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不见长安流亡阴山下)

达靼部与沙陀部都是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曾经共同骑马放牧,共同烧杀抢劫,共同被周边更为强大的势力蹂躏过,有共同的遭遇,共同的遭遇产生一定的交情,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不见长安流亡阴山下)

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

达靼部与沙陀部都是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曾经共同骑马放牧,共同烧杀抢劫,共同被周边更为强大的势力蹂躏过,有共同的遭遇,共同的遭遇产生一定的交情。

但是交情归交情,对于李国昌、李克用率部投奔,达靼部部族首领感情复杂,接纳还是不接纳是一个问题。

不接纳吧,一是感情上过不去,谁都有个落难的时候,况且是以前的小伙伴,走投无路才过来的;二是面子上说不过去,不讲义气会被别的部落看不起,以后的日子不好混;三是感觉沙陀部也惹不起,不接纳似乎也不可以。

接纳吧,一是怕得罪了大唐王朝,毕竟是曾经的天可汗啊,风险有点大,二是沙陀部也不是良善之辈,有引狼入室的风险。

达靼部首领很犹豫。但李国昌、李克用率领的沙陀部骑兵已在家门口,像一群群无家可归的饿狼,让达靼部看着有些心慌,还是接纳吧,至少免除现在的危急。

所以准确的说,并不是李国昌、李克用去投奔达靼部的,更像是强行去占领的,只是还保持克制,没有撕破脸。

达靼部首领咬咬牙,决定还是两手准备,一是接纳,不接纳也惹不起啊,兔子急了还要人,况且还是一群穷途末路的饿狼;二是做好备战,或者说做好监视防范。

于是,达靼部与沙陀部两方首领愉快的见面,就安置事宜双方交换了意见,气氛友好和谐,至于暗地里枪上膛、剑出鞘等情况,大家都心里有数。

在这种尴尬的氛围中,李国昌父子尴尬的安顿了下来,虽憋屈,但总归有个落脚的地方。

随后,双方也进行了友好的军事交流,都是马背上的游牧民族,当然比的是骑马射箭。

这是李克用的强项,十年前自己都一箭射了两只水鸭子,这次李克用决定来一个更有难度的,射天上飞的。

射天上飞的,要箭够快、力度够大、时机把握够准才行,这条件虽高,但并不是很苛刻,至少在草原上还是有人可以做到的。

两边比试下来,各有胜负。

这时,两只雕出场了,李克用一看,机会来了,自己也该出场了。

天上掠过两只雕,李克用一箭射过去,达靼部的人傻了眼,竟然一箭双雕,太不可思议了。

军事交流本质上是一种实力的试探,一直听说“李鸦儿、飞虎子”厉害,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原来是真的厉害。

这次军事交流,李克用一箭封神,成为达靼部崇拜的对象,增进了两个部族的关系,还不知不觉中消除了一场刺杀的隐患。

云州刺史、大同军防御使赫连铎赶跑了李国昌、李克用后,心里不踏实,觉得需要铡草除根,这样自己的位置才能安稳。

于是赫连铎派人来到达靼部,对部落首领威逼利诱,要求把李国昌、李克用父子刺杀掉,同时承诺由达靼部兼并余下的沙陀部族。

达靼部首领虽然没有明确的拒绝,但确实也动了心思,把赫连铎的使者留下盛情款待,答应从长计议。

在这次军事交流中,趁机拿下李国昌、李克用父子也是计划的一部分。只是李克用表现的太过神勇,一箭双雕,让达靼部首领觉得李克用如有神助。

于是在军事交流结束后,达靼部首领迅速派人杀了赫连铎的使者,坚定了信念,以后与小伙伴沙陀部友善相处。

公元880年,年仅24岁的李克用,在阴山脚下骑马打猎,射雕引弓,日子过得倒也悠闲快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