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摄影笔记大全(投稿有毒TeaandCameras)

关注我一下不会怀孕的 (๑•́ ₃ •̀๑)

斗鸡眼

Rolleiflex FW

杂志摄影笔记大全(投稿有毒TeaandCameras)(1)

老婆叫他“斗鸡眼”, 不雅的名字透露着她的嫉妒。由于买回来后我将FW放在我枕边差不多有一个星期,每晚看着入眠。

然后又满世界的为他找配件,最终在广州康泰找到了遮光罩,北京金祥配到UV 一南一北,不容易呀!家里的领导就更是抱怨说,我从未在她身上花过这么多力气。

唉,少不了还得多花些功夫哄“领导”开心,为下次采购打下基础。这先按下不表,心酸的路上我不是第一个也绝不是最后一个。

言归正传FW有人说是Rolleiflex Wide 的“复刻版”我却更认为是Wide的延续,Super Angulon 4/50 镜头 HFT镀膜 Rollei算得上是用出了看家本领,虽没有形成对Distagon 4/55绝对性超越,但Rollei精益求精的精神是得到了最彻底的延续。

取消了Automate上片系统不知是出于销售成本的压力, 还是真如厂家所说的,出于对可靠性的考虑。由于现在不同胶片片基厚薄差异大,会对Automate的可靠性产生影响。我倒是宁愿相信后一种解释,买家谁会在意再多出几千在本身已经昂贵机器上呢?不过使用上的却带来了不方便。

Super Angulon在弱光下功力着实厉害,细节,层次和还原会让你惊叹5.6时的分辨率可媲美任何的顶级镜头。对红色也有独特的表现,鲜艳但不呛人,这是Hasselblad 900系列所不能比拟的。

但强逆光下抗眩光的能力却不敢恭维,正逆光下片子有点灰,这让我有一丝的失望。可这世间哪有真正的Prefect,白玉微瑕更赋予了他,人性的真实。也更可爱了些。

淡栗色,精美的皮饰,透露出的浮华象极了现代人有一点炫耀,有一点玩世不恭。不过Rollei的名家风范还被烙在了骨子里。其百年贵族气息也是非一般“暴发户”可比拟的。

Rollei FW就是这样的特别,喜欢也好不喜欢也罢,见过一面,触摸过一次你将永远也不会忘记。

熊猫

Leica M6

杂志摄影笔记大全(投稿有毒TeaandCameras)(2)

“熊猫”,我的M6 是Chrome-Plated的机身,黑色摇片扳手,故叫“Leica熊猫”

买Leica之前我已经有了ContaxtG1 其实对Biogon28和Planar45的表现已非常满意了。之所以买Leica原因很简单,觉得喜欢相机总得有个Leica吧, 这个理由有点Cool吧!

Leica is Leica nothing cheaper。果然Panda 加上Summicron 2/35ASPH 和AA2/90 的价钱也够买辆经济型轿车了。但换来得素质可绝对也是出类拔萃!先不用说机身做工的精良。

虽说也不知是不是由于我的两个头是新得设计,故没具备传说中“把水变油”的功效,但对我来说确实是创造出了完美影像。还是由于是全新的新得设计,使用了非球面玻璃,90的头里还加上了APO。

但这也找来了“责骂一片”,失去了Leica特有的味道,惹得正统的Leica迷们花大力气去找一些“八枚玉”之类古时“名剑”,在日本还更有甚者觉得“Konica”是Leica味的保持者。

新设计到底如何?那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自己喜欢就好。 不过我是个哪天还得找“老头”来试试的主,这是后话…Summire50/1.5 是一定要试的为什么?我将在别的篇章里阐述

带上我这一套Lecia,找个雅致咖啡店,一个慵懒的下午是很快就不知不觉溜走。用他们拍出我家的“千金”也觉得增加了“分量”,也是Leica让我学到,气氛是摄影中排在第一位的要数。

Summicron2/35 ASPH的反差就是那样带着日尔曼人的严谨,不夸张,但不失创意。色彩还原也不温不火恰到好处,透露着高贵,散发着迷人的气息。

Double A 2/90用他来拍的人像和花卉就是那样的细腻,给人有种“入口即化”的感觉。

前些日子遇上了摄影家海原修平先生,他用Leica拍摄时上片,释放快门的速度实在是惊人得,因该达到我们一般人的三到四倍。他说Leica 和车一样会随着使用者的性格而改变,让他在一开始就适应你的脾气,那他也会随着你的性格来磨合他自己,久而久之也就到人机合一,Leica也就有了自己的生命。

