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日益加强。

(3) 教势力的顽固和疯狂,迫使新兴阶级抛开宗教外衣,转向公开的理性宣传。

(4)近代科学兴起和英国革命成功的推动。

(5)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们进一步完善了启蒙思想。

三 代表人物

(一)英国著名启蒙思想家

1 霍布斯(资产阶级上层):

他既提出了一些最基本的启蒙思想,又带有明显的封建落后意识:

(1)国家不是根据神的意志而是人们通过社会契约创造的,君权不是神授的而是人民授予的;但他又不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有干涉臣民财产的权利。

(2)世上本无神,宗教不过是人类无知和恐惧的产物;但又提出宗教有助于维持社会秩序。

2 洛克(最早提出分权学说):

(1)认为人们按契约成立国家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保护私有财产,因此国家政权不应干涉臣民的财产。

(2)在政权形式上他赞成君主立宪制,主张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外交事务的处理权应分属议会和君主。

(二)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

1 伏尔泰(资产阶级上层):

(1)信仰上帝又猛烈抨击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迷信的恶魔、狂信的九头蛇、两足禽兽)。

(2)赞成实行“开明专制”,认为“开明”的君主实行改革,就可以过渡到君主立宪制。

(3)提倡天赋人权,人人生而自由平等。

(4)他相信法律应以人性为出发点,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5)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曾在他的著作中对中国文化进行过专门的论述。

2 孟德斯鸠(资产阶级上层)

(1)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体现在他的著作《论法的精神》中)

其思想核心是权力的制约和平衡:君主只掌握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分属议会和法院。他的学说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对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2)他认为国家的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法律应当是理性的表现。

3 卢梭(小资产阶级)

(1)他坚决否定封建王权,热情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认为统治者如果违反了民意,侵犯了人民的权利,撕毁大家都应该遵守的社会契约,践踏公共意志,人民就有权推翻他。

(2)在《社会契约论》一书中他还阐述了天赋人权思想。

(3)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制,但他并不主张废除私有制,这表现了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四 启蒙运动的扩展

(一)德意志康德

1背景

随着启蒙运动的深入,其本身固有的一些弊病也越来越清晰地暴露出来。启蒙运动“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但却树立了理性的绝对权威。康德虽然坚持启蒙运动用理性批判一切的原则,但却认为理性本身也同样必须接受批判。批判的内容是理性的认识能力和适用范围,康德把它简单地概括为“我能够知道什么”。但批判者却不能是别的什么权威,而只能是理性自身,也就是说,这是理性的一种自我批判。

2作品《纯粹理性批判》

3基本主张

(1)他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就是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如果说伏尔泰式的启蒙是给人以知识,可以称之为“授人以鱼”,根本不可能使人走出“受监护状态”的话,那么,康德式的启蒙则要求每一个人运用自己的理智,可以称之为“授人以渔”,唯有如此,才能使人真正地、彻底地从成见中解放出来。如果说法国启蒙思想家倡导的自由更多的是发表意见和采取行动的自由的话,康德所倡导的自由首先是思维的自由。)

(2)他强调人的重要性,提出人就是人,而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工具。

(3)他相信主权属于人民,自由和平等是人生来就有的权利,但同时坚持应该自律,主张人不能为了自己的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的人自由,因此所有的自由和平等都只能是在法律范围内的(自由的价值不在于其自身,而在于为道德法则提供存在根据,在于“立法”。自由不是为所欲为、无法无天的自由,而是理性自己为自己立法的自由。)。

五 启蒙运动的影响

(一)思想:启蒙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二)法国: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法国把法律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传播了自由和平等思想。

(三)世界:对欧美: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对亚洲:鼓励了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改造旧社会的斗争

(四)人权: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结合有关史实分析欧洲启蒙思想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①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如严复翻译了许多西方名著,学习西方的“民权”思想,对维新运动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②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促进了辛亥革命的发生。(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大力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翻译了卢梭、孟德斯鸠的作品)

③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产生。(新文化运动前期,陈独秀等以民权、平等为指导思想)

★启蒙运动缺陷:

1、过激的人们借助这一普遍的永恒概念,所推行的只是强权和压制。

2、其次,启蒙运动确立理性的权威,以人代替上帝作为价值中心,必然导致人类中心主义,导致人类以征服自然的主人自居,把人置于生态环境的对立面,从而导致现代社会人与环境的不协调。

3,启蒙运动强调每个人都应该平等地运用自己的理性,反对权威,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近代强调个人和国家生存发展权利的个人主义和国家利己主义。

4、启蒙运动导致唯科学主义的兴起,使得科学理性和科学精神也渗透到一切人文社会科学中,科学取代和窒息了人文,从而导致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相分离,出现了社会科学越发达,道德精神越堕落的状况,使人类处于一个缺乏人文关怀,由技术专家统治的社会之中。

——(美)彼得.盖伊《启蒙运动》(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