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历史博物馆文物(曾维忠收藏千余件艺术品)

央广网四川广安6月24日消息(记者隆敏 广安台记者苏坤明 张国盛)在四川广安市广安区水塘堡街商贸中心二楼,有一家名为“賨城古韵”的民间博物馆今天,记者走进这家100多平方米宽的博物馆内,各类陶瓷、玉器、石砚及字画等艺术品琳琅满目,丰富的藏品使人由衷惊叹,在商业气息浓郁的街区间,还隐藏着这样一间充满传统文化和艺术气息的场所,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成都历史博物馆文物?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成都历史博物馆文物(曾维忠收藏千余件艺术品)

成都历史博物馆文物

央广网四川广安6月24日消息(记者隆敏 广安台记者苏坤明 张国盛)在四川广安市广安区水塘堡街商贸中心二楼,有一家名为“賨城古韵”的民间博物馆。今天,记者走进这家100多平方米宽的博物馆内,各类陶瓷、玉器、石砚及字画等艺术品琳琅满目,丰富的藏品使人由衷惊叹,在商业气息浓郁的街区间,还隐藏着这样一间充满传统文化和艺术气息的场所。

据博物馆馆主曾维忠介绍,这是他于2011年10月份建起的广安首家民间博物馆,存放着他18年来潜心收藏的千余件艺术品,其中80%都是从广安民间收藏到的,是对广安本土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的真实记录和佐证。

一次集邮触发灵感 开始迷上古玩收藏

今年51岁的曾维忠是广安区城北三圣街居民,父母解放前就在三圣街做生意。1981年7月,高中毕业后的曾维忠成为了四川嘉纺集团公司(原南充棉纺厂)的一名员工,在公司工作时间达16年。

“走上收藏之路,和在公司工作时的一次集邮有关。”曾维忠告诉记者。当时公司的工会主席特别爱好集邮,常常在业余时间和同事们一道观赏收藏的珍贵邮票,交流各自的集邮经验,还经常通过邮递员征订各类纪念邮票。记得在1989年,受工会主席的影响和带动,曾维忠兴致勃勃地征订了一套共5枚“古董“类纪念邮票,这些邮票记载着宋代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等五大名窑出产的精美陶瓷艺术品。从小喜欢美术和历史的曾维忠被邮票上印制的宋代瓷器深深地吸引住了。“通过这套邮票,我感受到了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独特风采和神韵,对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又有了新的认识。这些艺术品给人以美好的艺术享受,应该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曾维忠坦言,因为这次集邮,使他产生了特别想收藏陶瓷艺术品的兴趣和冲动。

从那以后,曾维忠除与同事们一道继续收藏邮票外,又额外多了一项收藏古董古玩的爱好。他经常购买书籍学习古代陶瓷艺术品的知识,还有意识地往销售古董古玩的地方跑。“在那个囊中羞涩的年代,要收藏一件自己中意的藏品特别不容易。”曾维忠告诉记者。在南充地区首届丝绸节的一个晚上,他看到有人在卖一套属于秦汉时代的古刀币,卖价35元,而当时他口袋中仅有20来元,曾维忠马上跑回去找熟人借钱,等把钱凑齐回到卖古刀币的地方,却再也找不到人了。为此,曾维忠还遗憾了很长一段时间。

没有足够的钱收购藏品,曾维忠在旧城改造开挖土石方时,就经常到工地上去守着,一旦发现有陶瓷碎片就捡回家,有时在渠江边玩耍,一看到有价值的破碎瓦片,他也如获至宝,拿回家中对照书籍仔细钻研。

不顾家人朋友劝阻 收藏成为毕生追求

1996年,受到下海潮的影响,时年33岁的曾维忠毅然停薪留职,下海当起了一名“弄潮儿”。他与妻子回到广安,在三圣街租下门面,做起了服装生意。由于经营有方,服装生意越做越大,很快他们在城南也开起了一家分店。

手里有了多余的钱,曾维忠从不拿去存银行,而是全部花到了古玩收购收藏上面。凡是遇到比较完整的艺术品,他必定会花钱买回家,对照资料与实物进行研究,痴迷到可以一连好几天不出门。如果研究发现所收购的古玩特别有价值,他心里就感到非常欣慰,觉得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在收藏中,曾维忠除了从本地人送来的古玩中选购中意的藏品外,遇到或听说藏友家中有珍贵的“宝贝”,他也会多次登门拜访,总要想方设法把“宝贝”收藏到自己手中。2002年,他听说代市镇有个人家里有一方祖传的石砚,他就前往代市镇寻找,结果这户人家早在几年前就搬到重庆去了。曾维忠经过多方打听,得到了对方的电话,然后赶往重庆找到了对方。听说曾维忠是来购买石砚的,对方客气地拒绝了,曾维忠看到了石砚的真容后,带着遗憾离开了重庆。没过多久,他又前往重庆,这次对方根本就不拿出来看,曾维忠只好又回到了广安。由于不想留下遗憾,曾维忠第三次来到重庆,在他的要求下,对方拿出石砚让曾维忠观看。“这里怎么破损了?以后如果保管不好,摔坏了就卖不出去了。”曾维忠说,如果卖给他,他一定会好好保管。最终,对方同意将石砚卖给了他。

