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宣公十二年邲之战(左传占卜卦例秦穆公筮秦晋之战)

一、卦例背景介绍

鲁僖公九年(前651年),奠定晋国霸业的晋献公去世。晋献公早年开疆扩土,晚年却宠信骊姬,结果死后晋国爆发了内乱。在秦国避难的公子夷吾以割让黄河以西之地为条件,赢得秦穆公派遣大军护送夷吾回晋国即位,是为晋惠公。

左传宣公十二年邲之战(左传占卜卦例秦穆公筮秦晋之战)(1)

(来自网络/致谢侵删)

晋惠公即位后却背约不肯割地,秦穆公十分恼火。

鲁僖公十年(前647年),晋国发生饥荒,求助于秦国。秦国不念旧恶,卖给晋国大批粮食。

鲁僖公十一年(前646年),秦国发生饥荒,向晋国求粮,却遭晋国拒绝,秦、晋之间的怨恨逐步加深。这年春天,秦国度过灾荒,秦穆公任命邳豹为将,亲自率兵大举进攻晋国,从而爆发了韩原之战。从道义上来讲,秦穆公出师可谓名正言顺,而晋惠公背信弃义,这对战争的走向造成了影响。

左传宣公十二年邲之战(左传占卜卦例秦穆公筮秦晋之战)(2)

(来自网络/致谢侵删)

在战前,秦穆公也请卜徒父筮占了一卦,卜得的结论是吉利。

但是秦军过河后,秦穆公所率的军队先在车战中失败,秦王连忙责问卜徒父为什么失败?卜徒父回答说:“一定会大吉利,前面要失败三次,最后却能活捉晋国的君王。所筮得《蛊》卦,卦义说:“一千辆战车三次出动,三次以后将获取雄狐。”狐代表晋惠公。蛊内卦为风,外卦为山,可能战争发生在秋天,有风扫落叶之势,秦国得到粮草,而晋国却失去,晋惠公哪有不败的道理?”

卜徒父又接着说:“岁云秋矣,我落其实而取其材,所以克也。”

由此可见,卜徒父并不只是卜筮者,他也谙熟战争的规律,他根据实际情形借助卜卦分析战情,能最终取得胜利,使得秦穆公在此战获得了信心和把握。

左传宣公十二年邲之战(左传占卜卦例秦穆公筮秦晋之战)(3)

(来自网络/致谢侵删)

结果,这年秋天的九月十四日,经过了三次大战都击败晋国军队,并东渡黄河一直到韩原(陕西韩城),晋军兵败,晋国国君晋惠公被俘。

晋惠公被俘后,秦穆公的夫人穆姬是晋惠公的姐姐,听到秦穆公打算杀死晋惠公,她身穿丧服伤心地哭泣为晋惠公求情,最终说服了秦穆公。

鲁僖公十二年(前645年)十一月,秦国送回晋惠公,晋惠公返回晋国后献出晋国黄河以西的土地。该年,秦国就开始在晋国黄河东部征收赋税,设置官员,秦国的地盘向东已经扩展到黄河了,为秦国东进中原的计划又进了一步,也为秦穆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打下了基础。

鲁僖公十四年(前643年)夏季,晋惠公将太子圉送往秦国作人质,女儿妾在秦国作侍女。秦穆公把河东土地归还给晋国,并把宗族之女嫁给太子圉。秦晋之好巩固秦国和晋国之间的关系。

鲁僖公二十二年(前638年)子圉听说晋惠公病重,抛妻弃子,只身逃回晋国。

鲁僖公二十三年(前637年),也是晋惠公十四年九月,晋惠公去世,太子圉继位,是为晋怀公。不久,晋怀公的伯父重耳在秦穆公支持下回国,晋怀公的心腹吕省和郤芮都临阵倒戈,晋怀公子圉被迫出奔高梁,重耳派人将其杀掉,自己立为国王,为晋文公。

晋文公在位时,晋国图谋发展,国力强盛,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秦国向中原地区扩张的势头。

二、左传卦例原文及释义

《左传,僖公十五年》原文:

卜徒父筮之,吉。涉河,侯车败。诘之。对曰:“乃大吉也,三败必获晋君。其卦遇《蛊》,曰:‘千乘三去,三去之余,获其雄狐。’夫狐蛊,必其君也。《蛊》之贞,风也;其悔,山也。岁云秋矣,我落其实而取其材,所以克也。实落材亡,不败何待?”

左传宣公十二年邲之战(左传占卜卦例秦穆公筮秦晋之战)(4)

(来自网络/致谢侵删)

卦例释义:

韩原之战前夕,秦穆公让卜徒父用筮草占卜,得《山风蛊》卦,显示吉利。

然而当秦军渡过黄河,进入晋地韩原一带却遭受了败绩,于是秦穆公很着急责问卜徒父,这是为何?

卜徒父信心十足,回答道:“乃大吉之卦。晋军前面要失败三次,最后晋惠公才能被俘获。筮占遇到《蛊》卦,卦辞曰:‘千乘三去,三去之余,获其雄狐。’雄狐是指晋国国君。《蛊》的内卦是风,外卦是山。时令到了秋天了,风吹山木而落叶,我们得到粮草,而他们失去,晋国哪有不败之理?”