Wow!Leica 水太深先说到这,等我有了更深的认识才再来和大家分享。

老克拉

Retina IIIC

杂志摄影笔记大全(投稿有毒TeaandCameras)(3)

“老克拉”在上海话中指那些经历了时间的磨练,但仍是风采不逊于当年,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人,出身名门也是其必要条件之一。用“老克拉”来描述Rentina III C真是最妥帖不过的了。

上世纪50年代,Kodak为提升其相机品牌,就选择了德国为其OEM Retina这一系列,III C(大窗)更是其旗舰产品。其镜头有Rodenstock和 Schneider俩大不能互换的系列,这可都是响当当的大牌。

50mm是标配,为了达到多焦段的目的从III c开始配备了35mm 和80mm的两个镜头。35mm的头有f5.6 和f4之分,80mm只有f4。

我的三头是Rodenstock Heligon f2/50 f4/35 和 f4/80,比起Schneider来Rodenstock可算是更稀有些,我的头上有“C型红标”不知道是否是表现更为出色(Schneider和Rondenstock都有红标和非红标之分,具体有什么分别已不得而知了)。

CDS测光由于时光久远也不能算精准,但在光照平均的情况下还是完全可信的, 到底是大半个世纪前的产品,就别要求太高了!

拍反转片时我一定还是会带上块Sekonica 308S的测光表(小巧好用)。1/500~B的速度.再配上光圈为2和4的Heligon镜头使得一切完美变为可能。

我这套机器来自于一位友人,他购于奥地利的维也纳,35mm和80mm的头是从德国来的,我给他们配上了B W的UV和Schneider的镜盖,还有遮光罩的设计更是特殊,其本身是是镜头桶的一部分,特殊的设计。

不知道是否是占了莫扎特的仙气,用这套机器拍出来的片子也显得特别有灵气。第一次装了Sensia 200拍出来的片子,其层次可以用惊讶来形容,不得不让人折服于德国的光学水准。

拿破仑

Minolta TC-1

杂志摄影笔记大全(投稿有毒TeaandCameras)(4)

“拿破仑”The Camera No1是何等的自信呀。拿破仑是自己给自己授的皇位,个子也是“娇小”但强悍。鲜明的性格,G-Rokkor 28/3.5也是色彩浓郁充满个性。

我常幻觉相机是有生命的,一幕幕演绎着人间故事,可以用他来解释微妙的世间百态。历史也常重演于相机上。

TC-1叫好,可并不那么叫座。

我心目中能称地上顶级便携相机前3位的分别是 Leica CM Summarit 40/2.4 ,Contacx T3 Sonnar35/2.8和 Minolta TC-1 G-Rokker 28/3.5。前两个可都是德国大牌,配得也是响当当的名头。TC-1 要在其中展露头角谈何容易,况且还有Nikon28 35Ti俩兄弟,Ricoh GR系列,出身神秘的Konica Hexar…紧随其后虎视眈眈。

但凭借着Minolta最看家的G头,精美的做工TC-1还是杀出了一条“血路”。Leica 我有了M6 Summicron35/2A、Summicron90/2AA,Contacx 也有了G1,Biogon28/2、Planar 45/2 。所以选TC-1对我来说还是个简单的选择。

偶然老婆整理以前我们之间的信件,都是十年前的事了,无意中TC-1的Catalog从中飘落了出来,爱琴海的蓝,激烈、奔放、而且透彻!那是令我是何等的心神荡漾,立下过非买一台的诺言,差不多一万人民币的价格对当时一个穷留学生来说可谓是“天价”。

G-Rokkor28/3.5全开光圈也具备了高反差,高锐度,丰富的层。暗角轻微,对广角头来说,特别是当你看到镜头只有指甲片大小时,你一定会发出惊叹的。

由于非常高的好评,以致于Minolta还出了个Leica L39的版本。这好像成了个标准,但凡觉得自己有个不错的镜头,厂家都有种想将其配上Leica地想法/做法, Hologon 15/8, Pentax,43/1.9,Ricoh28/2.8 21/3.5, Konica M-Hexanon, P-Angeneiux……

G-Rokkor做了Leica L39当然好,更加发扬光大,可也由于结构原因放弃了原有有趣的光圈设计。在TC-1上其采用的是像套圈一样的设计,每档光圈是个独立的孔径不同的圆环独立运动,所以是致圆得。不觉得很有趣吗?

