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古建筑长廊(千年遗址琉璃阁)
琉璃阁遗址位于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东南角,遗址面积约12万平方米,是商周至汉代的古遗址。遗址之上有一座明代建筑风格的重檐八角阁楼——文昌阁,因其以琉璃瓦盖顶,当地人世称“琉璃阁”,故该遗址取名为“琉璃阁遗址”。琉璃阁大墓在规模大小、随葬品多寡及时代早晚上存在着差异,特别是在保存完好的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玉器,是研究战国时期用玉制度的重要参考资料。2013年5月,为国务院核准确定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琉璃阁坐北朝南,原名文昌阁,为木结构古建筑,因上覆彩色琉璃瓦,由台基及阁体部分组成,台基呈正方形,青石分层垒砌。台前正中筑石阶,两侧置垂带。台沿有一对1米高石狮,周围砌石栏杆、栏板。阁体居台中,平面八角形,两层,三重檐攒尖顶。通高15.35米,基高0.1米,多边长4.5米。
琉璃阁战国墓地东西长约600米,南北宽约400米,地势东高西低,高差约6米,
琉璃阁时代最晚的1件镶嵌云纹壶,这种镶错纹饰属战国早期,侯马铸铜遗址出土镶嵌龙纹陶范出自Ⅱ段地层,时代属春秋晚期早段。琉璃阁西区M75、M76等几座东西向的铜器墓,所出铜器有辫形绹索纹、贝纹、复式斜角云纹,此三种纹饰的陶范,在侯马铸铜遗址多有出土,为晋国新田独有。说明琉璃阁西区头向东的墓葬出土的铜器,均产自新田。
琉璃阁墓地出土铜器以晋器为主体,伴随一些春秋早期的铜器,属中原周文化范畴,为早期铜器葬在晚期墓中。琉璃阁甲墓出士蟠虺纹附耳升鼎与郑国鼎相似,郑国铜器在琉璃阁墓地是很正常的。上马墓地13号墓中两件Ⅱ式鼎来自徐国,作器者为徐王之子庚儿。中区M60出有浴缶,属楚囯风格。
甲墓出土的螺旋状金柄茎青铜直刃匕首式短剑与北京延庆县玉皇庙M244山戎墓出土青铜短剑十分相似。
戎狄使用直刃匕首式青铜短剑,制作轻巧、精致。甲墓出土螺旋状金柄茎青铜直刃匕首式短剑,有别于匈奴短剑,与吴式剑也不同,晋国、卫国以及中原各国均没有这样的短剑。随身短剑作黄金螺旋柄茎状,其规格之高,是权力、地位的象征。此短剑可以肯定是戎狄首领随身佩剑。很可能是晋国东扩,范卿攻灭戎狄后所获战利品。规格如此之高的戎狄短剑在甲墓出土,为琉璃阁甲墓范卿之说,提供了一个有力证据。
M1、M75、M76、M105和M140位于墓地西面,时代最晚,M1为积石积炭墓,是典型的战国墓葬作风,各墓出土的玉器具有战国晚期风格,其下限不晚于魏灭国之年;(公元前225年)。
从琉璃阁战国墓地出土玉器中,可注意到:①出土玉器较多且精美者的墓葬一般规模较大,墓圹长度在7米以上,佩玉和葬玉制度与墓葬规模与墓主身份紧密相关。②M60出土一对月牙形玉璜,形制颇为奇特,与当时流行的玉璜形制不同,据报道其质料为澄绿翠绿的硬玉。硬玉即是翡翠,一般认为是清代中期才由滇缅一带输入内地的,在清代前出土的玉器中并未发现硬玉制品,因此这一对月牙形玉璜需认真加以考察。③东周玉器特点之一是出土玉器的墓葬占发掘墓葬总数的比例较高,且玉石混用现象较为普遍,如洛阳中州路(西工段)260座东周墓有139座出土玉石器,为53%;洛阳凯旋路南62座东周墓有40座出土玉石器,为65%;琉璃阁80座战国墓有22座出土玉石器,为28%。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礼崩乐坏的社会背景,同后来的汉代玉器集中出在皇室和诸侯王墓中的现象形成鲜明的对比。
2012年,被核准发布为第四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2013年,为国务院核准确定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6月份,市委两次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决定将15项重点城市公共设施建设项目,将“琉璃阁遗址公园”确定为“十五件民生工程”之首。该项目预计投资2600万元,各项工作正在按照时间节点有序推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