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里的人生智慧值得品读(没时间读4000万字的二十四史)

读史明智,要知中国历史的细枝末节,必读《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史书总称,为历朝“正史”。全书从第一部《史记》至最后一部《明史》,共耗时1800余年,共4000万字,是世界图书史上的巨著。

读《二十四史》,可阅尽世间兴衰、人情世故。但读过《二十四史》的人,都知文言文枯燥隐晦,读起来很累。而且每一部史笔法不一,读懂很不容易。现将其中经典名句撷取66句分享品读,以史为鉴,阅尽人间兴衰事。

《 史 记 》


1.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译文: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感悟: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聪明之人不可能永远聪明,他也有失误的时候,只有正确对待失误,才能将它降低到最少。反之,看似愚笨的人,他也有聪明的时候,只要加以学习,就会有所收获。

2.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

译文:明智的人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早早预见,聪明的人在无形中就能避开灾祸。

感悟:沿袭古意,指事物还没有发生之前就预见到了事情的发生,危险出现之前就已经安排好了避免危险的方法,喻指要着眼长远,居安思危。

3.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译文:鸟将要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将要死的时候,他的话也是善良的。

感悟:人在危难关头,生命的火焰即将熄灭的时刻,最容易流露真情。儒家早期的代表人物主张“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回归到善的境界。善是人心的本来面目,孟子说:“人人皆可为尧舜”,就是要求人听过自己的主观努力,恢复人心的“善”。

4.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译文:能够做到一件事情的人,未必能够说出他是如何做的;而能够说出怎么做这件事情的人,不一定能够做得好。

感悟:在现代社会中,如果我想要改变别人的思想和行为,首先自己必须是一个心口一致的人,如果自身行为不端,只是口头提倡和标榜某些文明理念,当然不能让别人心悦诚服。

5.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译文:(人生一世,无非是在追求名利),天下熙熙,都是为利而来;天下攘攘,都是为利而往。

感悟:名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名利无止境的贪念;真正摧毁一个人生活的并不是名利,而是随名利而来的虚荣、黑洞一样越来越大的欲望。追求名利,同时不被名利左右的人,才是有理想的人,有智慧的人。

6.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译文:苦口的直言,就像良药;动听的言辞,就像疾病。

感悟:良药苦口、忠言逆耳,这句话韩非子写过,孔子对弟子说过,六祖惠能对信众颂过。从小到大,耳熟能详。说的都是一个道理,逆耳之言,拂心之事,是进修德行的砥石

7.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译文:依赖品行立足的人越来越兴盛,依赖武力让人顺服的人会逐渐走向消亡。

感悟:财富、威信与权贵无不由德而兴、由德而久,而自持一时背景和鲁莽之力的愚者哪个有好的结局?

8.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

译文:事情要取得成功很难,但失败却非常容易;时机要得到很难,但失去却十分容易。

感悟:人做事都要掌握时势和时机。时机不对就不要出头。“虎落平阳被犬欺,龙困浅滩被虾戏。”没有时机,就不要盲动,盲动只会落得被动。保存实力,待时而动。

9.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译文:道德越高尚,为人处事好,就越安全;权势越大,更容易滥用权力,刚愎自用,就越危险。

感悟:为人在世,能修德者自然福大。势大而无德者,必然不能长久。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好人,好人自有天理护佑,心胸坦荡,一生平安。位高权重却又无德的人免不了假公济私,以权谋私,即使一时能瞒天过海,却难以逃脱因果报应的规律,每时每刻都生活在罪恶的阴影之中,最终的结果不外乎身败名裂。

《 汉 书 》


10.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译文:先采取行动的往往处于主动地位,后采取行动的往往被人所制。

感悟:正所谓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现实生活中,虽然不一定像争权夺利那种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情况,后发的人也不一定就会失掉性命,但“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这个道理,我们还是要记住!

11.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译文:有了过错,而不悔改,这才叫过错。

感悟:常言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既然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就产生了我们如何对待错误的问题,犯了错误,关键不在于错误本身,而在于是否能改正,今后不再重犯同样的错误。

12.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译文: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

感悟:人的祸患多源于自身永不知足的贪婪本性,因此,圣人不仅要有优秀的道德修养、完美的人格魅力,还要筑牢廉洁自律的思想防线。知足是“已经满足于”所得,而知止,则是“获取过程中”主动放弃。

知足的人就常能感到满足,一辈子都不会被欲望所控制而辱没自己;做事有分寸的人就常能有所节制,于是一辈子都不会因为自己不恰当的行为而蒙受羞耻。

13.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译文:在一百里的范围之内,可能气候是一样的,出了一百里,这个气候就不同了,如果你出了一千里,俗也不同了。

