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联合办学是公办吗(高校联合办学有水分)

高校联合办学是公办吗(高校联合办学有水分)(1)

(南方周末资料图/图)

“七校联合办学在实践中的确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学生为了多刷一个学位证书选择容易的学科,背背书就能拿到学分。有些学生高考达不到武大华科分数线,通过双学位课程扎堆往武大华科跑,找工作的时候哪个学位证书有用就掏出哪个证书。”

(2019年12月2日-12月10日)

1.武汉“七校联合办学”暂停,将无法跨校修读双学位

2019年12月2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务部官网发布《关于暂停“七校联合办学”2018级辅修双学位招生的通知》,决定暂停“七校联合办学”2018级辅修双学位招生。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联合办学的其他高校也先后发布了暂停通知。

据七校联合办学信息网显示,武汉地区教育部直属七所高校(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从1999年开始联合办学,学生可以跨校跨学科辅修第二学位。

高校联合办学这一模式还被其他地区复制、移植。如2019年1月7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牵头与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签署“课程互选与学分互认合作框架协议”,对外宣传称“一张录取通知书,可上五所大学”。

此次“七校联合办学”暂停,系落实2019年7月国务院学位委员印发的《学士学位授权与授予管理办法》。《办法》明确,“授予联合学士学位应符合联合培养单位各自的学位授予标准,学位证书由本科生招生入学时学籍所在的学士学位授予单位颁发,联合培养单位可在证书上予以注明,不再单独发放学位证书。”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尚重生:

七校联合办学在实践中的确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学生为了多刷一个学位证书选择容易的学科,背背书就能拿到学分。有些学生高考达不到武大华科分数线,通过双学位课程扎堆往武大华科跑,找工作的时候哪个学位证书有用就掏出哪个证书。还有些相对弱势的学校和科目,招生遇冷,人数可能会达不到开班标准。从培养学生的角度看,这些都背离了联合办学的初衷。

对于热门学科和热门高校来说,教师的管理成本也增加了,外校学生缴费后插班学习,因本专业事务耽误进程,作业不能按时交,考试要申请延期,双学位课程老师没办法拒绝。辅修双学位的门槛需要提高,双学位的授予也理应优化。现在暂停招生可能是一次调整,将招生标准、管理标准、学位授予标准调整到符合初衷的位置。

2.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鼓励中小学开展职业启蒙

2019年12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在教育部官网公开征求意见。在原法基础上,《征求意见稿》共修订调整41条,新增15条。

此次《征求意见稿》明确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打通职业学校教育发展通道,向上包括专科、本科层次的职业高等学校;向下融入义务教育,加强职业启蒙教育。

其中提到,“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支持和鼓励普通中小学根据实际需要增加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开展职业启蒙教育,组织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企业和行业组织等为普通中小学开展职业启蒙、职业认知、职业体验与劳动技术教育提供条件和支持。”

2018年9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将《职业教育法》修订列入立法规划。2019年2月13日,在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一系列新的政策举措,职业教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此次《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是职业教育法自1996年颁布实施以来的首次修订。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与继续教育研究所所长孙诚:

职业教育作为类型发展,有它独特的特点,但第十二条中特别强调“终身教育”理念,职业教育并非独立于普通教育之外,二者不是割裂的。让孩子们有更多选择权和自由流动权。另外也从法律层面明确,初级、中级、高级的人才构架都是可以畅通的。

另外提到加强职业启蒙教育,其实教育本身是没有界限的,未来对人才的衡量标准,已不仅是用传统模式去评价。将来如果职业教育能够和基础教育联手,把更多职业精神、职业素养内容不仅局限在职业学校去教,而是在普通教育早期注入这样的育人理念和育人能力标准,向下融通,是更加可喜的。

来源:新京报、人民网、央广网

南方周末记者贺佳雯 南方周末实习生戴画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