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登妻子和小孩现状(拉登家族的女人们)
豪门是金钱、名利和奢靡的代名词。
从外面踏入这个门里不容易,里面的人想从里面更是难上加难。
作为美国“9·11事件”的发动者本·拉登,他的背后就站着一个深不可测的拉登家族,在沙特地区具有非凡的影响力。
而这个勾心斗角、亲缘冷漠的拉登家族,并没有给本·拉登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他在豪门中见识最多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女人,这些女人又多多少少在他的人生里留下不可磨灭的印痕,成为与他息息相关的命运体。
在这个复杂的豪门里,拉登家族的女人要么选择隐忍从众,要么干脆脱离关系,也有反叛者公然叫板。
在拉登的人生线上,这三种女人正是他人生的前中后期的主演,她们的心灵在豪门中沉浮染色,终是活成了不同的样子。
一、本·拉登的母亲们:复杂的豪门
拉登家族是与沙特王室交好的建筑行业的巨头家族,还涉及军火生意,投资过微软、波音等公司,在中东与海外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在这个豪门家族出生的本·拉登,无疑是实打实“含着金汤匙”,与家族中的其他子女一样,光是“母亲”,他就拥有20多位。
传统规定,他的父亲本来最多拥有四位妻子,但是富人狡猾地钻了这个漏洞:他们只会保留前三位妻子的固定地位,不断地更替第四位妻子,于是那些“被离婚”的女人,就成为妾一样的存在。
阿丽娅·汉娜是穆罕默德·拉登小妾中的一个,也是本·拉登的生母。
她没有显赫的家庭,只是一个普通的叙利亚商人之女,在14岁时被穆罕默德·拉登一眼看中,随后就被送给了对方。
然而穆罕默德·拉登的喜爱就如昙花一现,很快他又娶来了更加年轻貌美的女人。
在穆罕默德·拉登的老婆们里,仅生下一名儿子,又没有背景的阿丽娅·汉娜显然是不值一提的,要知道,与本·拉登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们足有五十多个。
在拉登家族的孩童中,打小瘦弱的本·拉登就成为了“欺负对象”,他来自母亲的一半叙利亚血脉更是让他备受歧视。
而其他孩童的“欺负”,正是从他们母亲那里学来的,阿丽娅·汉娜的处境也并不比儿子好上半分,身为小妾的她地位等同丈夫奴隶,她们母子两个因此活成了拉登家族中的“边缘人”。
幼年的本·拉登企图在父亲那里寻求庇护,但父亲并不重视他的遭遇,甚至都不曾与他见面,同样柔弱的母亲一味劝他要“学着忍耐”。
童年是影响一个人性格形成的重要时期,这种称得上糟糕的童年恐怕很难给他带来正面影响。
但难以令人想象的是,在阿丽娅·汉娜的口中,这段时期的本·拉登是个“沉默寡言、生性腼腆的孩子”,与日后的“恐怖分子”很难沾边。
在本·拉登11岁时,穆罕默德·拉登因空难去世。拉登家族内部的局势尤为紧张焦躁,女人们都期盼自己的儿子能够接过继承人的位置。
阿丽娅·汉娜没有那么大的野心,她选择了另外一条道路:通改嫁离开拉登家族。
本·拉登失去了身为“家族纽带”的父亲,母亲的离开又给他的心灵带来了伤害,他被挂到父亲的其他女人名下抚养。
其实,并不是阿丽娅·汉娜抛弃了他,按照沙特的法律,她不能拥有对儿子的抚养权。
拉登家族对穆罕默德·拉登的遗产做了分割,不受待见的本·拉登也分到了近三亿元的美金,并归到夫人阿勒·哈利法名下抚养。
