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老人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自理精神自立)
自立,是指老年人摆脱“老无所为”的刻板印象,能自己行动、自主决定、自我创造如今,越来越多老年人倾向于以自立乐享的方式度过晚年,幸福养老,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培养老人生活自理能力?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培养老人生活自理能力
自立,是指老年人摆脱“老无所为”的刻板印象,能自己行动、自主决定、自我创造。如今,越来越多老年人倾向于以自立乐享的方式度过晚年,幸福养老。
自立养老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有何益处?记者联系浙江省时代养老服务评估与研究中心主任陈雪萍、浙江省社会学会会长杨建华,他们认为,自立是老年人精神面貌的重要体现,是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自立养老,有助于老年人活出自信,活出价值。
生活自理
有作为才有快乐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多数身体健康的老年人会将生活自理能力作为衡量自立的主要标准,他们不愿意子女过多干涉自己生活。
杨建华表示,老年人奋斗一生,早已形成固定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对晚年也有自己的安排和打算。子女“一厢情愿”代劳,迫使老年人改变原本舒适的状态,会让他们觉得自己“不中用”了。
相较而言,老年人在情感上对子女的依赖较多。采访中,不少老年人表示,比起生活、体力上的照料,他们更希望儿女可以常回家看看,陪着聊聊天、说说话,给他们带去慰藉。
陈雪萍则认为,树立独立自强观是老年人走向自信的重要途径,过多依赖心理会让其失去生活动力与热情。“能自主选择生活内容的老人最幸福。”陈雪萍提到,老年人也有抱负心,其晚年自信主要来源于“我能”“我想要”以及“我被需要”。拥有生活支配权,做力所能及的体力活,独立完成衣食住行,帮助家庭减轻负担……会让老年人看到自我价值。
过分依赖是衰老催化剂。陈雪萍相信,老年人坚持自立养老,充分发挥个性和特点,不但有利于改善精神状态,克服自卑、消极等负面情绪,也更易获得心情愉悦、身体健康的美好晚年。
精神自立
消除晚年孤独感
记者了解到,精神自立的老年人很少产生孤独感。这类人往往擅长独立思考,具备钻研精神,同时喜爱社交,有多个兴趣爱好,对生活质量有更高追求。
“思想倦怠比身体疲惫更可怕。”杨建华表示,随着年纪增长,人体内器官功能不可避免会衰退,大脑也是如此。老年人更需主动用脑,勤于思考,补充生活技能。他举例,平日里,儿女可以适当放手,鼓励父母独立办理证件、呼叫网约车、学习网购,让他们跟上时代脚步。愿意接触新鲜事物,是老年人获得成就感的开始。
陈雪萍也赞成这一点,她认为,老年人不能让自己成为一座孤岛,儿女不是唯一精神寄托。当一个人的生活重心变得狭窄,便极易失去情绪主导权,从而逐渐自我封闭,造成精神抑郁。这些心理上的障碍,反过来又会影响个人体能,降低抗病能力,形成恶性循环。
如何消除孤独感?陈雪萍表示,老年朋友应保持一定的社会交往,培养个人爱好,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兴趣小组等,拓宽自己的人际圈。这样不仅能获得新信息,启发大脑思维,还能得到更多关怀和支持。她呼吁,做精神自立的老年人,不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创造,像年轻时一样追求生活乐趣,以开朗心态享幸福晚年。
自立支援
让老人更自信
杨建华指出,自立养老不能一概而论,因为老年人的自立程度会随着年龄增长、健康状态逐渐发生变化。面对身患疾病、生活无法完全自理的老人,如何帮他们建立自信心态?他表示,外界的自立支援很重要。
所谓自立支援,是指照顾者通过鼓励、支持和适当照料,帮助老年人自立,重新找回生活意愿与尊严。
杨建华告诉记者,他曾在某家疗养院遇到一位因中风而行走困难的老人。由于身患疾病,老人变得性格孤僻,不愿外出活动。护工理解老人的情绪,每日坚持让他在室内独立做康复训练,并不断给予鼓励与夸奖,为其注入自信。如今,这位老人不但可以正常行走,人也开朗许多。
“自信的老年人拥有无限潜能。”陈雪萍提到,人们常常误以为有病患的老年人需要全方位照料。其实,对于大多数半自立老人来说,如果社会向他们提供一定条件与援助,他们往往能够克服许多障碍,独立生活。
除生活自理外,经济独立也是老年人自立养老的体现。陈雪萍表示,自立老人本身就是宝贵的养老资源,自立程度提升意味着他们为社会创造价值能力在提高。当今社会应该为困难老年人增加福利保障,或发展老年人再就业机会,鼓励他们融入社会,贡献力量,树立对生活、工作的自信心与积极性。
据《浙江老年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