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窑迷踪幕后真凶(揭秘隆昌石燕桥龙坡窑之谜)

古窑迷踪幕后真凶(揭秘隆昌石燕桥龙坡窑之谜)(1)

  龙坡窑,你见过吗?

古窑迷踪幕后真凶(揭秘隆昌石燕桥龙坡窑之谜)(2)

  初夏,去川南隆昌石燕桥镇,参观了一个古老的土陶窑。我被窑洞的火焰震撼了,那火焰在强大的风的拉力中形成的红色的波红色的浪,是刚与柔力量完美融合,是大地上的一道奇观。

古窑迷踪幕后真凶(揭秘隆昌石燕桥龙坡窑之谜)(3)

这个窑建在半坡上,气势雄伟,像一龙头蛰伏在陡峭的山坡上,从下往上望,宽阔沉静,高大的窑体,覆盖着青黑色的平板瓦,显现低矮轮廓,越加摆出不可一世的气派。

古窑迷踪幕后真凶(揭秘隆昌石燕桥龙坡窑之谜)(4)

引导的是烧窑巫师傅,他说窑子筑在上游村月亮坡东面,远远一看,像龙头引航,窑一冒烟,如游龙腾云驾雾,气势磅礴,村民形象地称为龙坡窑。

古窑迷踪幕后真凶(揭秘隆昌石燕桥龙坡窑之谜)(5)

美丽的陶瓷器皿是在窑中燃烧的高温中形成的,过中惊险与艰难,是与烈火的搏斗,人们又形象地叫作“火中取宝”,从点火到加煤,到停煤续温,再到熄窑出品,有一套技术活,没有三五年不能上窑操作,没有十年八年不能出师。为了多出陶品出好陶品,烧窑师傅可谓费尽心机、智慧滂沱。

古窑迷踪幕后真凶(揭秘隆昌石燕桥龙坡窑之谜)(6)

烧窑有“三绝” ,“一绝”是“点火”。装窑完成后 ,点火生窑十分讲究,非烧窑大师不可点火。无论什么样的窑,点火的状况昭示着一批陶品烧制过程状况,甚至说点火看陶品,出窑率、合格率、优品率,全都看点火一招,太重要了。

古窑迷踪幕后真凶(揭秘隆昌石燕桥龙坡窑之谜)(7)

谁可以始作俑?当然技术、人品、资历都是数一数二才可以,非等闲之辈。所谓“绝”,那就是大师一点,一切顺利,一窑顺畅,万般顺心,反之,糟糕透顶,伤透脑筋,事事磕碰。

古窑迷踪幕后真凶(揭秘隆昌石燕桥龙坡窑之谜)(8)

大凡点火之日,全窑老少把一切讲究、摆设、器具准备妥当,安安静静候点火老师傅,那真是万事俱备只等“大师”。“二绝”是“点煤”。

古窑迷踪幕后真凶(揭秘隆昌石燕桥龙坡窑之谜)(9)

点火之后预热窑,慢慢升温,从第一仓开始,用颗颗煤,发点球,从观察孔投入到窑仓正中,约十米距离,观察孔十多厘米见方,投煤要不差分毫,位置准,时候恰,以此控制窑仓温度,使之随陶性之需而升高。点煤的大小,点煤的时候,都很重要,该点不点,该点大颗煤点小颗煤,都将直接影响陶品质量,只有大师才能做到。“三绝”是“点光”。

古窑迷踪幕后真凶(揭秘隆昌石燕桥龙坡窑之谜)(10)

烧窑到一定的时候,要观察陶品成熟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升降温度。陶品在窑仓里,熊熊烈火,只一个见方的观察孔,怎么能够准确知道其生熟程度呢?的的确确难。同样,大师级别才行,需要十年二十年经验,甚至更长时间摸爬滚打。

古窑迷踪幕后真凶(揭秘隆昌石燕桥龙坡窑之谜)(11)

用一根长竹竿,点燃后从观察孔申进窑仓,竹火光与窑火光交相辉映,折射出陶品表面釉的变化色泽,从釉的色泽判断生熟程度。巫师傅说,烧熟的陶,釉光亮耀眼,与窑里的光,竹竿的光不一样,老师傅才能分辨。哎哟,真是绝活。难怪烧窑全过程都要有人“掌火”。

古窑迷踪幕后真凶(揭秘隆昌石燕桥龙坡窑之谜)(12)

龙坡窑从下到上斜面约一百米,一共20个窑仓,每个窑仓径深20左右米,横着躺在月亮坡,一层一层往坡上升,而每个窑仓里是平平坦坦的。窑仓顶是弧形栱,于是在斜坡上筑成等弧波浪,一波一波滚滚向上,又一波一波自然翻滚,这一波浪壮观景象要站在窑最下面,或者最上面,才能在俯仰之间领略震撼的美丽。

古窑迷踪幕后真凶(揭秘隆昌石燕桥龙坡窑之谜)(13)

  而窑里波浪滚滚的奇观,要在烧窑的“火中取宝”时才能一饱眼福。窑子预热到一定的时候,加煤燃烧出明火,红红的火焰沿着下方窑壁向上飞腾,沿着弧形栱形成红红的波弧,风洞拉力使红火焰再沿着上方的窑壁下窜窑底,从风洞奔入第二仓。第一个仓烧到一定火候,第二仓自然就燃烧,形成第二个红色波弧。等到最顶上的仓燃烧起来,就形成壮观的红色波浪,站在窑仓的侧面,一个一个往上往下看,置身红尘滚滚之中,心里眼里都是红色波,把所有的凡尘和污泥浊水的烧得无影无踪。

古窑迷踪幕后真凶(揭秘隆昌石燕桥龙坡窑之谜)(14)

  陶泥制品的胚子在烈火中变化,产生不同色泽,红的深浅不一,蓝的厚薄差异,你去一个仓观察,还会看到烧红的窑体,它们融合为一个通体红色概念波,让你不知它多么深多么高多么远多么红。陶也在燃烧陶也红了,在红色的世界里涅槃,美从此诞生!