三亿美金对全部遗产来说不过是个“添头”,一个庞然大物的豪门家族积资之厚,是我们普通人叹为观止的。
本·拉登的养母阿勒·哈利法从来没有苛难过他,在本·拉登制造恐怖事件时,她说道:“作为母亲,我仍然爱他,并且为他祈祷,希望他安然无恙。但是,我不赞成他的观点。”
在本·拉登的成长期里,他能见识到的女人是他的母亲们。
她们常常作为柔弱无力、卑微低下的形象出现,更像一种依附于男人生存的“菟丝花”。
父母本应该是孩子成长的心灵支柱,在缺失了这一块后,本·拉登的耐挫性和安全感就会更低。
来自兄弟们的排挤让他心中积怨藏恨,思想陷入极端就很容易走入歧路。
这些具体表现在本·拉登进入大学之后,他接触了宗教为主的兄弟会,很快就把其中的宗教条规奉为至高信念,也是他日后的“行为准则”。
阿丽娅·汉娜在接受《卫报》采访时坦言,儿子正是在这段时间“迷失了方向”,参加的兄弟会就像“邪教”一样。
二、本·拉登的妻子们
妻子和情人是本·拉登生活里的点缀,他对女人的态度一如他的父亲。
他明面上的妻子有四位,后来报道指出,他还有一名菲律宾妻子以及多名情人,称得上是“妻妾成群”。
虽然本·拉登的情人都是活跃在媒体上的漂亮女人,但他的妻子们遵循教义面纱遮脸,待在家中大门不迈,因此外界对于这几位女人的具体信息也很难搜寻,我们能得知的寥寥无几。
1974年,在本·拉登迎娶第一位妻子纳伊瓦·加尼姆时,他只是个年仅17岁的普通富家子弟,两个人的婚姻也是在沙特随处可见的表兄妹联姻。
纳伊瓦·加尼姆是个性情温顺的女人,她自从14岁嫁给本·拉登,随后就在不停地生育孩子,足足生下十一个子女。
他们的婚姻称不上相敬如宾,纳伊瓦·加尼姆受到本·拉登的严格管辖,不准她使用电器,不准她平时出门。
纳伊瓦·加尼姆害怕苛刻的丈夫,也无法理解丈夫的“事业”, 在“9·11事件”发生之前,本·拉登还同意她带着两个孩子离开阿富汗。
1983年,本·拉登娶了第二位妻子赫蒂彻,她身上的沙里夫家族血统来自先知穆罕默德。
这时的本·拉登对宗教的推崇已经展现了激进的苗头,他渴望通过发动“圣战”维护宗教权力。
催化本·拉登这份想法的,正是以色列和美国对黎巴嫩宗教内战的军事干预。
他在半岛电视台上讲道:“直接影响我灵魂的事件发生在1982年,当时美国允许以色列入侵黎巴嫩,美国第六舰队助纣为虐。轰炸开始了,许多人死亡或受伤,其他人流离失所。”
本·拉登是一个典型的献身型理想主义,他同其他人着手建立基地武装组织。
同时他希望拥有更多的“新生力量”,便准备娶第三个妻子,他让妻子纳伊瓦·加尼姆为他物色一个合适的人选,纳伊瓦·加尼姆答应了。
1985年,一个教授聋哑儿童的女教师哈丽雅·萨巴与纳伊瓦·加尼姆结识,纳伊瓦·加尼姆认为对方虔诚而可爱,她促成了婚礼的策划和协议,让哈丽雅·萨巴成为丈夫的第三位妻子。
1986年,本·拉登娶了一位沙特战士的妹妹西哈姆,纳伊瓦·加尼姆帮助对方在家中安顿下来。
至此,本·拉登明面上的四位妻子算是齐全了,他们共同搬进麦地那的一幢别墅中生活。
不过当妻子的容颜随时间老去,本·拉登也没了兴趣,他从也门得到了一位桃夭柳媚、娇柔缠人的妻子阿迈勒·萨达,这也是他后半生最宠爱的女人,那份过度的爱让其他几位妻子感到“极为不公平”。
“9·11事件”之后,陪在本·拉登身边的妻子仅剩三位:发妻带着早早儿子离开,二妻也受不了吃苦与他离婚。
她们躲避美国特种部队的追杀数年,在海豹六队于半夜闯入时,本·拉登才意识到一个问题:“有人出卖了他。”
