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的经济现状(区域经济观察员湖州)
提起湖州,最深刻的印象往往是绿色。
确实,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此城青绿;当年在长三角推介,“最绿的绿地”被放在首位;当下高水平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目标是迈向更绿。
但湖州,何止于绿。
这几年,湖州用实际行动让人们意识到,以绿为底色,一个浙北增长极正在酝酿崛起,重要节点、战略枢纽、发展示范,开始成为这座城市的标签。
争先
年底,各地政府像往常一样开始陆续出台发展政策。在防疫政策调整背景下,大家都卯足了劲“拼经济”。
这一次,湖州又率先起跑。
12月16日,湖州出台了《湖州市支持企业稳生产拓市场扩投资助力“开门稳、开门红”的政策意见》。
速度不是衡量政策供给力的唯一标准,但能看出,争先,已经成为湖州的发展惯性。
2022年,湖州被赋予的新使命不少。省第十五次党代会赋予湖州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的新目标新定位;国务院批复同意湖州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被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认定为生态文明国际合作示范区……
承接这些使命,源于争先;完成这些使命,需要争先。
一个很简单的逻辑,如果这些年湖州没有在生态文明建设上争先,如何擎得住那块镌刻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石碑,如何扛得起省委、国家、国际的认可。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这要求湖州在做好生态文章的前提下,在经济发展上努力争先。
唯有此,才能提升绿色发展的“含金量”,才能让更多人对这座“生态立市”的城市高看一眼。
湖州早有觉悟。过去一年,湖州推进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和“2 8”平台扩容提质,结合新成立的省工业碳效评价与改革创新中心、新颁布的市绿色金融促进条例,收效显著。
1至11月,全市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4家、上市企业5家,规上工业企业亩均增加值、亩均税收均超过省均。
在区域共建中,湖州与三省一市共建长三角绿色技术交易中心,与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共建长三角 (湖州)中心。积极承接重点区域产业外溢,打造湖州接轨上海创新合作区、长三角(湖州) 产业合作区两大区域平台。
这些实践都反映出,湖州,正在彰显实力、不断争先的路上越跑越快。
布局
在高质量发展中争先,湖州如何布局?
刚刚闭幕的湖州市委九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以下简称“会议”)审议通过决定,将“加快打造‘六个新湖州’,高水平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精彩湖州篇章”。
去年,湖州开展“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制定了“实力、活力、品质、人文、美丽、幸福”六个新湖州的中长期实践目标。其中实力排在首位,足见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决心与迫切。
“这是对标‘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市域工作做出的体系化、全方位部署安排,是推动湖州高质量赶超发展的施工图。”湖州市委书记陈浩说。
目标已经非常明确: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研发经费支出强度达到 3.4%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快于经济增长……
在具体的数字中,更能看到发展布局的真章:
超2000亿元,这是全年固定资产计划投资额。为此,“十百千万”重大项目攻坚、“2 8”平台综合实力倍增行动、“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提质扩容,一系列行动将加快跟进。
9万人,这是计划新引进大学生数。时代呼唤创新,当地将抓好科技型企业“双倍增两转化”行动,攻关一批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和产品开发;迭代实施“南太湖精英计划”,打造全国人才创新创业理想城市。
1000家,这是全年产值超亿元企业的目标数。湖州将实施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加快建设“产业大脑 未来工厂”,推进工业全域有机更新;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这一年,湖州注定“跑起来就有风”。
眼界
能走多远,取决于能看多远。从浙北到浙江到长三角再到全国,在更大的范围内找到新的定位,是湖州崛起的关键。
省域一体化是第一步。无论是更高水平融入杭州都市圈,还是近几年常提到的嘉湖一体化,都是湖州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步。
随着湖杭高铁、杭州二绕的开通以及杭德市域铁路的推进,湖州全域融入杭州都市区的脚步越来越快。最典型的是德清,与杭州不断缩短的时空距离,让当地创新能级不断提升,并成为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北翼中心。
同时,“推进嘉湖一体化”也被明确写入会议报告中。
长三角一体化,是湖州崛起的战略机遇。在这个我国着力打造的,旨在参与国际竞争的城市群中,节点城市大有可为。
商合杭高铁建成通车,沪苏湖铁路、如通苏湖城际铁路、苏台高速公路、德安高速公路等项目加快建设,湖州已经在这个过程中成长为一个典型的长三角区域型枢纽城市。
为了承接更多高价值资源,一系列围绕长三角一体化的平台拔地而起。
南浔区设立了湖州接轨上海创新合作区,计划到2030年,在产业发展、城市空间、综合交通、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发展水平基本与上海同步。
在长兴和安吉部分区块设立了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联合“长三角之心”一地六县,与沪苏杭等核心城市实现产业对接。
长三角不是终点。风物长宜放眼量,去年有两件事彰显了湖州在全国大局中谋求更大作为的雄心。
一件事是湖州开始在全国“走亲”,计划前往北京、深圳、苏州、成都、合肥组织五场专题产业对接会。这些专题产业对接会的目的非常明确,对接当地优质新兴产业,引入产业链关键环节。
这释放出一个信号,湖州要成为全国重要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另一件事是西塞科学谷开园,这个聚焦光电、新能源等绿色高新技术产业,集纳了全国最顶尖技术的“创谷”,有机会成为全国绿色发展创新的策源地。
从省域到长三角再到全国,在发展中不断打开的格局,才是这座城市最内核的发展动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