古窑迷踪幕后真凶(揭秘隆昌石燕桥龙坡窑之谜)(15)

  陶在中国许多地方都有,而且是一个地方文明的象征物品。陶罐、陶瓶、陶壶、陶俑……乃至陶片,都成为考古学家的珍惜考证。制陶各地有自己的“绝活”,江苏宜兴紫砂陶,造型艺术精湛而丰富;云南有建水五彩陶的美誉;广西钦州坭兴桂陶,以“万年桂陶,千年传奇”而闻名;重庆荣昌安陶,拥有“薄如纸、亮如镜,声如磬”的惊艳。从历史痕迹来考察,重庆安陶源起于汉代,兴盛于唐宋,中兴于元明,复兴于清代。

古窑迷踪幕后真凶(揭秘隆昌石燕桥龙坡窑之谜)(16)

  隆昌石燕桥镇,450多年前,与荣昌安富同属昌州,明朝隆庆元年,割泸州、荣昌、富世各一部分建隆昌县,石燕桥划归隆昌县,以后才有隆昌陶之说。昌州最早的土窑陶制品,产地就包括石燕桥镇境内的陶制品,陶泥陶艺陶品。由此,隆昌陶与中国“四大名陶”之一重庆安陶,本来就是一家,一脉相承。从石燕桥龙坡窑可以窥见中国名陶技艺之一斑。

古窑迷踪幕后真凶(揭秘隆昌石燕桥龙坡窑之谜)(17)

  隆昌陶一路走来,有千年的历史。由于朝代更替,战乱影响,陶业兴一时损一时,就像那半坡窑的波浪,有波峰有波谷,但一直在负重前行,艰难上升。巫师傅介绍,石燕桥土陶窑,历经五代。最早是柴窑,陶品好,但产能低。逐步改进工艺和燃料,有了煤窑,生产能力大大提高。起初煤窑是平窑,实践中探索,出现坡窑,沿半坡而建,逐层升高,形成梯级,所以叫半坡窑,又叫梯梯窑。烟囱在最高处,窑仓风洞连通,产生风拉力,使窑仓层层燃烧,一次烧窑,可以几仓十几仓几十仓出品。

古窑迷踪幕后真凶(揭秘隆昌石燕桥龙坡窑之谜)(18)

  窑建在山坡,往往选择山梁头端,建成后,有如龙头加冕,呼之为龙坡窑,祈祷平安吉祥、窑业兴旺。龙坡窑深得百姓喜爱,存在时间最长。改革开放后,窑型不变,燃料改为煤气,叫煤气窑,需要建煤气发生炉。现在运用新技术建天然气窑,天然气窑温控科学,受热均衡,质量有了保证,天然气窑都是平窑,劳动环境大大改善,安全管理有保障,实现了窑的历史跨越。巫师傅自豪地说,这个龙坡窑他多次亲自改进,是远近闻名的满贯窑。

古窑迷踪幕后真凶(揭秘隆昌石燕桥龙坡窑之谜)(19)

满贯窑,是指一次出窑全部产品优质或合格以上,没有次品、废品,在上百年的历史上,这个窑有一次这样的辉煌,一般的窑成品率在百分之六七十,百分之八十以上就好得很了。然而,现在的天然气窑,大多数都是满贯窑,而且平坦开阔,安全畅通,舒展通透。

古窑迷踪幕后真凶(揭秘隆昌石燕桥龙坡窑之谜)(20)

走出龙坡窑,再回首望去,它雄踞山腰,黑褐色窑顶低矮地覆压在月亮坡上,显得有些苍老疲惫。巫师傅说,这个窑从他祖父开始,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现在退休了,它旁边是新建的天然气窑,制陶业的真正发展是改革开放后,以前产量低,成品率低,环境又恶劣,祖父、父亲都一生做土陶,但都没有突破传统陶艺。天然气窑卧在山脚下,宽阔敞亮,清洁安静,车辆进进出出,一派繁荣景象。巫师傅的儿子是新陶厂负责人,巫师傅负责即将建成的土陶博物馆,龙坡窑是博物馆的一部分。悠久的制陶历史值得我们骄傲,也值得我们思索。龙坡窑的辉煌和退役,天然气窑的出现和兴盛,清清楚楚地看到,隆昌陶正在走向新的辉煌。

古窑迷踪幕后真凶(揭秘隆昌石燕桥龙坡窑之谜)(21)

红色的火焰红色的波浪红色的陶在我心里,一直在燃烧。

文/ 黄有全

2021年6月16日于隆桥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