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平寺祖师节日哪天(九月初九澄海莲花山上)
莲花山一名白石山。相传远古时,莲花山主峰上有仙翁(俗称仙公)。在那崇敬神灵的年代,先民们把一块形似“仙翁”的山石,视为南极仙翁的化身,坐镇莲花山,它背负西北,面向东南,远眺大海,据说它能保佑滨海一带的芸芸众生,众生们的遂不辞辛苦,攀登高峰,向仙翁顶礼膜拜。久而久之,“仙公神明”名闻遐迩。而到此敬拜的人越来越多,从粤东波及闽西。后来,不知何年何月,在这仙公石的地方建起了一座仙公宫。此宫原始规模多大,何人创建,历代有无改建或重建,因历史久远,无从查考。但据当地老长在民国时期亲眼看到的,此宫很小巧,灰土筑墙,红方砖铺地并盖顶,约高1米,长1米余,宽近1米,总体积约1立方米。经过雕刻的仙公石就供奉在此宫中。宫前放置一石香炉,约0.8×0.5米,正面阴刻“莲花山仙公”5个字赌钱署年代和敬献人。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被称为“仙公”生,俗叫“圣日”。这一天,热闹非常,周围乡众自不待言,来自闽粤赣的香客,到达峰顶时已近黄昏,拜毕“仙公”后因天黑难下山,只好暂宿峰顶,待来日天亮再下山。时值深秋,夜幕降临,山高气凉,人们就地坐卧难于安眠。有的人就在这似睡非睡,朦朦胧胧的状态是进入了梦乡,梦见仙公显圣,指点迷津,示谕祷求。天亮清醒,自觉仙公神灵,喜溢心胸,下山路上相互传播,愈传愈神,传遍远近乡村。来年此日,上山拜仙公的善男信女愈增,且竞相在山上过夜,以求一梦。年复一年,相约成俗,形成此地特有的民俗——自发拜仙公,盼托梦的“圆梦”活动。故称“仙公圆梦”。
一年一度的仙公圆梦,可谓神气十足,热闹非凡。据自民国时期便上山做过庙祝的老人介绍:每年仙公生,四面八方前来朝拜、圆梦的人很多,天气好时有四五百人,天气不好也有二三百人,加上只拜不梦的就更多了。按惯例,每个要圆梦的人,均要在上山前食斋三日,沐浴更衣,以示虔诚。上山时,攀登一段山路就跪拜一次仙公,还不时口念“仙公保佑”,逐渐登峰。此时从峰顶往下瞰望,这南北两路上山拜仙队伍在晨雾初开的山岭间,就像两条五彩缤纷的长龙,隐隐约约浮游于云海之中,缓缓蠕动;一齐朝向莲花山主峰,此情此景,宛如一幅美丽吉祥的“双龙夺宝图”。说也奇怪,相传自古以来,从未发生过上山拜仙的人有谁曾从山上不慎失足掉落。凭这一奇闻,就使莲峰仙公更具神秘色彩,令人倍加崇仰。
以往,每逢“圣日”来临,自有当地乡村轮流派出10余名村民上山当庙祝,帮助善男信女举行圆梦活动。他们上山办三件事:一是将平时供奉在村里神庙的石仙公从初八日早晨就请到莲峰上的仙公宫,供人们敬拜,至初九日再请下来,二是把莲花山主峰上的平地整理一番,铺上一层山草,以便人们坐卧圆梦,同时带去“仙香”“仙符”和“签诗”,并挑取山泉水供人们饮用,收取一定款项,以作庙祝们服务费;三是维持治安秩序、预防闹事和火灾发生。善男信女们到了山顶服从庙祝的吩咐和安排,分批在宫前摆上粿桃,水果等祭品,焚香跪拜,拜完后收起作点心。到了日落时分,众人各焚起一支仙香,插在各自坐卧之处,开始圆梦。此时,莲峰上人们鸦雀无声,个个静坐默祷,只听得山在呼,海在吼,自觉飘然欲仙,如赴莲菜。有时遇到狂风暴雨,他们也只得咬紧牙关,坚持到天明,哗然下山,各奔回乡。一次群体的圆梦活动就这样结束。但非此一日的零星圆梦活动,则此来彼往,从无间断。
