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水粉画作品欣赏(天工开物里画了啥)
原标题:《天工开物》里画了啥,这次终于能在北京画院看见完整的了
相信大家一定都听过《天工开物》这部书,但是,你看过书里的内容吗?
明朝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北京画院古籍
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18卷。并附有123幅插图,描绘了130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名称、形状、工序。
北京画院古籍
《天工开物》中都记载了什么内容?这次,可以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一看究竟了。
“天工开物——中国美术学院东方版画工作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展出。更值得庆贺的是,版画长卷《天工开物》因工艺精湛、对于中华传统技艺的传承别具意义,北京画院将对其进行收藏。
版画《天工开物》:
易稿数十,刻版百计
为响应国家“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的陈海燕、曹晓阳、佟飚、张晓锋4位艺术家携众学生,以明书《天工开物》为核心,将艺术作品展示与制作现场还原相结合,原作、草图、雕版、文献相呼应,采用饾版水印的技术,呈现出一幅带有现代气息的新《天工开物》。既突出反映各位创作者匠心独运的艺术构想,又深度解剖中国传统版画的制作工艺。
此次展览的核心,即版画《天工开物》以长卷的形式,在秉承原著内外双线的叙述结构上,借屏风的形式重现明代著作《天工开物》中百余生产技术的场景,以原作造像风格还原明代社会日常生产之情景。此外,展览通过“以技与道为一”的东方艺术精神来回应当下数字时代的挑战。
《天工开物》卷轴局部
据悉,版画《天工开物》的创作从最初的长卷式构图,到国家博物馆的规定尺寸,再到终极版的长卷,历经几个年头的反复推敲,其间易稿数十,刻版百计,印制无数的实践,无疑是对传统版画的一次重要探索。在展览中,观众不仅能欣赏到这幅技艺精湛的作品,还能看到艺术家们于创作过程中所绘制的画稿、步骤图和作品原版。值得一提的是,展览从800多块原版中选出100余块进行展示,使观者更加清晰地了解版画的创作过程,增加观展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天工开物》作者:宋应星
人力抽水车
石碾
织布
炼丹
击麻
牛转翻车
各式武器
印刷
琢玉
《天工开物》卷轴局部
《天工开物》卷轴局部
《天工开物》卷轴局部
《天工开物》卷轴局部
除了精彩的版画《天工开物》,在这个展览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一批传统水印木刻的版画、经作名作的版画复制品,如潘天寿《雁荡山花》,这些都来自与中国美术学院的“紫竹斋”。
从“十竹”到“紫竹”
明末胡正言精通书画篆刻,成立木版水印工作室名为“十竹斋”,创“饾版”、“拱花”套印技法,对中国印刷术具有重要影响。
北京画院藏
中国美术学院紫竹斋即为十竹斋系统忠实的继承者。1994年中国美院木版水印工作室另择新址,院落前恰巧有翠竹数竿,遂赋新名为“紫竹斋”。紫竹斋存在于学院之中,它不仅继承和保留了中国传统木刻的原汁原味,且力求实现传统的学术性、现代性及创作性转化。同时,传统水印木刻课程也是版画系教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沟通古今,成为中国美院版画学派的重要风格之一。
此次美术馆二层将主要展示中国美术学院传统水印工作室“压箱底”的藏品。从“十竹斋”到“紫竹斋”,带来了一系列富有传统意味及细致技艺的经典作品,以版画的形式复制呈现了如潘天寿《雁荡山花》等一批知名画作。
复制潘天寿《雁荡山花》(带镜框装裱)155×150cm 60年代
雁荡山花原版之二
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师生在“技艺与方法之大绘画”的理论引导下,创作出了一批颇具开创性的作品。
紫竹斋木版印刷 方增先《粒粒皆辛苦》 95×51cm 60年代
紫竹斋木版印刷-潘天寿《荷花》 72.5×74.5cm 60年代
为配合展览的主题,北京画院还展出一批具有极高价值的古籍收藏,以木版水印的书籍为主,如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芥子园重刊的胡氏彩色套印本《十竹斋书画谱》、1958年荣宝斋复刻版《北平笺谱》等。
陈半丁绘笺
《北平笺谱》 北京画院藏
饾版”印刷
所谓“饾版”印刷,就是按照彩色绘画原稿的用色情况,经过勾描和分版,将每一种颜色都分别雕一块版,然后再依照“由浅到深,由淡到浓”的原则,逐色套印,最后完成一件近似于原作的彩色印刷品。
由于这种分色印版类似于“饤饾”,所以明代称这种印刷方式为“饾版”印刷,也称为彩色雕版印刷,清代中期以后,才称为木版水印。
除了能欣赏到两大重量级的版画展品,在美术馆的二楼,同时还可以欣赏到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教师各自的艺术实践与探索,还能了解到水印技艺教学的介绍以及以学生作品为代表的教学成果。
陈海燕 《梦1986年4月28日,梵高卖锁》 1986 60x60cm 木刻
曹晓阳《二十四节气之春山烟雨》 25×120cm 2015年
佟颷 《堪舆》之六 2011年
蔡枫、张乐《湖山如是系列之二》 水印木版 45×85cm 2016年
张晓锋《澄怀味象》 148×79cm 水印木刻 2014年
方利民《回家过年》 138×120cm 2014年
李小彬 《2017.10.11》 53x76cm 2017年
王超 《别多欢少奈何天》 68×45cm 2014年 木版水印
韩荣《喜气洋洋-一团和气》 59×37cm 2014年
赵熠云
- - - - - - - - - - - - -
文| 张晓慕帆
图由北京画院提供
微信编辑| 俞越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