14.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

译文: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

15.事不当时固争,防祸于未然。

译文:事情不应该立马确定下来,防止祸端在没有发生之时。

二十四史里的人生智慧值得品读(没时间读4000万字的二十四史)(1)


《 后 汉 书 》


16.有志者事竟成。

译文:有志气的人,最后一定成功。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17.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

译文: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

感悟:“豹死留皮,人死留名”。从古至今,很多志士仁人对自己的声誉都是倍加珍惜的,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东汉时的昌邑县令夜间怀巨金贿赂杨震时说:“幕夜无知者。”杨震回答说:“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结果杨震断然拒绝贿金,维护了自己的清白人格,因此才有“震威四知”一语出现。

18.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译文:站在深潭边,希望得到里面的鱼,还不如回家去结网。

感悟:生活中,有的人看到别人先富起来了,会有羡慕之心,这当然是人之常情,但光羡慕是不行的,应该去努力掌握致富的本领,探寻致富的途径,这才是最根本和可行的,这就是“退而结网”。

19.丈夫有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译文:大丈夫立志,越是处境困难时越是坚定不移, 越是年老,其志向越是雄壮。

20.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译文:富贵时不要忘记贫困时的朋友,不要抛弃共同患难过的妻子。

感悟:人不能忘本,纵使自己飞黄腾达了,患难当中的知交朋友不能遗忘,对于跟我们胼手胝足的妻子也不能抛弃。

21.精诚所加,金石所开。

译文: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

22.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译文: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

感悟:比喻不担风险就不可能取得成果。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23.爱之则不觉其过,恶之则不觉其善。

译文:喜欢一个人,就会察觉不到他的过错;讨厌一个人,就会不知道他的优点。

24.智者弃短取长,以致其功。

译文:聪明人舍弃短处,发挥长处,以此来取得成功。

感悟:一个人要得到发展,要得到进步和完善,就必须正确处理弃短和取长之间的关系,不能太注意其中的某一方面,而且必须二者同时兼顾。并且还要努力去克服自己的缺点和短处,否则事业和成功即使会属于自己,但也不会长久。

《 三 国 志 》


25.扬汤止沸,不如灭火去薪。

译文:把锅里的开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它凉下来不沸腾,不如把火灭掉抽去柴薪。

26.迷而知返,失道不远;过而能改,谓之不过。

译文:迷路后知道回来,就离正确的道路不远了;犯了错误能够及时改正,错误就不算什么。

27.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译文:说话跨越了真实的情况,不可以太过重用这个人。

28.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

译文:人分别了一些时日,就要重新用新眼光来看待。

29.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

译文:对照明镜是为了看清自己的面容,研究古事是为了知道今天的时势。

30.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见祸于未萌。

译文:明智的人在危险还没形成时就能预见到,智慧的人在灾祸还未发生时就会有所觉察。

《 晋 书 》


31.义感君子,利动小人。

译文:道义可以感动君子,利益可以打动小人。

感悟:孔子言:“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思是说,君子懂得的是义,而小人懂得的是利。对待君子应以义感化,对待小人则应该处处晓以厉害,以利来诱惑,以害来制约。社会中的人是良莠不齐的,有君子,也有小人,明晓了君子与小人的不同,就可以以义交于君子,以利打动小人,使小人、君子各得其所,各尽其能。

32.太刚则折,至察无徒。

译文:过于刚直就会折断,极其明察就没有门徒。

33.全一人者德之轻,成天下者功之重。

译文:成全一个人功不足道,拯救天下人功德重大。

34.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

译文:学习的人,不担心才学比不上别人,而是担心没有立下远大的志向。

35.积善三年,知之者少;为恶一日,闻于天下。

译文:长久积累善行,知道的人很少;一天做了坏事,四面八方都会知道。

感悟: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人们对坏人坏事的关注度远比对好人好事的关注度要高,因为好人好事出不出现,对人们的影响并不是很大,有了好人好事也不过是锦上添花,人们对此也并不抱多大期望。


《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


36.疾风知劲草,严霜识贞木。

译文:起了强风,才知道何种草足以抵挡风力;下了冰寒的霜,才知道哪种树能够受耐严寒。

感悟:“疾风知劲草”。这话至今人们还经常说,多是比喻在大风大浪中立场坚定不移,即使是在残酷斗争或生死关头也不动摇不变节的人。只有经过严峻考验的人才配享用这五个字。所说“严峻考验”,包括艰难困苦、流血牺牲,亦包括在和平环境中,在金钱美色的“疾风”包围下,能不能做一棵摧而不折的“劲草”。