在民间,对于仙公圆梦传说甚多,事事诙谐幽默,奇趣丛生。梦中仙公偈语,起禄令人困惑不解,随后则“心有灵犀一点通”。
故事一:陈春英与仙公圆梦 相传溪南镇上岱村,在清康熙年间有个秀才名叫陈春英,自幼天资聪颖,因家境贫寒,要上省赴试,盘资不足,又顾虑科名难科,终日忧心忡忡,直到省试日期将近,不定拿不定主意。为解心愁,他毅然只身登上莲花山圆梦。谁知梦中仙公说;“你想考中,海底摸针。”天亮醒来,他心灰意冷,回到家里,想想这“海底摸针”,谈何容易,料定科名无望,不想上省应试。然而同窗学友深知春英才华出众,且早闻当朝主考官为人正直,取材无偏,纷纷劝他不可错过良机;乡亲们也慷慨资助,为他筹足上省经费。春英有感于乡友盛情,勉强作了上省赴试准备。但那“海底摸针”的仙语使他依然信心不足。临别时,母亲要为他缝补衣上破绽,叫他把插在门扇上的缝衣针取来。春英目视门扇,端详了许久,终于看到门联“福如东海”的“海”字中,果然插有一根针。这时春英顿开心窍,对“海底摸针”的仙语有所领悟,兴高采烈地对母亲说:“这不就是海底摸针了吗!”他感到科名有望,不日就满怀信心上省赴试。结果考试文章优秀,被取为解元。三年后,又上京会试,荣登进士,被选入翰林院供职。
故事二:鸥汀打铁兄与仙公圆梦 相传从前鸥汀有个打铁兄,眼看乡亲上门要他修理铁器的人越来越少,生意萧条,日食难度,欲谋新业,又不知做什么好。就跟人来莲花山圆梦。仙公对他说:“你想发财”,敢体!”(双关语,潮音“体”即掰开,敢体,也有不自量力妄想的意思)。他醒来难解其意,心想莫非仙公顷责备自己想发财不自量。但冷静上想,又觉得这能“体”者是剪刀呀,莫非仙公指点做剪刀。他回来试着做一批剪刀上市出卖,卖了一部分就滞销。他不知何故,又再次到莲花山圆梦。这回他梦见仙公说:“你想发财,要磨到死。“又是一句责备语。下山时他一路思想,领会仙公所言,自觉生意难做,实在是拖磨到死,恐难发财。他路过一条山坑,见上山割草砍柴的村民,正在那里磨镰刀,就借问此处叫何名字?回答是“磨刀坑”。一听“磨刀”,他突然心血来潮,想想这“磨到死”与剪刀的关系,悟出了应将剪刀磨得锋利,定能卖出去。于是他拾取了一块坑石带回去磨剪刀,效果甚好,遂将所有剪刀一把一把都用坑石磨。隔日上市,顾客们竞相争购,很快脱销。自此,他开始发了财,又进一步到莲花山采购磨刀坑的坑石,制成磨刀石出售,也很畅销。过去鸥汀剪刀、鸥汀磨刀石都很有名。相传这个中奥妙却与仙公圆梦有关。
故事三:2个村妇与仙公圆梦
还有一传说,更觉稀奇。说有2个村妇,婚配多年,未有产育,就结伴到莲花山拜仙公,求得子。在圆梦中,两人同样梦见仙公给他们各写一个“无”字。其中一个识字的妇人天亮醒来,哀叹仙公所谕,此生此世盼仔无望,十分晦气。而另一个不识字的妇人,不晓得这个“无”字,却从形状上去理解,说仙公为她画了个秋瓜棚,棚下吊着4条秋瓜,示意她会有4个仔,非常高兴。识字妇人听了扑嗤一笑,笑好目不识丁,乱点鸳鸯谱,误解仙意。谁知后来果然各应其解。识字妇人终世无生,不识字妇人则生子如瓜棚。 如今,尽管莲峰顶上的仙公宫早已不存在,但石仙公身却依然被供奉在村中神庙里。仙公圆梦的故事了依然在民间流传。1984年后,居然有诚心者在原主峰坡下重建了一个“仙公宫”,吸引了不少善男信女到那里“重温旧梦”。还有当地三位老妇,常常带着仙香仙符到那里摆卖,收入不少。就此看来,莲峰上的仙公圆梦终有一日会以新的形式再次出现,如峨嵋山上的佛光,成为人们十分向往的风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