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盘的盘玩 不简单现在的格子盘

在浩如繁星的中国历代陶瓷产品中,有许多造型特别又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器物,有的如昙花一现,有的源远流长,虽有变化却传承有序。

分格器就是其中的一种,它在历史上有不同的称谓和不同的造型演变。

首先看下面这件青釉圆形槅,是不是像现代的格子盘?

青花盘的盘玩 不简单现在的格子盘(1)

东晋 青釉圆形槅

高4.5cm,口径21.1cm,底径22.6cm

没有想到吧,那时就有这样的形制了。(是不是觉得,现在盘子都是古人玩剩下的~)

分格盘,或称“格子盘” “果盒”等,名称不统一。

1974年南昌市晋墓中出土的一件长方形格子漆盘,底部朱书隶书“吴氏槅”,故将分格盘定名为槅。

青花盘的盘玩 不简单现在的格子盘(2)

朱漆“吴氏槅”

瓷槅流行于三国、两晋及南北朝时期,时代特征明显。

目前考古发现的槅可以分为长方形和圆形两种。质地有漆器、瓷器和陶器三种,陶瓷槅多为随葬用的明器。

三国、两晋时期的槅多呈长方形,内分一大格八小格,初期是平底,稍后变为方圈足。

青花盘的盘玩 不简单现在的格子盘(3)

三国青瓷长方形多层槅

东晋以后多呈圆形,盘分内圈和外圈;内圈三格,外圈七格,上加一盖。

南朝以后仍为圆形,形制明显简化,格数减少,一般内圈三格,外圈四格。

青花盘的盘玩 不简单现在的格子盘(4)

洪州窑南朝青瓷槅

陶瓷槅在唐与宋元时期似乎销声匿迹了,无论是在文献还是在墓葬中,都很少见到有关“槅”的记载,直至明代万历年间,出现了与之在造型、功能方面类似的“攒盒”,

“槅”似以“攒盒”之称重现于文献中:

明范濂《云间据目钞》卷二“记风俗”(松江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1997年编)载:“设席用攒盒,始于隆庆,滥于万历。初止士宦用之,近年即仆夫龟子皆用攒盒,饮酒游山。郡城内外,始有装攒盒店。而答应官府,反称便矣。”

如本品明万历·五彩鱼藻纹格盘(官),正式这一时期的佳品。

款识:大明万历年制,呈圆形盘状,宽沿,浅腹,圈足。

洗内分为七格,中心一格呈花形,其它六格似花瓣围绕四周,形制精妙,品格高洁。

LOT.5118

明万历·五彩鱼藻纹格盘(官)

青花盘的盘玩 不简单现在的格子盘(5)

青花盘的盘玩 不简单现在的格子盘(6)

明万历·五彩鱼藻纹格盘(官)

口径23cm,高5.8cm

器身施白釉,釉色润洁肥厚,白中略泛青,每格内均以青花五彩绘鱼藻纹饰,器外壁亦然。

整体构图繁密,技法熟练,画工精湛,以红浓绿艳搭配取胜,设色华丽缤纷,寓意吉祥。

青花盘的盘玩 不简单现在的格子盘(7)

青花盘的盘玩 不简单现在的格子盘(8)

青花盘的盘玩 不简单现在的格子盘(9)

明万历·五彩鱼藻纹格盘(官)细节

明万历青花五彩极负盛名,冠称古今,并且以造型多样令人瞩目。

当时的宫廷需求十分浩繁,出现了许多新创器形。其中如本品之格式洗,亦称调色盘,便是其中一种,是为案头文房佳器。

LOT.4042

清同治·粉彩群仙图九子攒盘

这种分隔成数格的一体盒(盘),一直到清代民国时期都有烧造。清代康熙年间,分格盘(盒)由明代一体式为主演变为分割式的攒盘为主,这样更便于拿取、装盛、挑选和洗涤。

如本品清同治·粉彩群仙图九子攒盘,由内外两层共九件小盘组成方形,配以木质外盒,小盘为直口、斜直壁、平底。

青花盘的盘玩 不简单现在的格子盘(10)

清同治·粉彩群仙图九子攒盘

盒长29.4cm,通高8.1cm

盘内粉彩绘群仙图,如福禄寿三星、和合二仙、八仙等人物造型,每盘画片构图大致相同,而细节有别,造型别致,制作精巧,组合严谨,是一件实用与观赏相结合的艺术品。

青花盘的盘玩 不简单现在的格子盘(11)

清代中期,宫廷流行使用铜胎画珐琅攒盘,并且普遍集盖、盘、托于一体,盘盖的使用使食物不被污染,而托的使用解决了以往小盘散乱不易挪动的问题。

晚清民国的陶瓷攒盘继续沿袭了清中期铜胎画珐琅攒盘将盖、盘、托三件组成完整一套的特点。

青花盘的盘玩 不简单现在的格子盘(12)

民国 粉彩贴花和合二仙纹九子攒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