37.有贤而不知,知贤而不用,用贤而不委,委贤而不信,此四者古今之通患也。

译文:有贤才却不知道,知道了贤才而不用,即使用了却不委以重任,委以重任却不信任人家,这是通患。

38.不充诎于富贵,不遑遑于所欲。

译文:对于富裕和显贵不得意忘形,对于所想要的不匆匆忙忙去追求。

39.溪壑可盈,志欲无满。

译文:沟壑可以蓄满水,而人的志向和欲望是永无止境的。

40.居后而望前,则为前;居前而望后,则为后。

译文:在后面,望着眼前,那是前;而在前面望着后面的,就为后。

41.取草绝根,在于未蔓;扑火止燎,贵乎速灭。

译文:拔草断了根,再没有蔓延;扑火停止燃烧,贵在迅速消失。

《魏书、北齐书、周书》


42.俭为德之恭,侈为恶之大。

译文:勤俭乃修养德行必须的态度;奢侈是恶行之中最严重的。

感悟:崇尚节俭,反对奢侈,是我们民族自古提倡的优良美德。我国历史上众多有识之士在生活上都十分注意自身的俭朴,也非常重视对后代的“俭朴”教育。这种身教言传之精神,成为后人正身教子的楷模。这两句上古流传下来的宝贵格言,对当今民风具有现实的教育和针砭意义。

43.学不精勤,不如不学。

译文:学习不刻苦勤奋,不如不学。

44.士必从微而至著,功必积小以至大。

译文:成功的人必然都是从默默无名开始才有后来的闻名天下,功劳也是小功绩慢慢积累才成为大功劳。

45.经师易求,人师难得。

译文:以其精湛的专业知识传授他人(作经师)并不难;而能以其渊博的学识,高尚的人格修养去教人如何做人(作人师)就不那么容易了。

感悟: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好老师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要明确意识到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

《南史、北史、隋书》


46.人生不得行胸怀,随寿百岁犹为夭。

译文:人的一生如果不能施展抱负,即使活到一百岁,也像是死了一样。

47.蝉躁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译文:蝉儿的叫声越喧闹,森林就越发显得静寂;鸟儿的鸣叫声越响亮,山野就更加显得清幽。

48.审而后发,犹未为晚。

译文:仔细瞄准了,再把箭射出去,这样虽多费点时间,也不算是迟误。

49.时不可再,机不可失。

译文:好的时机不可放过,失掉了不会再来。

《旧唐书、新唐书》


50.先谋后事者逸,先事后谋者失 。

译文:先谋划后做事的人成功,先做事后谋划的人失败。

感悟:做事须有谋划,有准备,未雨绸缪才易于获得成功;如事先没有打算,心中无数就盲目办事,一遇困难猝然不知所措,就易于失败。

51.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译文:用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衣服和帽子;以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兴衰和更替;以人作镜子,可以明白得失。

感悟:“铜镜”只能影射出我们外表的瑕疵;“人镜”则能暴露人格品德的缺憾。“人镜”可以是别人,也可以是自己;我们说过的话、做过的事、走过的路,就是自己的“镜子”。“以人为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面对诤友直言时。一代明君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芸芸众生。

52.不才者进,则有才之路塞。

译文:无才的人得到晋升和重用,那么有才之士就不会得到施展才能的机会。


《旧五代史、新五代史》


5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译文:忧虑劳苦才可以振兴国家,图享安逸必定祸害终身。

54.习见善则安于为善,习见恶则安于为恶。

译文:经常见到善行善举也就会受影响与人为善,反之亦然。

《宋史、辽史》


55.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

译文:自身不作表率,别人就不会服从;不以自身为先,别人就不能相信你。

56.感物之道莫过于诚。

译文:感动万物的方法没有什么比得过诚。

57.恩赏明则贤者进,刑罚当则奸人消。

译文:恩赏分明贤者就会趋之若鹜,刑罚得当奸人就会消灭。

《金史、元史》


58.疑人勿使,使人勿疑。

译文:怀疑人就不要使用他,使用人就不要怀疑他。

59.政令乖失。则人心不服,虽得之亦将失之。

译文:政令出现差错,那么人心就会不服,即使是得到了中原之地也将会失去它。

60.天下未尝乏才,求则得之,舍则失之,理势然耳。

译文:天下从来没有缺乏人才,求则得之,放弃了就失去的,情势如此罢了。

《明史》


61.富贵一时,名节千古。

译文:享受富贵只能是短暂的一时,而清廉的好名节却可以留存千古。

62.附小人者必小人,附君子者未必君子。

译文:接近小人的人一定也是小人,接近君子的人不一定就是君子。

63.居高位者易骄,处佚乐者易侈。

译文:身居显贵职位的人容易骄傲,处于逸乐环境的人容易奢侈。

64.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

译文:治理国家最根本的办法,莫过于比民风纯正更为重要的了。

65.人非有才之难,而非用其才之难。

译文:人不是才能难得,而是自己把才能施展出来实在困难。

66.天生才甚难,不忍以微瑕弃也。

译文:人才难得,不忍心因为一点小缺失就弃置不用。

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