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贝贝梁冠(曹贝贝梁冠or)
梁冠 or 束发冠
曹贝贝
上图为国家博物馆馆藏的明代水晶七梁冠,此冠为水晶材质,看起来晶莹剔透,其上凸出七道梁,以“梁冠”命名倒也贴切。也有不少人认为此冠上梁的多少跟冠主的身份品级有关,笔者在查证资料之后,认为此说不确,正好利用手头查找的资料,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因水平有限,难免挂一漏万,还望方家海涵。
梁冠之制,始于秦汉。据《后汉书舆服志》记载:“公侯三梁,中二千石以下至博士两梁,自博士以下至小吏私学弟子,皆一梁。宗室刘氏亦两梁冠,示加服也。”由此可见,梁冠自诞生之初即以冠上梁数的多少来表示品级高低。后经历唐宋时期进一步发展演变,至明代时,梁冠已是官员朝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说到明代的官方服饰,大体可分为朝服、公服、常服等几大类。其中朝服用于重大节日或其他正式场合。据《大明会典》记载:“凡大祀庆成、正旦、冬至、圣节、及颁降开读诏赦、进表、传制、则文武官各服朝服、梁冠。……一品至九品,俱以冠上梁数分等第。”会典中又细分如下:公冠八梁,侯、伯七梁,一品冠七梁,二品冠六梁,三品冠五梁,四品冠四梁,五品冠三梁,六品七品冠二梁,八品九品冠一梁。
那么大明会典记载的这种代表官员品级的梁冠是什么样子呢,请看下图:
看到了吧,这才是名副其实的代表官员品级的梁冠。我们回过头再来说说图一的“水晶七梁冠”,这种体型精致的小冠其实应称做束发冠,功能也仅做束发使用,正如明末张岱在《夜航船》中所说:“束发冠:古制也。三王画像多著此冠,名曰束发者,亦以仅能束一髻耳”。
束发冠出现于五代,兴起于宋代,盛行于明代。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四:“高宗即位,隆裕送小冠,曰:此祖宗闲居之服也。”可见束发冠为士人闲居之服—即“休闲装”也,如《听琴图》中的抚琴者即着束发冠。
到了明代,束发冠的地位变得略微特殊,按照制度:明代入流的官员朝服戴梁冠,公服戴展脚幞头,常服戴乌纱帽;束发冠仿佛是逸出礼数之外的;而且实际上除了道士、神像以及戏台上的角色外,明代极少有人在公众场合仅着束发冠出席的,而是把束发冠掩在巾帽之下,如下图:
套用孙机先生的话:“明人戴束发冠要达到的效果是—半彰半隐,似隐犹彰。它是男子首服中虽不宜公开又不愿完全遮起的一份雍雅与高傲”。那么既然明代束发冠多数情况是隐于巾帽之下(如图中能看清巾下之冠的明人容像是极少的),大家又看不见,冠上之梁又如何表明冠主的品级呢?
再者已出土的明代束发冠,有金、银、玉、玛瑙、琥珀、木诸种。其中南京明代沐昌祚墓出土的金束发冠,冠顶压出七道梁。沐昌祚袭封黔国公,而“公冠八梁”,可见束发冠之型制与朝服中的梁冠无涉。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束发冠与梁冠为两种不同意义,不同型制,不同使用场合的冠,宜做出相应区分,以免混肴。
本文主要参考文献:孙机—《华夏衣冠》,李东阳等—《大明会典》,范晔—《后汉书》;图片来自百度、微博等,仅做文化传播交流使用。
本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
特别鸣谢曹贝贝870203公微号支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