TC-1和一包烟的大小相差无几,小因此不引人注意,边走边按快门,也就没人觉得遭了打扰。这多好!外拍时就会想着带上她,放在上衣口袋里看到有意思地就按一张,这是一份惬意。叫人爱不释手。

好东西

Hasselblad SWC/M

杂志摄影笔记大全(投稿有毒TeaandCameras)(5)

“好东西”确实由于Biogon 4.5/38 是铭器中的至尊,加上至简可靠的机身设计,让他称得上是“好东西”。

中幅超广角无出其右者,也许是大言不惭,但绝对是超一流。

我之前买Rollei FW时就有过个买SWC的念头,也将两个机器作了一番对比。当时考虑到FW有腰平取景对焦,TTL测光,拍人文题材的片子时比较没侵略性,Super-Angulon也是一顶一的高手,还有我的Rollei情节,就挑了FW。

在后来实际使用中对其逆光表现,总是有些不满意,可偏偏在广角头镜头地使用中,遇上强逆光的机会往往又很大。(唉!没买得又总是最好的)。这次SWC系列又再次跳入进我的眼帘。

在所有的SWC系列中,我的挚爱是SWC/M的后期版,CF镜头和新型取景器是完美组合!原因对我来说相当简单:C头拍彩色有缺陷,905用的是环保玻璃,有利于环境可我却心存疑虑。机身也据说是SWC/M最坚固。当然这只是迷信。信不信全由你。

实拍结果,果然“惊艳”!中心分辨率奇高,色彩浓郁。像一盘吴侬小菜“浓油赤浆”如果你去过锡帮馆子点过“响油鳝糊”,对了,就是这股味道,油润香滑得很。只是其中的鳝丝比往日的要直了许多,少有畸变。

只是在估焦让我有点不习惯,身上还得带着把卷尺,老婆笑我说买了个呀,出了“巨金”,还得带上些原始工具。但其实生活何尝不是这般,其实简单也最值得品味。出来的片子也只有好和不好,无中性(技术层面上说)。

我时常拿Rollei FW和SWC/M 放在一起”意淫” ,全把他俩比作是古时前唐大将,秦叔宝和尉迟恭,一黄一黑,如同门神。夜深时分倒上杯红酒(黄酒也可)将快门放置1秒,听他慢慢地走,哎呀真是无论什么烦恼也都会在顷刻间蒸发!美哉,美哉…

怪样子

Rollei QZ35T

杂志摄影笔记大全(投稿有毒TeaandCameras)(6)

“怪样子”Vario Apogon 38~90/2.8~5.6 HFT镜头,加上个GN20频闪灯可以配合所有的曝光模式,TTL闪光同步和多角度调整。机顶专门写着“DESIGN BY F.A.PORSCHE”,有点中世纪的绅士样,绝对够Cool、够怪。

在变焦便携机的领域里,Leica CM Zoom Vario-Elmar35~70/3.5~5.6和 Contax TVS III Vario-Sonnar30~60/3.7~6.7可是两个超强的对手,还都顶着大名头,这次QZ35的境遇有点像,在定焦段便携机里我的Minolta TC-1,但他却高明许多,手段也更加老辣,让他的对手在功能和光学上是望尘莫及。只是“块头”有点大。

QZ35的曝光方式之全不输给专业单反相机,包括光圈优先、快门优先、程序曝光和手动曝光。快门速度,指标更是高得惊人16s~1/8000s,这些数据使得很多单反相机都不是他的对手,闪光同步速度也达到了1/180s。

除此之外,它还有多重曝光和3张/秒的高速过片,再加上日期/时间记录器装置等等。更酷的是镜盖还是个遥控器。

Vario Apogon8组10片镜片都作了HFT高解像传真镀膜,成像有种厚重的感觉,即不同于新镜头,有着过高的反差和偏蓝调的生硬感。但也不像老镜头那样偏黄。是那种介于两者当中的感觉,成像偏暖,锐度高,反差适中。

第一次看到她应该是00年处在“东方商厦”那时还真不知道这是何方神圣,就是有着莫名的喜欢,几年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纽约朋友家中,缘分天作定,临走时主人将他托付了给我。这样我家又多了个“小兄弟”。

QZ35T还有个广角的孪生兄弟35W,他俩的出身可还有段离奇故事。开始Rollei为降低成本让Samsung代工过,哪知竟然被偷偷翻制了“山寨版”在韩国销售。所以如果也有摄友想领个回家,可别忘了验明证身。

