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王位继承弊端(社会风化商朝)

中国古代一直流传着一句俗语“皇帝爱长子,百姓疼幺儿”这与西周确立的嫡长子继承制是分不开的,但是在嫡长子继承制确立之前,商朝曾经出现过一种特殊的现象-----嫡幼子继承制,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商朝王位继承弊端?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商朝王位继承弊端(社会风化商朝)

商朝王位继承弊端

中国古代一直流传着一句俗语“皇帝爱长子,百姓疼幺儿。”这与西周确立的嫡长子继承制是分不开的,但是在嫡长子继承制确立之前,商朝曾经出现过一种特殊的现象-----嫡幼子继承制。

幼子继承制即家中年长的儿子在成年或成婚之后,另选他地别居,仅带走很少的一部分财产。而幼子则留守家中,继承家中的大部分财产及社会地位并承担奉养双亲的责任。

长子继承或是幼子继承的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决定的。中国地区一直以来的生活方式主要是农耕和游牧两种,其中农耕文明下大多选择嫡长子继承,而在游牧的生活方式下多采取的是幼子继承。

这是因为,在农耕的生活方式下,社会总体比较平稳,人民的生活来源大部分来自土地。男性特别是成年男性作为重要劳动力是家庭的宝贵财富。如果采取幼子继承制,一方面,在古代早婚早育的情况下,一个成年男子作为一个壮劳力刚刚能承担家庭重压的时候就已经分开别居,同样还要带走部分财产,不利于家庭的发展的。另一方面,对于被分出去的长子,仅仅只能带走家庭很少一部分财产的长子是无法一下子获得昂贵的土地和宝贵的收成的。这就意味着全部的生存经验只有如何耕种的长子是无法维持一年的口粮负担的。而采取长子继承制时,作为家中的长子,最早参与家庭劳动,并协助父母养育年幼的弟妹,在平辈之中付出的辛苦最多,理所应当分得大部分财产。而相应的,在父母年老之后,继承了家庭大部分财产的长子则要承担起养育父母的职责。

而在游牧的生存方式下,长子总能陪着年轻的父亲征战、捕猎、学到更多的技能,尽快建立自己的势力。而幼子面对的是年老的父亲,在体力、精力上都远远逊色于年轻时,自然从父辈得到的就相应少一点。同时,游牧的生活方式下,草场所能承载的最大畜牧量是有限的,领地内的猎物也是有限的。太多的成年儿子会加重家长的负担,因此在这种生活方式下,将成年的儿子分出去,不但可以减少家庭的压力,还可以扩大家族的影响范围。相应的,在幼子继承之下,成年的长子一般是没有赡养父母的义务的,养育父母由继承了父母大部分财产的幼子来承担。

不同的社会环境造就了不同的生活方式,而每一种生活方式究其最根本的目的都是将血脉基因传承下去。所以在农耕文明下,年纪更长的长子被要求守家业;而在游牧的生活方式下,经验最少的幼子得到了家族的财产。

在我国的历史中,汉族通常采用的是长子继承制,特别是西周之后确立了宗法制和嫡长子继承制后,嫡长子的地位高于诸子,也就有了“长兄如父”的说法。而在蒙古、女真等部族,则实行着幼子继承制,让幼子继承家中的大部分财产。

但是商朝却是一个特例,在农耕的生存方式下实行了幼子继承制,有如下几个原因。首先是时间,商朝距今约四千年的时间,虽然是一个王朝,但不如说是一个强大的部族。商朝周围存在着许多部落。由于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商王的命令能被严格遵守的只有内服地区,外服有很多部落与商朝常年处于战争状态。

其次,嫡长子继承制和分封制是在西周才确立的,而商朝没有明确提出嫡长子的地位高于诸子。

其三,商朝并没有明确确定王位的继承是传长还是立幼。而在商朝末期,许多长子、次子都是庶出,地位较低,如微子、比干等,因此王位多传给嫡幼子。

商朝王位传给幼子也表现出在商朝的晚期,社会经济已经出现了一定的问题。每一个登上王位的商王,都是经过了一系列的厮杀才问鼎大宝的,而这种内斗又消耗了商朝的财富。可以说,从商王幼子继承上,商朝就已经显示出颓废衰败之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