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最终的目的(健康教育是治未病)
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引发我们从长远角度维护公共卫生与国民健康的深度思考青少年是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从学校入手,将公共卫生教育与传统教育融合升级学校健康教育,是启动全民“治未病”的长远之举通过升级后的学校健康教育明确人才培养的根本方向和基础,这将是推动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公共卫生教育教学现代化和普及化的重要契机,响应健康中国战略“健康融入一切政策”,以学校健康教育奠基国民教育体系,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健康教育最终的目的?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健康教育最终的目的
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引发我们从长远角度维护公共卫生与国民健康的深度思考。青少年是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从学校入手,将公共卫生教育与传统教育融合升级学校健康教育,是启动全民“治未病”的长远之举。通过升级后的学校健康教育明确人才培养的根本方向和基础,这将是推动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公共卫生教育教学现代化和普及化的重要契机,响应健康中国战略“健康融入一切政策”,以学校健康教育奠基国民教育体系。
据2018年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有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2.76亿人。他们处在人生的准备阶段,其身心发育和群体学习生活特点,注定他们是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的最佳目标人群。不过,健康不可能自动拥有,尤其对于未成年人来说,需要通过健康教育来进行干预和促进,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需要以教育为媒介、以教育内容为载体,针对生理常识教育、文明行为习惯教育、营养科学教育、常见病及预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科学体育运动、生涯规划教育等内容进行体系化教学和课程资源搭建。面向国民健康需求,宣传普及健康教育的理念、常识,在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前提下,将健康教育融入国民教育政策体系是应有之义。
学生近视率的持续攀升、学生营养状况的不均衡发展、学生肥胖及对传染病的低预防能力等问题在当下教育领域普遍可见,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应试导向下狭隘化的分数导向培养模式更会加重这些问题,现实教育实践已经迫使我们用“健康第一”的观点调整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结合国际经验和中国国情,须从教育学的角度界定学校健康教育的主题。一是提高对健康的认知能力,低年级达到掌握健康常识的基本水平、高年级达到初步的自我保健意识和健康管理能力。二是降低常见疾病患病率,认识并配合预防常见传染病。三是增强心理社会能力,预防心理障碍,增强自我认知能力、同理能力、情绪控制能力。四是天人合一,将自身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将健康教育视为学校教育的基石,而非只是局限于学校场所的一类国民教育体系之外的健康宣教方式。
整合中小学健康关联课程,在各级学校普遍开设健康教育课程,从健康知识、健康素养、健康技能3个方面系统地培养学生。将健康第一的观念贯穿到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在高校中开设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在师范类高校和高水平综合性大学中建设健康教育二级学科,设立健康教育专业。拓展健康教育在预防医学领域的运用,在医学类院校中加强健康教育学科与教育学、传播学、公共政策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进一步强调其社会服务、公务服务职能。
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和健康素养是人一生幸福的基石,在学校实施健康教育,无论对于个体还是对于国家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健康战略意义。具体践行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需要以学校健康教育实施为切入点,把健康融入公共教育政策,把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杨玉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