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诸侯之地(先秦及夏商周三代)
@秦楚刊号
秦楚山水,荆楚大地。湖北远古多诸侯,这些诸侯国国名,更是集中地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人们对吉祥名称追求的习俗。
古房陵遗址
先秦时期的夏、商、周三代,湖北地域先后存在系列诸侯国,名称各异,趣味盎然。
庸国(位于今湖北竹山)是商代部族或方国之一。庸国的庸本义指用,需要。“庸,用也。”庸(动)会意的小篆字形,从用,从庚。“庚更”同音,表更换,先做某事,然后更换做别的事。庸是指有一定劳动经验的人。“我生之初,尚无庸”。上古时期,能够从事农业生产,掌握农业劳动技能是了不起的事,是一种功劳,“畴咨若时登庸”。在西周周成王时,封鲁侯以“山川”与“土田附庸”。“庸”指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人。周宣王时,封申伯于谢,“王命申伯,式是南邦。因是谢人,以作尔庸”,意思是把谢地百姓赐给申伯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庸在商代是商王朝统治下的一个部族,或侯国,或方国,都城建立竹山的方城山。“方城山,庸之都城。其山顶上平,四面险峻,山南有城,长十余里,名曰方城”。方城遗址的城墙历经三千余年风雨仍然屹立,表明庸人的建筑艺术高超。庸人的军事艺术水平也较高,“惟庸人善战,秦楚不敌也”。商纣王对东夷用兵时,周武王亲率“戒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庸率卢、彭、濮等八国以兵相从”。周代,庸国因率群蛮伐纣有大功,被封子国。公元前611年,庸国率领南蛮附庸各国的军队会聚到选(今湖北枝江)大举伐楚。楚与秦、巴三国联军大举破庸,庸都方城四面楚歌,遂为楚、秦、巴三国所灭。
古楚山前遗址
楚国是周代的诸侯国之一。楚国的“楚”本义指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的植物,开青色或紫色的穗状小花,叶有长柄,掌状分裂,鲜叶可人药,亦称牡荆。牡,本义指雄性。牡荆意指一种有任性的植物。楚与荆指代同一种植物。“楚,丛木也,亦名荆;荆,楚木也”。楚棘,又名荆棘。枝干坚韧,枝条可编筐篮等。古时占ト用荆木制成木棒以灼龟,也可以做杖,曾是古代的刑杖。楚国女子“好细腰”。后来人们将本义指草木从生的“楚楚”,代指娇柔纤弱。如,门前垂柳,楚楚可人。楚国由夏商时代生活在熊山(今属河南郾城县)的芈部落穴熊逐步发展而来,后迁到陕西渭水域的荆山、楚水叶。周初年,鬻熊是周文王老师。越过秦岭沿着淅水南迁。鬻熊曾孙熊绎在荆山一带(今湖北南漳、保康一带),僻处荆山,跋涉山林。周成王封熊绎为楚君,以子男之田,以事周成王,立为国家,国号为荆,荆楚开始跻于诸侯之列,居丹阳(今湖北秭归),直到春秋初改为楚国。
随国(一说位于今湖北应山,一说位于今湖北随州)是周代的诸侯国之一。随国的“随”本义指跟着、顺从,任凭。随亦作隨,“从也”。“隨”是《周易六十四卦之一,属于杂卦,卦象为“泽中有雷”°,卦形震下兑上,意为“隨无故也”。随国,历经西周、春秋时代、战国时期。公元前706年,楚国攻打随,以逼周天子晋升其爵位。遭拒绝后,公元前680年熊通亲率大军再次征讨随国,大获全胜,随纳人楚国。熊通自称“楚武王”,成为天下诸侯中第一个敢于自己称王的国君。
扬越(即扬粤)是周代的诸侯国之一,位于今湖北中部江汉平原一带。夏朝称“于越”;商朝称“蛮越”或“南越”,周朝称“扬越”、“荆越”、“荆蛮”。扬越泛指生活在汉水以南的部族。古代认为天上星与地上地区对应,故有许多地名星官。越是星官名,位于女宿。越即粤,古代粤、越通用,也称百越、百粤。扬,从手,易( yang )声。“扬飞举也”°,金文字形,像用双手举起“玉”,本义高举。商朝初期,商王朝对“荆蛮”的侵伐,使得“汉南之国”(即汉水以南的各部落)纷纷归顾。商中期,商王朝与“荆蛮”之间主要是战争关系,“挞彼殷武,奋伐荆楚,聚人其阻,衰荆之旅”。西周中期,周昭王曾三次南征,都遭到“荆蛮”的强烈反抗。昭王十九年,周师还济汉水,全军覆没,昭王本人也死在汉水中。“南巡不返”,“卒于江上”。周夷王时,熊渠乘机出兵攻打扬粵(即扬越),扬越为楚所灭。
古庸国遗址
偃姓州°国是周代的诸侯国之一。“州”本义指水中的陆地,“州”后作“洲”,是“洲”的本字,“在河之洲”。从甲骨文的字形看,两边的曲折线像河流,中间像水中的陆地,“水中可居曰州”。从小篆的字形看,像两个“”字相重合。江汉平原水系发达,河网密布。以州为国名恰如其分。州国,一说在今湖北监利县东;一说在今洪湖市境内的黄蓬山。“州,古国名,偃姓,在今湖北洪湖东北”。公元前701年春,楚武王灭州国。
