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评弹珍珠塔每回简介(我爱评弹你听评弹)

苏州评弹珍珠塔每回简介(我爱评弹你听评弹)(1)

薛筱卿,周云瑞演唱的“婆媳相会” 之五

【故事梗概】本回书,通过八段唱篇,将陈翠娥与方太太两人的对话,层层展现。陈翠娥像是被方太太牵着鼻子走,最后以她的真诚与孝心,赢得了方太太的信任,最后才使婆媳相认。薛先生与周先生用他们动听悦耳的演唱,将两位主人公的心理活动,表演得酣畅淋漓。

【细节点评】这两回书中,陈翠娥小姐不像是“才女”,倒像是一个“木女”。方太太几次三番地暗示她,自己就是河南的杨氏舅娘。但陈小姐却木知木觉,还一直追问她舅娘在哪里?直到最后知道了真相,还要责怪王本骗了她,使她以为方卿已经回到太平庄,与舅娘生活得好好的,舅娘决不会到襄阳来。一旦陈翠娥知道方卿并没有回到太平庄,就冤枉王本吞没了银子,要把他送到衙门去严办。这又一次降低了陈翠娥的智商。一个一贯表现忠义的老总管,怎么会做出这种缺德的事?他有这么大的胆量?再说那封假信,是老爷给她看的,也是王本送来的,中间没有经过第三人。所以明摆着是主仆俩人故意设计欺骗自己,更明白的是,欺骗自己的目的就是为了治她的病,救她的命。这样的思维逻辑哪里像一个才女?我们从《珍珠塔》全本书中,明显地感觉到陈翠娥小姐的智商是有问题的,一开始“赠塔”,就是一件不合常理的事。不说珍珠塔价值连城,就说它是皇帝御赐的国宝,陈翠娥也不该将它私自送给方卿,作“供书之本”。因为珍珠塔就像一张百万英镑的钞票,到哪里都无法兑现成银子。既然送给了方卿,她就不应该任他独自一人回乡,无论如何要派家人护送他。如果当天她就告诉父亲送塔的事,陈御史一定会立刻派人追赶方卿,并且护送方卿,最后就不会发生方卿遇盗的事情。还是古人说得好,“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没有陈彩娥赠塔,后面哪来这么多吸引人的故事情节。现实生活中,陈翠娥这样的知识分子还真不少见,她(他)们读了很多书,满腹才情,但缺乏分析能力,特别缺乏实际的生活能力,因为知识与智力,知识与能力不是一会事,旧社会培养的“人才”大多属于这种情况,这也是中国几千年来很少有进步的一个原因,应该说马如飞先生在他的《珍珠塔》里,塑造了一个很真实的“才女”形象。

【方言解读】其一“破之落束”,指物件破破烂烂、龌里龌龊的样子;其二“求得来格雨也不大”,这句谚语说得很明白,与普通话“强扭的瓜不甜”一样,它们说明了一个道理,就是强加于人的事,即使做成了,也没有什么大用;其三“端正”,这里不是“五官端正”的“端正”,而是“准备”的意思。

【唱篇欣赏】跟昨天一样,今天的唱篇也很长,两位老先生唱得也很精彩,我不写什么多余的话,大家好好欣赏吧!其中有不少错别字,请朋友们原谅。

方太太:“也是一重姑嫂谊,不比寻常的姊妹情。” 陈翠娥:“甥女糊涂休见责,她是殷殷座上恬淡身。我是从小返回十数载,幼年事事不分明,故而面目形容记不清。” 方太太:“想我们贫富不同天壤诀,仰配不到贵千金,舅母尊称我岂敢应,自家请坐休起身,休要折死我难妇人。 (插白) 想起居坐卧不离群,胜比同胞一母生。行则并肩坐并首,睡同罗帐飲同尊。我若贫穷彼亦苦,而今结伴出门庭。 (插白) 大家都为寻儿子,夜宿晓行四方寻,到将来都是一个异乡魂。”