此卦筮得山风蛊,为静卦,内卦艮为贞,外卦巽为悔,“蛊之贞,风也;其悔山也。”。艮上巽下,巽为风,艮为山,有山下吹风之象。

接着卜徒父又说:“千乘三去,三去之余,获其雄狐。”

《蛊》之外卦为艮,《九家易》,《艮》为狐,是其象为狐,主五爻,五为君位,是其象为雄狐,古人以雄狐喻君。

卜徒父又接着说:“岁云秋矣,我落其实而取其材,所以克也。”

秦晋之战的结局确实是晋国战败了,最后的决战过程非常凶险,如果晋国君臣齐心协力,就是秦穆公成俘虏了,但是由于晋惠公的不得人心,最后的结局是被俘,差点被秦穆公杀掉。

不得不佩服卜徒父的神机妙算,秦军进入晋国后,接连打了三个胜仗,把晋军逼退到了韩原,爆发了著名的“韩原之战”,晋惠公也生生被秦军俘获了。

此卦例卜徒父根据卦象和卦辞做出推断,得出了秦晋之战一定擒获其君。《蛊》卦艮上巽下,艮为上卦,外卦,即悔卦代表晋国,以艮类狐,以五爻类君;巽为下卦,内卦,即贞卦代表秦国,秦国像秋风扫落叶一般,势不可当,山木俱摧,因此推类出秦军获胜,必擒晋侯.

左传宣公十二年邲之战(左传占卜卦例秦穆公筮秦晋之战)(5)

(来自网络/致谢侵删)

其他释义之一:

尚秉和认为:《蛊》互震,震为千为车,故曰千乘。震为奔驰,数三,故曰三去。去者驱也。艮狐震君诸象,艮为狐,阳卦故曰雄狐。艮为拘系,故曰获。蛊者败也,坏也。今狐既被获而败坏,故曰狐蛊。然曰必其君者何也?三至四震为君,上艮为覆震,震君既覆,故知所获者必其君。岁云秋矣者,以兑为秋,仍取卦象,非泛言也。《易林》以震为岁,岁亦卦象。艮为果穴(下双瓜),故曰实。震艮皆为木,故曰材。巽陨落,故曰实落材亡。实与材皆在悔,落之取之者在贞,故我胜彼也。

刘大钧先生认为:此卦例卜徒父根据蛊卦卦象得到的释辞。蛊卦初爻至四爻为大坎之象,坎为水,代表河,故曰“涉河”。又根据互体之象,三爻至五爻为震卦,代表车;二爻至四爻为兑卦,兑为毁折,因此判断晋“侯车败”,对秦国为吉。解蛊卦时,又依其内卦为巽为风、外卦为艮为山,分析秦国的“秋风”会吹落晋军“山木之果”从而伐取其木材,因此秦国会得胜。文中的卦辞“千乘三去,三去之馀,获其雄狐”未见于今本《周易》,有人推测其出自《连山》《归藏》等其他筮书。在这里,卜徒父“象”、“辞”兼用以辨战事吉凶,预测战争结果。

高亨《周易杂论》认为:所谓“千乘三去,三去之余,获其雄狐。”很明显是卦辞,但不见于《周易》,但是出于与《周易》同类的筮书如《连山》、《归藏》等。卜徒父把卦辞与卦名联系起来,认为狐具有蛊的性格,而晋惠公狡猾似狐,占了秦国一些便宜,因而断定《蛊》卦卦辞中的狐必是晋惠公。其次,他又根据卦象来讲,《蛊》的内卦是巽,巽为风,外卦是艮,艮为山。所以说:“蛊之贞,风也;其悔,山也。”因此,秦伐晋时正是秋天,风将要吹落山上的木实,木材也就可以砍而用之了。所以他先就秦国方面来说:“岁云秋矣,我落其实而取其材,所以克也。”又就晋国方面来说:“实落材亡,不败何待!”总之,卜徒父以卦名,卦辞,卦象来断。

其他释义之二:

左传宣公十二年邲之战(左传占卜卦例秦穆公筮秦晋之战)(6)

(来自网络/致谢侵删)

今本《周易》蛊卦辞:“蛊,元亨,利涉大川。”此卦为静卦,应以《蛊》卦辞来断。意思为大为亨通,有利于涉过大河;应当在“甲”日的前三天即“辛”日准备,在“甲”日的后三天即“丁”日行动。

以“利涉大川”推断出 “吉。涉河,侯车败” ;以“先甲三日,后甲三日。”推断出“三败必获晋君”和“千乘三去,三去之馀,获其雄狐”。

《蛊》卦第二爻、第五爻皆“不得位”,无法挟制其他爻,因此会有弊乱,而政令入则弊乱止,弊乱最终得到整治,《蛊》之亨在于“利涉大川”,渡水的成功象征着战事顺利、天下大治。

《蛊》之贞,风也;其悔,山也。“贞”指内卦,“悔”指外卦,对于战事来说,内卦代表己方秦国,外卦代表对方晋国,以风吹山,有秋风扫落叶之势而不可挡,意味着此战秦军将势如破竹。

在后天八卦中,巽为立夏,艮为立春,巽、艮相合应为两卦之间,时间当为秋冬之交,因此这个季节是秋收的季节,进入冬季以后,树叶凋零,树木干燥,利于上山采伐木材。所以卜徒父是在以释卦的方法为秦穆公制定战略。

左传宣公十二年邲之战(左传占卜卦例秦穆公筮秦晋之战)(7)

(来自网络/致谢侵删)

三、结论:

韩原之战,是春秋时期发生在秦、晋两国之间的战役。公元前645年,秦穆公率军攻打晋国,秦晋两国的军队在韩原(陕西韩城)交战,晋军兵败,晋国国君晋惠公被俘。按理说,晋国实力要在秦国之上,最却败给了秦国,这由于晋惠公背信弃义,君臣忘善背德,不得人心,所以士气不振,这是输掉战争的主要原因。这也反映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的道理。

(部分观点来自网络,在此一并致谢/侵删)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关注,转发,点赞,评论,收藏!您的支持将是我持续写作的动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