权国是周代的诸侯国之一。权国的“权”本义指黄花木,黄英。意为草木萌发的状态。形声字,从木,从蘿声。木是指由木头做的称杆,灌的草字头指民众,双口指众多的民众之口。意思是,在众多的老百姓心里,大家都说好、赞成、同意,权力才被许可。权国是由商武帝武丁的后人在周初被封于权地(今湖北江汉平原一带)而建立。春秋时期,权国被楚武王打败,向西迁徙,后被巴国灭亡。
绞国是周代的诸侯国之一。绞国的“绞”本义指用两股以上的细长条扭结成一根绳索,“两绳相交而紧谓之绞”。是会意字,从交、从系,表示与线丝有关,交亦声。在山润,绞当是绞国人重要的活动或工作,亦或一种重要的生产、生活工具。绞是偃姓国,皋陶的后裔。绞国(今湖北郧县西)是位于湖北西北的汉水中上游地区的一个小诸侯国。公元前701年,绞国帮助郧国攻打楚国。第二年,楚国屈瑕率军讨伐绞国,绞国战败,被迫与楚国签下的城下之盟。
随国古寨
都国是商代的诸侯国之一。都由“若”和“”构成。若,择菜也,从州右,右,手也。本指一种香草,“杜若,香草。”后成为古代神话中的一种树名“若木”。甲骨文、金文“”,即“若”字,是“薬”字的树冠形状;甲骨文的字形像一个女人用手将香草插到头上;亦是一种祭祀先祖女性之物,“帅以敬先妣之嗣,若则有常”@。“”同“阜”。“阜”的本义是土山,原始山坡的象形,从“”的字,一般与高坡深谷的山地有关,如:陵、陡、险。了同“”。“邑”的本义是国家,从“”的字,一般与地方有关,如:邦、都、郊。都是一个有许多香草的国家,或者是祭祀以“若”为图腾的国家。都为若敖建立。都原在湖北钟祥北面汉水边,春秋时迁到河南淅川南边内乡县境,称为下都。若敖是楚王熊的儿子,楚武王的祖父。本姓允,在位不久死去。由于在位时间不太长,被称为“敖”。“若”是他的出身地点,这个“若”也就是都。都国初始为一强盛之国,地跨今河南、湖北、陕西三省所接壤之地。
罗国是周代的诸侯国之一。罗国的“罗”繁体字是“羅”,本义指用绳线结成的捕鸟网。甲骨文字形为网中有佳,像以网捕鸟的意思。小篆字形增加了“条”( mi ),表示结网所用的材料。“罗,以丝罟鸟也,从网从维,古者芒氏初作罗"。可见华夏族在很古的时候,就已发明罗来捕鸟。“有免爱爱,雉离于罗”の,创造了狩猎的一种工具。“以天下为这罗,则雀不失矣”,并以此为生。罗国由夏商时代生活在罗山(今属河南罗山县)的芈部落穴熊一个分支逐步发展而来,后迁到罗山、罗水(今甘肃正宁县东二十里)。周初封罗为子爵,正式建立周附属国罗子国。周成王时,沿汉水南迁至湖北荆山西北面的房县,后再向东走出山林,迁至汉水之滨的宜城县西二十里的罗川城。公元前690年,罗国被楚所灭。
巴国是周代的诸侯国之一,势力范围主要在鄂西、川东一带。“巴”的小篆字形像蛇形,本义是大蛇。“巴,巴虫也,或曰食象蛇”。这里出产大蛇。“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周朝以前居住在今甘肃南部,后迁到武落钟离山(今湖北长阳西北),以廪( in )君为首领,本有巴、樊、暉( shen )、相、郑五姓。周朝分封时,巴氏被封为子国,首领为巴子,叫“巴子国”。通常该地区的诸侯国简称巴国。公元前316年,巴王被虏,巴国为秦国所灭。
吴国。吴国是三国时期重要的国家之一。229年,孙权在武昌이(今湖北鄂州)登基为帝,建立政权,国号“吴”,旋即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市)。“昊”,本义指从口,从矢。合起来表示晃着头大声说话。大声说话,喧哗。孙权之所以取国号“吴”,一说孙权的主要地盘是春秋战国时吴国所在地,用“吴”作为国号。一说220年,曹丕取代汉室称帝,孙权被册封为吴王、大将军、荆州牧。一说孙权的祖先是孙武(《孙子兵法》的作者),是吴国的军师。
大汉国。陈友谅,湖北沔阳人,家世以渔为业,年轻时曾为县吏,元末“大汉”政权的建立者。“汉”则为陈友谅在“天完”政权的称号。元末农民战争爆发后,参加徐寿辉、邹普胜、倪文俊等人领导的“天完”红巾军。初为簿书掾,后以功升元帅。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九月,倪文俊谋害徐寿辉未成,陈友谅乘机袭杀倪文俊,并其部众,自称宣慰使,随后改称平章,掌握天完实权。至正十九年(1359年)十二月,徐寿辉带领兵马从汉阳出发,经过陈友谅的江州。陈友谅伪装出来迎接,等到徐寿辉进人城内,将徐寿辉的兵马全部杀死在城外。
挟持徐寿辉于江州号令“天完”政权的各部,自称汉王,建立汉王府,独揽”大完政权的大权。至正二十年(1360年)润五月,在采石杀了徐寿辉,自立为带,建国号大汉,改元大义,以恢复汉族王朝的统治为号召。
请加关注@秦楚刊号随时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下期:古国探秘——随国覆灭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