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塔100字介绍(好好的大雁塔怎么斜了)
大雁塔
又名“慈恩寺塔”
唐永徽三年(652年)
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
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
主持修建了大雁塔
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已然成为西安必去的旅游景区。
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
大雁塔改建了多少次?
大雁塔倾斜的原因是什么?
大雁塔景区还有哪些好景色?
图源曲江新区
大雁塔的前世今生大雁塔的修建,背后有着深厚的渊源和曲折的故事。有史籍记载当时长孙皇后早亡,太子李治思念母亲,便在唐长安城晋昌坊,修建了大慈恩寺,由玄奘担任这座寺院的主持。
玄奘为了贮藏译出的佛经,和从印度带回的佛像、舍利等珍宝,主持设计了大雁塔。
大雁塔建在寺内,初始为五层,后来唐高宗命人加升至九层,于后唐时期降为七层,这期间,大雁塔经历了五次改建。
大雁塔是典型的楼阁式砖塔,佛教的塔还有密檐式、覆钵式等多种类型,密檐式塔当属小雁塔最为出名,雁塔晨钟为关中八景之一,覆钵式塔则属于藏传佛教,继承了南亚、东南亚的佛教建筑风格。
佛塔多用来贮藏经书、供养舍利和礼佛尊佛等,最早起源于古印度,传入中土后,融合中西方文化,是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汗水的结晶。
大雁塔倾斜大雁塔是今天中国为数不多的几座能够登临的古塔之一,虽然几经损毁,但历经修复,至今依然保持着唐朝时的形制,这座64米高的砖塔如今是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被列入2015年“应对气候变化,记录中国”考察行动的第一站。
图源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一座傲然屹立了千年的古塔会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听上去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这样的影响却是真实存在的。
虽然没有比萨斜塔那么著名,大雁塔也是一座“斜塔”,只要将它与大雄宝殿的屋顶相比较,就会发现它明显地向西面倾斜,即使它倾斜的角度不到一度。
导致塔身倾斜的原因显然非常复杂,包括地震、周围地址条件的变化,以及其他一些人为破坏,但是水的变化可能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地表以下,含水层与隔水层往往交替存在着,而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一般都“囚禁”着承压水,如果钻开其上的隔水层,由于压力被释放,这些承压水就有可能会喷涌而出,形成喷泉。
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承受底层压力的同时,这些承压水也会给地表的岩土层提供一个支撑的力量,如果这些承压水层干涸的话,显然地表的支撑力会受到影响。
盛唐是中国历史上平均气温较高的一个时期,那个时候关中地区降水丰沛,洪涝灾害多发,地下水显然处于一个比较饱和的状态,而随着宋朝气候转冷,关中地区气候逐渐变得干旱起来,地下水水位的下降势必影响到土地对塔身的承载能力。
图源网络
最晚至1719年,人们就已经发现大雁塔开始出现倾斜,而随着20世纪60年代大雁塔附近过量开采地下水,承压水水位大幅下降,从而引起地表的不规则沉降,大雁塔由是倾斜得更加严重起来。
1985年,倾斜距离约998毫米,到1997年,倾斜距离达到峰值1010.5毫米,而随着人们的重视,大雁塔周围的五百多口地下水水抽水井被关闭,并开始回注地下水,大雁塔日渐倾斜的现象得到遏制,并开始回弹。
这两年,大雁塔的倾斜程度已经恢复到了1985年的水平,那是不是希望西安能下更多的雨呢?
西安大雁塔保管所分管业务的刘忠副所长并不同意:对于塔身的保护而言,降水其实是一把双刃剑。虽然地下水的补充有可能可以抑止古塔地基的沉降,但是降雨本身会对塔身造成非常严重的破坏。
塔底部的砖石会受到雨水的浸润,而这样的浸润对于古塔的保存是有很大危害的,这会加速砖块表面的消解。降水并非纯净水,而雨水进入地下之后再次浸润上来,显然会携带更多的盐类成分。
这些盐类成分随着水分浸入砖块之后,随着砖块逐渐干燥,它们会渐渐结晶出来,体积膨大,从而影响砖块的稳定性,就像植物的根劈效应一样,只是更加微观。
图源网络
为了尽量减少这些因素对塔身结构的影响,大雁塔保管所花了大量人力物力对塔顶的砖块进行了“有害物质脱离”工作,采用工艺吸附技术将那些讨厌的盐类溶解出来,并去除掉。
当然这样的工作不可能频次太高,一般是十年进行一次。因为要搭脚手架去塔顶取砖,本身对塔身就是一个破坏。
“文物保护和很多行业并不一样,我们就希望它们能保持现状,不论是气候条件还是文物本身,”刘忠副所长表示,“干预越少,保护越好。”
大雁塔景区还有哪些好景色
1、音乐喷泉
大雁塔北广场拥有亚洲最大的水上音乐喷泉表演,它拥有保持最清洁、世界上坐凳最多、世界最长的光带、世界首家直引水、规模最大的音响组合等多项纪录。
图源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2、水舞光影秀
大雁塔每年的水舞光影秀都非常让人震撼,通过声音、灯光、影像的交错配合,将西安的人文、地理元素都囊括其间。
当古老的大雁塔遇上现代的光影梦幻,堪称史无前例的视觉盛宴,每一帧画面都可以用来当屏保。
图源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本文观点来源:
[1].https://mp.weixin.qq.com/s/Ze_pBIog8HbUsguL5O78_w
[2].https://mp.weixin.qq.com/s/tids4oHAuRO1dPRDVz8Vsg
[3].https://mp.weixin.qq.com/s/fpnIGj0Lr_2u82jghOjv-Q
| 编辑:小科
| 审核:科普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