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献帝为什么是窝囊废 汉献帝应该算得上是位贤君

从影视作品上看,汉献帝,有几分懦弱,但绝不是桀纣一样的暴君,也不是昏君。这应该说跟历史事实是相符的。从他的谥号为“献”,也可以说明他是一个不错的皇帝,“献”在古代是聪明睿智的意思,这个评价不低。那为何献帝最后还是被曹丕取代了呢?

汉献帝为什么是窝囊废 汉献帝应该算得上是位贤君(1)

说到献帝的为人,他应该算是一位贤君。有几个事例可以证明这一点。早期的献帝,一直生活在动乱之中,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极力想治理好国家。初平四年,13岁的献帝居然还让有关机构组织了一次考试,意在为国家选拔干部。考完之后,负责的官吏提议把成绩好些的任命为郎中,次一点的任命为太子舍人,再次的只好落选。但献帝却不同意,他在给官吏的诏书中说:“这些儒生不容易,他们从儿时读书,一直读到白发,就是想登上仕途,因为战乱,他们的愿望落空了,现在好不容易有一次考试机会,那些考得最次的也任命为太子舍人吧。”从这里可以看出,献帝不仅是贤君,还是一位仁君哪。

汉献帝为什么是窝囊废 汉献帝应该算得上是位贤君(2)

兴平元年,14岁的献帝可以亲政了,但是却遇上了大旱。他于是离开大殿向天祈雨。同时他命人审核狱案,平反冤狱,释放罪轻的囚犯,希图以此换取上天的垂怜。但是这一切并没有缓解旱情,长安地区谷米贵到五十万一斛,甚至出现人吃人的现象。献帝于是命侍御史侯汶开太仓煮粥赈济灾民。但这个侯汶却利用职权,贪污粮食。献帝发现赈灾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猜测侯汶肯定做了手脚,于是他亲自量米煮粥做试验,证实侯汶确实克扣了粮食,于是打了侯汶五十大板以示警戒。从此以后,赈灾才有了实际效果,很多百姓得以保全。这件事也足以证明献帝的聪明仁德。

汉献帝为什么是窝囊废 汉献帝应该算得上是位贤君(3)

既然献帝是一位好皇帝,那他为何丢了江山呢?

这事说来话长,丢掉江山的责任不能全归咎于献帝,因为早在公元88年,汉和帝登基以后,汉朝就出了问题,和帝当时只有10岁,就由窦太后临朝称制,外戚窦宪得以掌权。虽然后来杀了窦宪,但开了一个恶劣的先例。从此朝廷大权不是被外戚控制,就是落入太监之手,皇上基本上成了傀儡,大汉王朝开始走向衰落。

公元146年,15岁的汉桓帝继位,照例是外戚专权。后来他利用宦官杀了外戚梁翼,却是前门去虎后门进狼,朝政又被宦官把持。9岁的献帝登基的时候,倒是没有了外戚和宦官专权,但是把持朝政的换了董卓。王允设计除掉董卓之后,李傕又杀进长安,劫持了献帝。直到献帝被曹操挟持到许都,他才算过上了稍稍安定的日子,但他却被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他只是做稳了傀儡而已。

献帝虽然不差,但跟曹操相比,他哪一样也比不过曹操。不过曹操还不好意思取代他,而是挟持献帝号令天下。曹操终其一生,也没有起过篡位的心思,但他却利用挟持献帝的便利,把曹氏的势力发展壮大起来。

汉献帝为什么是窝囊废 汉献帝应该算得上是位贤君(4)

这期间献帝也曾经试图除掉曹操,但是两次谋划均告失败。第一次他写下衣带诏,让董贵人的父亲董承联络刘备等人起事,结果事情泄露,所有参与谋划的人员,除刘备在外打仗幸免于难外,其余全被剪除,董承更是被灭族。第二次他想让伏皇后的父亲伏完除掉曹操。伏完胆小,到死也没有起事,但事情却泄露出去。曹操于是废了伏皇后,灭了伏皇后娘家满门,把自己的女儿曹节扶上了皇后的位置。

汉献帝为什么是窝囊废 汉献帝应该算得上是位贤君(5)

曹操死后,曹丕掀掉了曹家的遮羞布,直接就代替献帝做了皇帝,当然他还搞了一个禅让的仪式,谁都知道,献帝是被逼让位的。献帝既然没有的实权,还不如痛痛快快把皇帝的宝座让出来呢。

哎,献帝虽贤,可惜生不逢时!

作者:土老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