也许是出自女人的嫉妒心,也许是出自隐姓埋名生活的憋屈,又或者有其他内情,在本·拉登的这三位妻子中,有一个女人向美国泄了密,而这个人到底是谁,我们至今也不能揭开这个谜团。
三、本·拉登的侄女
拉登家族因为本·拉登的事迹变得“鼎鼎有名”,沙特政府和拉登家族及时与他断了关系。
可对于本·拉登的侄女瓦法赫·杜福尔来说,一个未曾联系过的叔叔,让她过上了“人人喊打”的生活,时常还会遭陌生人的“死亡威胁”。
如果说本·拉登是美国的敌对者,那么瓦法赫·杜福尔就是美国的拥护者,她接受到的教育一直都是正宗的西式教育。
瓦法赫·杜福尔她的梦想是成为站在好莱坞的巨星,她就不得不做个“高调的人”,成为媒体消费和关注的对象。
为了躲避外界对拉登家族的责难,她在“9.11事件”后就把姓氏改为母姓,名字中没有了拉登这个单词。
而比瓦法赫·杜福尔更加后悔的,恐怕就是她的母亲了。
瓦法赫·杜福尔的母亲卡门·杜福尔是瑞士人,在大学与本·拉登的弟弟伊斯拉姆相爱结婚前往沙特。
婚后她无法忍受沙特那种束缚的环境,便选择与丈夫离婚带着孩子离开。
在这段婚姻中,卡门·杜福尔仅仅见过本·拉登三次,而本·拉登更是不曾与她对视,没有戴着面纱的弟媳让本·拉登心生不满,连谈话也懒得敷衍。
在瓦法赫·杜福尔的身上,有一种“自由奔放”的特质:她没有与拉登家族过多接触,更没有受到沙特那种对女性束缚的影响。母亲卡门·杜福尔带着她在瑞士生活,她顺利地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前往纽约进军演艺圈。
演艺圈没有那么容易爆红,瓦法赫·杜福尔只是拍了几部不温不火的电影,随后转入模特圈子,这倒是让她走对了门路。
不过瓦法赫·杜福尔非常不愿意谈论关于叔叔本·拉登的事情,她多次在媒体前表示自己同本·拉登毫无关系,这不该成为人的对她的印象标签。
至于别人寄给她恶意的威胁信和辱骂信,那更是莫名其妙。
就瓦法赫·杜福尔本人的立场而言,她也十分谴责“9.11事件”,同情遇难者的遭遇,不支持任何恐怖袭击。
不过这些声明似乎作用不大,众人对她的印象就是“本·拉登的侄女”。
瓦法赫·杜福尔人生上受到的重重阻力远不止如此,她也考虑过进军歌坛,减少一些露脸的工作,但经历过“9.11事件”的美国对她并不友好,她只能坐着飞机前去英国。
虽然从美国躲到了英国,住在伦敦的瓦法赫·杜福尔仍然处在焦虑状态:“我仍然感到害怕。但我不能一直躲着,不能再那样生活了,我什么也不求,只求美国接纳我。”
在英国老牌音乐制作人的鼓励下,瓦法赫·杜福尔尝试发行专辑,不过没有任何一家唱片公司敢接过这个“烫手山芋”,她的梦想再次破碎了。
2006年,瓦法赫·杜福尔表示要与恋爱四年的男朋友跨入婚姻。
她的男朋友哈里亚斯是土生土长的纽约人,工作是主持美国纽约公共广播电台,不过部分拉登家族的成员会出席此次婚礼。
这个消息惹恼了纽约市民,他们拒绝拉登家族踏上这片土地,最后他们多次更改结婚地点,避免有抗议者在婚礼上闹事。
血缘的关系毕竟是斩不断的,瓦法赫·杜福尔收到了拉登家族送来的礼物:一栋纽约郊外的别墅和四百多万美元的珠宝。
2007年,瓦法赫·杜福尔带着孩子在媒体前郑重表示:“其实我只想过自己的生活,我不能背着我叔叔的名字过一辈子。因为我叔叔,所有西方人都恨我;又因为我选择了美国的价值观,所有沙特人也恨我。所以,我恳请大家:让我过自己的生活吧!”
在瓦法赫·杜福尔的人生里,她从来没有想过形同陌路的叔叔会成为人生最大的“绊脚石”,而这份无人体会的苦果,也只能怪她是个“拉登家族的女人”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