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和意义(相信人是积极向上的心理学)
人本主义可谓是心理学中的一股清流,它“以人为中心”的思想使得心理学渐渐变得“感人”。相较于只研究异常心理的精神分析,只研究人的行为的行为主义,人本主义更关注人的“正能量”。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产生,与美国的时代特点有关。二战后,美国的财富大大增加,而经济的迅速增长使得美国人在精神上的需求也变得更多了,于是人本主义心理学迎合这样的需求出现了。另外,人本主义心理学也借鉴了一些其他思想,例如存在主义中关于“人拥有自由意志,可自行选择,但也需要为这份选择的自由承担责任”被罗洛梅等人借鉴,例如现象学(布伦塔诺、胡塞尔)的方法“对内部经验的经验描述”亦被罗杰斯等人借鉴。并且,精神分析研究病理,行为主义关注行为没有“人情味”等问题也使得心理学急需一种新的视角去研究。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诞生过程:1945年马斯洛首次提出“人本主义心理学”,而他在1970年于阿姆斯特丹举行了首届国际人本主义心理学会议。在1971年,美国心理学会通过了设置人本主义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的决定。
下面介绍一下人本主义心理学中的几个大咖。
一、马斯洛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主要有几点:需求层次理论、自我实现理论、价值论、高峰体验轮和超个人心理学。
需求层次理论,相比在众多领域都有提到。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等级,从下往上依次是:生理需要(如满足吃饱穿暖的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也称为社交、人际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需要的发展应该由最低层级开始向上推进,但也并非要达到某一层的100%才能往上走。这个理论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要在物质丰裕后才会去考虑精神的发展:若我们连生命的基本需要都无法满足,就无从谈及精神世界的发展了。
自我实现理论,其中的内容分为个人潜力的实现和集体潜力(人类共同潜能)的实现。而个人潜力的实现又有两种,一种是健康型的自我实现,即踏实能干,活在此时此刻,另一种是超越型的自我实现,这种自我实现是在存在的层次上,有丰富的超越性体验。
价值论认为,人的自我实现就是要将人自身的潜能充分的发挥,当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后,就达到了自我实现。而高峰体验论便是在自我实现后所体验到的一种奇妙感。
超个人心理学主要是超越个人的角度,以超个人主义出发,主张天人合一。
二、罗杰斯
罗杰斯的思想对心理咨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下心理咨询中的“尊重”、“积极关注”、“共情”等都是源于罗杰斯的思想(也对教育产生了影响,如教学中的“以学生为中心”)。
罗杰斯认为,人性本质是积极向上的,且人性是变化发展的(朝着积极的方向),而人的认知活动可以通过意识经验来探知(这点便是其借鉴现象学的方法的体现)。
罗杰斯提出了自我理论,可谓他思想的核心。他认为,自我是由反应评价(他人的评价)、社会比较(我们与他人进行比较)和自我感觉综合而成的。自我原本具有几种特性:一,对经验开放,即能够以接纳的态度接受外部世界,在意识层面上理解自我的情感态度,理解外在于自己的现实;二,信任有机体,即自我原本是相信自己身体感觉、身体反应的,根据感觉来做出决定;三,内在评价源,即自我关于大多事务的评价是基于自身内在的感觉、观念的;四,成为过程的意志,即自我发展是一个过程,而不能将自我的发展仅仅看作一个结果,注重过程中的体验。
但是,自我在发展过程中会被扭曲:我们希望得到积极经验,而积极经验又被外在于我们的他人决定(我们不能单方面地让自己变得快乐),而他人给予我们积极经验(可以理解为爱)总是带有条件的(所谓的“有条件的关注”),于是,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为了获得更多的积极经验而时常迎合他人的价值标准,最后内化了社会价值规范,使得原本自我的很多特点被压制了(如对经验的开放性,当我们内化了某种价值规范后,就难以对对立的价值观念保持接纳性)。
罗杰斯还指出,当自我实现与我们的自我理想差距太大时,便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