额骨头

Rolleiflex 3.5D

杂志摄影笔记大全(投稿有毒TeaandCameras)(7)

我的Rollei 3.5D (MX EVSII) 取名“额骨头”,是因为我购入时成色相当得新,价格也比较低廉所以就叫“额骨头”了,额骨头碰到天花板。

先谈谈他的族谱吧。Rolleiflex有80mm F2.8和75mm F3.5,之分再加上Wide和Tele想必也都知道。撇开Orginal,Standard 及Automate II 和 V太远久的不说了,时间久远也就不是那么可靠了。

80/2.8有C、D,E,F 4个主要版本,其中还有些小改款,又以E为最,除了C只有Planar外,其余都有Planar和Xenotar之分。操作上D有光圈,速度联动锁,到E就取消了E后期和F有了测光。80年代Rollei复活后又做了都是Planar头的F Golden, F Platin, GX, FX。

3.5在E之前,分为Tessar和Xenar 的4片3组,E开始改为Planar和Xenotar但都有5片4组和6片4组之分。操作也和2.8的版本一一对应。

3.5还有个操作完全独立成系的T系列,用的也是Tessar和Xenar(后期全是Xenar)

Wide最初是E2机身上加上7片6组的55mm Distagon镜头,后期也有测光版本,共生厂了3,900台左右所以也更显稀有。Rolleiflex 复活后又有了Super—Angulon 50/4 的FW

Tele也是E型机上5片3组的135mm Sonner,共生产了8,500台左右,现在又出了Tele-Xenar 135的FT,天价!

个人觉得更喜欢3.5,原因很多...3.5成像锐一点,毕竟是老头,会偏软点。别看75比80只短5mm,实用感觉好用许多。

3.5D差不多是50年中叶的产品了。当时相机市场是由RolleiTLR,Leica和Retina的35mm,Ikton的折叠机三分天下, 大家都在光学和机械的改进上下足了功夫,我个人是比较喜欢那一时期的机器的。

3.5D取景镜头是Heidosmat 75mm 2.8,摄影镜头有Carl Zeiss Tessar 和Schneider Xenar 之分但都是75mm 3.5,镜间快门是Synchro Compur 1/500~1s/B。上片是Automate。我拥有的是4片3 组Xenar头。

我常用高反差胶卷来配我的Xenar,往往能得到浓郁又不失清新的色彩,适当的反差,丰富的过渡。有人形容Rollei TLR是水刀,我很认同,确实是如甘泉流过,没有浮躁,只留有清醒,像绿茶般回味无穷。

雨后趁着太阳还未露脸,带上她游走于乡间田埂,顺手按上几张,哪怕是小草,小花都显得那样有生机。或许也可找个茶馆小坐,和茶倌,茶客聊聊天,腰平取景器,几乎与无声的快门往往能摄影于无形之间。拍人文,在轻松的环境里最能拍出极致的好照片。

Rolleiflex在使用上有几个注意点:由于是镜间快门所以要先调光圈速度再上快门,为了不损伤快门弦。放入包内或收纳时要将镜头收回到原点(也就是无穷远的位置)这样才能保证调焦精度,上下同步。

机器长时间不用要将速度放到B门,这样使得快门弦处于松弛状态,每隔一段时间(一个月左右)就让快门放在1秒上走一下,不然容易产生黏联,导致慢门不准,镜头也不容易霉。Rolleiflex 是台只要使用保养得当就可以用上几辈子的机器,设计制造是惊人的可靠。

没办法

Voigtlander Prominent

杂志摄影笔记大全(投稿有毒TeaandCameras)(8)

“没办法”为什么叫没办法呢?对手表,音响,汽车,相机的热爱是基本每个男人都有的,当然我是不能幸免的。

在买Prominent前我有笔“巨额”投资在我相机以外的另一大爱好上,用完了本年的Budget,确切的说是把来年的也用完了,呵呵。

这一年是无论如何是不能再有闲钱负担我的其他爱好了,可偏偏Prominent 和传说中的Noktn50/1.5 又出现了。钩的我是太喜欢实在没办法所以相中了她,我家“Laoda”在没办法的情况下只能随了我,据此得以此歪名“没办法”。

投稿文章

作者授权发表,转载请联系原作。(原文首发于色影无忌)

本号态度较主观,追求科学请见谅

新浪微博:菲林有毒

如果你也有与胶片相关的故事或拍摄的胶片作品想要分享给大家,欢迎来稿:

film5ong@163.com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