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30年代上海爵士乐团(时隔21年再度来沪)

一百年前,在美国俄亥俄州名不见经传的城市克利夫兰,成立了一支管弦乐团;

一百年来,它与这座城市相伴相生,早已成为当地知名度最高的一张文化名片,更跻身“美国五大交响乐团”之列。

上周末,克利夫兰管弦乐团在指挥韦尔泽-默斯特带队下,连续两晚献演于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这也是自1998年登台卢湾体育中心后,该团第二次访华。

“当时感觉北京更大更宽,上海更温馨更紧凑一点”,1998年访华时,大提琴副首席查尔斯·伯纳德也在其中,他至今记得乐团在人民大会堂、卢湾体育中心演出的场景。

上世纪30年代上海爵士乐团(时隔21年再度来沪)(1)

■1998年,克利夫兰管弦乐团在上海卢湾体育中心

从当年非专业的卢湾体育馆到如今音效一流的上交音乐厅,21年间,古典乐在中国的发展令人瞩目,而克利夫兰管弦乐团里,也多了几张中国面孔。

出生在上海的小提琴手袁瑀,2001年考入克利夫兰管弦乐团,“在国外考名团还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考核分为好几轮,你常常要面对100来位竞争者,必须有过硬的实力。”在克利夫兰管弦乐团,像袁瑀这样的中国乐手,还有三位。在她看来,中国出来的弦乐手基本功都很扎实,“这与中国父母的严格训练密不可分。”

上世纪30年代上海爵士乐团(时隔21年再度来沪)(2)

除了新鲜面孔,克利夫兰还有着令美国其它乐团所艳羡的年轻观众。

与费城交响乐团、波士顿交响乐团、纽约爱乐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等身处大都会的大团相比,蜗居小城的克利夫兰,却是年轻观众最多的美国乐团。

每个乐季,克利夫兰都会吸引超过四万名18岁以下的观众入场,“平均每晚,我们有20%的观众是25岁及以下的年轻人,这对中国来说不惊艳,但和欧美比起来已经很惊人了。”

乐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安德里·格林米耶透露,在克利夫兰,有“一个未来观众中心”,致力于为交响乐拓展年轻观众,例如提供免费票,鼓励年轻人和家人一起来听音乐会;在校园里聘请热爱交响乐的年轻人充当“音乐使者”,吸引更多学生族的加入等。

“我们从不低估我们的观众,我们坚持自己的音乐审美,同时对新音乐作品保持开放的态度,不断拓宽观众的音乐视野”,格林米耶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