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派溪山千古秀作者(几首诗情山水里)
几首诗情山水里/ 一枝铁笔世人间
文/谷向阳
中国的诗歌、碑赋、词曲、楹联、书画无不传载着历史上兴亡更替,所以『文以载道』则对人类的发展赋予了生机。以才艺者,寄心于文,概能企及,艺术虽『游于艺』之说,非殚精极虑所不能达,古人云: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学艺者必须胸中要有道有德,德厚者广以圣哲之学,方为艺术上乘。现在写字绘画能从诗文入手,实属不易,难得李泉成写的一副对联示我,『不读文章书乏味,能知经史笔通神』。对联很工稳,意义深远,用词讲究,内涵丰富,确实有不读五千卷书者,不知出自何地也。『孔仁孟义春秋事』之所以他能够写出『仁义』的词句,是因为他从小就受到了儒家仁、义、礼、智、信的影响。
中国传统艺术大抵以『克己修身』的理念,涵盖了人生发展的进程,并充分体现在明理做事的基础上。曾子曾经对老师说:他能到沂河中洗洗澡,舞雩台上吹吹风,与朋友游于四野,这种追求就标志着盛世的到来,也是一个时代的思想奠定了一个时期的艺术品位。『为人能处下,应事便虚中』,此联从高下、荣辱、进退、大小、难易方面讲如同笔法在运行中有起承转合,虚实相生的作用。
李泉成对文学,书画之钻研,甚至达到了如痴如醉地步。青年时就访名山,历大川,从偏远的村落到繁华的城市留下了他的足迹,如五律《登岳》中的句子『风泉连地脉』就是问过山中樵夫才了解到有『风泉』的。他对风土人情的观察也很细致,经常拜访老前辈、士人、学者。『一处烟霞调古心』,他在皖南宏村、西迪有着美好的记忆,用手中的笔勾勒出一副副图画。
我特别喜欢那首《黄河》中的诗句:『石塞阙门黄水出,冰封川道白云回。狂沙九曲干戈地,烽火千年刁戌台』。此诗大气磅礴又有余味,不免我想到许浑说的一句话,『吟诗就好像成仙骨,骨子里就有这种仙气』。如《登长城》『长空雁阵霜尘下,铁血文章风雨来。怅望辽西怀义骨,荡平蓟北叹雄才』。
他对英雄的崇拜,前贤的敬仰,这种爱国精神是无可厚非的。青玉案(元夕经雷雨)『小城锦色争风度,又将是,生尘步』,此喜字出也,『冻雷空震,丽人斜目』此怒字出也,『绝叫几声春已误,冷落门前青石路』此哀字出也,『闻得高天语 』此乐字出也。且描写的非常细腻,环环丝扣,虽流畅而言有出处,这正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语言。难得孟繁锦先生说他的诗不光有韵味,而且能把喜怒哀乐融入进来,让人看后有品头。
他请人刻了一方印章名曰:『诗文为书』,以写诗的方法作书作画,必然是气韵生动。书体应该是字的结构美,其次才是笔法美,他的字以内(中宫虚和敛结)回锋转向,用笔细腻,结构严谨而又不失姿态的变化;外拓之法(四面开廓,起收虚应)散朗洒脱,遒劲自然而尊法度,且行气贯通,凝重端秀。正所谓书,如也,如其志,如其才,如其学,如其人而已。
书法,绘画最高境界就是笔势委婉含蓄,平和自然,圆转流利的风格,也是文人所倡导的书卷气。的确,文章、诗词、书法、绘画,只有产生在思想的同时用手中的笔表现出来,才是真正的艺术。
近年来他客居北京,求师访友,拜谒名流,也经常到我这里来,因此我希望他能对北京的人文景观多了解些,因为北京的人文景观,是城市社会精神文明的灵魂,如长城、博物馆、宗教建筑、名人故居等胜迹,都具有独特的传统文化底蕴。在建设人文景观的过程中,尊重传统才是良好的创新经历,同时也提高了思想境界。为之我撰写了一副对联赠与他:“泉涌花开常启睿,成龙化凤总陶然。”
庚寅年初冬写于北京大学 谷向阳
李泉成,字东甫,号蒲生、鲁驼,诗人,学者,客居北京通州区。兴唐诗书画研究院院长,中国书画院院士,碑赋文化工程院务委员,《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副秘书长,21世纪教育论坛文学顾问。就读于天津美术学院,师从胡半农,霍春阳,喻建十诸先生,在老师指导下,刻苦攻习古文、诗词歌赋法贴等名画名著,受到严格训练,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老师曾说:“学书要经过传统、造化、自然三个阶段的历程,才算是为艺术了"。又云:“书画必同文”,写字作画要写出书卷气来,必须多读书不可,非易事也。再云:以法度韵味称者,达其辞、遣其意,则无俗事耳。而立之年后,登名山大川,写生状物,足迹全国,绘制蓝图,著述颇丰。诗、词、文、赋、书、画1万余章收录在百度百科。并多次被邀请到各地写诗撰联、题字、作画作赋。2013年2月16日由济宁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市文联举办了李泉成诗书画辞赋鉴赏朗诵会及书画展。近年来其书法国画流传于日本、韩国、港澳台、新加坡等地。论文《儒家文化与艺术思想》《诗的语言与趣味谈》《诗话二则》等。出版《李泉成诗词选集》《李泉成画选》《李泉成书法选》《楹联100幅》《霍家街小学赋》《槐根赋》《兴唐赋》《儒商赋》《中华大豆赋》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