“这个石砚很有历史价值。”曾维忠说,该石砚是清代的,外形是一个花瓶形状,花瓶的耳朵是两个大象头,象征着“太平有象”,石砚的背面还刻上了“陈孚恩”三个行书字体,与清代著名书法家陈孚恩的字迹完全吻合,应该是他自己用过的石砚。

2006年,曾维忠在城南西溪河边一姓刘的藏友家中,发现一个属于清代康熙年间的山水人物青花罐。曾维忠提出花钱收购,对方不同意。随后5年多时间,曾维忠又多次去他家,并向对方郑重承诺:“我收藏后绝不对外交易,你任何时候都能来我家看到这个青花罐。”直到2011年,该刘姓藏友最终被曾维忠的执着所打动,将青花罐卖给了曾维忠。

由于投入古玩收藏的时间和精力太多,曾维忠对服装生意再也没有以前那样上心,加之他每个月用于收藏的钱也花去了不少,引来了母亲、妻子及兄弟姐妹们的反对,家人们纷纷说他是玩物丧志、不务正业。同时,因为把业余时间用在了古玩收藏和钻研上,曾维忠和朋友们接触的时间也变得稀少了,甚至有朋友怀疑地问曾维忠是不是因为受到了什么打击而精神失常了!

不顾亲人朋友劝阻,也不管别人怎么看待自己,曾维忠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自己的收藏爱好中。在一般工薪阶层当时月工资仅有三四佰来元的年份,他每个月用于收藏自己中意的古玩的资金就达到了2万元左右。妻子曾多次埋怨曾维忠:“你收‘破烂’的钱用来买房子和门面都有好多套了!”记得在2002年时,曾维忠从岳池文庙花4000多元收购到一件民国时期的痰盂瓷器,拿回家后妻子却给他一顿大骂:“这哪里是件古董?你是把人家的尿罐子都买回来了!”夫妻俩为此大吵一架……

2009年,在亲朋好友们的一片叹惜中,曾维忠与妻子不得不分开了。2010年,曾维忠又将自己经营了14年的服装门市转手。他一心一意沉浸在古玩收藏中,把收藏作为了自己毕生的追求。

建博物馆为藏品“安家” 不交易只为传承本土文化

以前,曾维忠收藏的1000余件“宝贝”全部堆放在家中。为了更好地与收藏好爱者交流,更好地展示广安本土厚重的历史文化,曾维忠于2011年10月在水塘堡商贸中心二楼租下100多平方米宽的房屋,建起了广安首家民间博物馆,请广安本地书法家唐卫东书写了“賨城古韵”馆名。

记者在博物馆内看到,左边一排的木柜和玻璃柜内存放着大小形状各异的陶瓷艺术品,右边墙壁上悬挂着全国各地名家的书画作品,紧靠右边墙壁的玻璃展台内摆放着玉器、银器及石砚等。在博物馆正中,放着两张方桌,桌上堆满了关于鉴宝之类的报刊书籍。就是在这里,曾维忠经常沉迷于各类艺术品中。对他而言,每天置身其中,就是最大的快乐和享受,收藏俨然已成为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内容。

到“賨城古韵”博物馆参观、交流的,除广安本地的众多爱好者外,慕名而来的也不乏全国各地的收藏大家。2012年10月,一姓陈的藏家从北京来到广安,当看到曾维忠收藏的宋代刻花渣斗,眼前为之一亮,当即出价20万元求购。见曾维忠没有卖的意思,对方又马上涨到25万元,曾维忠却仍然不为所动。

“我对每一件藏品都很喜爱,都很有感情,所以我只收藏不交易,”曾维忠告诉记者,“这些从广安本地人家里收购到的艺术品代表着广安本地的一种文化,也体现出广安人的生活状况,卖一件就少一件,所以我要让这些艺术品一直留在广安。”

对于曾维忠的这种想法,不理解的人曾嘲笑他是“捧着金饭碗要饭吃!”但圈内人却评价曾维忠“才是真正的收藏家”。当听到从外地来的收藏家由衷赞叹“没想到在广安这座新兴城市,能有这样丰富的民间艺术品”时,曾维忠心里感到特别高兴和自豪,觉得自己在做一件对广安历史文化传承特别有意义的事情。

曾维忠潜心收藏本地民间艺术品,自费办起广安首家民间博物馆的事迹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和关注。2006年,他在新成立的广安市收藏家协会被推选为协会副主席,2011年,曾维忠当选为广安区政协委员,2012年当选为广安区政协常委。如今,经常有政界、商界、收藏界及社会贤达人士到“賨城古韵”民间博物馆参观,听取曾维忠介绍文物知识及广安地方文化特色方面的内容。

除利用自己的博物馆保护文物、传承文化、展示地方文化魅力外,作为政协常委的曾维忠还将目光投向了城建和民生方面。在历届政协工作会上,他积极建言献策,提议在城市开发建设中,努力保护古建筑,打造特色街区,塑造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发展的城市文化。同时,他还积极参加今年5月广安区政协举办的“感恩奉献,阳光三百”活动,结对帮扶广福街道办事处七旬孤寡老人,为他们捐款捐物奉献爱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