陈翠娥:“我家守节无辜贤舅母,寒云滑地训儿勤。去年表弟曾遇盗,被劫囊中塔七层。此地襄阳诚可爱,但愿保他未伤人。今年王本河南去,接到平安一福音。说道表弟是遇难成祥逢好友,归家母子乐天伦。赴秋闱皆因功名求,便向襄阳来探亲,他好端端何故要出门庭。”

方太太:“娘已出门儿未返,何来信息寄襄城。安心丸当作良方药,造书人端的是好意人。我想九松亭白白联姻眷,真是月下提灯是空挂明。想你们三生石上无缘分,真是五百年前少性命。你小姐今朝回府去,悄悄盘问这老家丁。问他是何处相逢旧主母,哪方会见小东君,不怕苍头不吃惊。我想小姐是一先亡门空守寡,叫将来未免要误终身。要梦入黑地能相见,月归华表再相亲。”

陈翠娥:“她是闻一语,顿一惊,好比凭空霹雳震天庭,万分欢变作千分惊。谋害河南方少君,堂前二老意何成。苦煞老年贤舅母,她是回肠九曲泪双顷。 (插白) 我自然迎接归家里,早晚承欢尽孝心。我是惟天可表真心底,义不容辞女外甥。想姑嫂始终姑嫂谊,亲情始终亲情形,岂有人无见怜 情。我要归去跪求在娘膝下,劝双双姑嫂不相争。想我惊喜心情终不改,痴心辛苦对神明。我三世不忘今日话,替子文表弟乐天伦。舅娘作伴见贞节,表弟为人大孝行,并不是夭亡胡斯人。喜逢母子重相见,自有祖宗佑此身。姑嫂之情深有谊,恳求早早便言明。左右不离老姊妹,不妨作伴到内闺门。不嫌怠慢同归去,休看尼姑等待情。”

方太太:“她似观比和针吞却线,真是知人长途疑人心。想如此贤甥如此媳,自己搪塞不该应,她的真心心来换我的假心心。若言明未免添伤感,但不言明何以来回娉婷。莫言明定有谊珍重,试言明不逢她屡殷勤。虽则乾坤一粟小,大千世界几何尘,四海茫茫何处寻。恒河沙所剩多少,南北东西无影形。咫尺楼台徒几步,意中人即是尔眼前人,请把你的尊头放一放明。”

陈翠娥:“她是眼睁睁看定老夫人,战战兢就如履薄冰,不觉浑身有冷汗淋。娇躯跪倒在楼坪,哭出哀哀肠断声,断肠声里把舅娘称。手扶双膝频摇动,尚带三分孩子形。甥女无知该万死,碎骨粉身未足论。我是方才对不住你把香茗送,真是罪该万死是不该应。二尼姑如此欺人事,有眼浑如瞎眼睛。想你不惮风霜千里远,到襄阳何不早登门,既相逢何不早言明。”

方太太:“她是殷勤双手来扶双手,双锁愁眉两泪淋。我是老而不死遭颠沛,今朝贻笑你贵娉婷。但愿你是归家莫禀爹娘晓,我是感激多情女外甥。端只为我形容狼狈如乞妇,免叫出丑在襄城。否则是我意将老命投河死,鱼腹何妨葬此身,从今以后尽余生。今日相逢乃是菩萨意,我是感高情不得不言明。老死异乡无所悬,他年何处可葬魂?此际庵中无所托,就剩几根老骨头仰仗你好收成。不至于骨殖形骸长暴露,请调排棺椁与衣衾,我死后总须要见你的情。” 陈翠娥:“陡闻几句伤心话,腹内犹如烈火焚。一个儿劝舅娘休苦楚,” 方太太:“一个儿说甥女你莫优心。他们彼此哀哭不停。正是流泪眼观流泪眼,断肠人相对断肠人,心如铁石要软三分。”

陈翠娥:“想表弟去都何处去,河南襄楚杳无音。一水之遥千里外,一生何至久飘零。未见苍头王总管,一封书信出何人。今年三月开船去,太平庄母子未相亲。究竟不知谁笔墨,他是衣裙钗环尽鲸吞,丧尽天良昧尽心。我此番决不轻饶恕,要告禀堂前两大人,将他是立时立刻送衙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