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育(更加重视战略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第387期】宋锦:更加重视战略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育?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育(更加重视战略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育

【第387期】宋锦:更加重视战略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近年来发达国家努力提高战略人才培养对产业布局的服务能力,国际人才竞争加剧,而发展中国家日益处于不利地位。美国每年净接收的留学生规模约90万人,而中国净流出的留学生规模约82万人,印度约33万人(National Science Board, 2020)。2017年,美国科技领域的博士毕业生中国际留学生占34%,其中三分之二毕业后留在美国。美国正在通过调整绿卡申请、取消国别配额限制以更快吸纳人才,特别是来自中国和印度的人才。与此类似,日本建立了人才积分制度,同时放开永久居留准入、扩大人才认定范围、缩短门槛居住时间。目前高层次人才获得日本永久居留权速度在世界各国人才引进制度中位居前列。2019年日本累计认定2万多名外籍高层次人才,提前三年完成原定人才引进目标。

科技领域人才与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潜力密切相关,其中尖端人才又是驱动创新的关键。科技领域尖端人才的储备已经成为综合国力最重要的资源,使一国在科技创新、研发应用、产业链高端控制、全球治理能力、军事对抗等国际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实现国家长远发展。应重视培养科技领域尖端人才,有效引导中国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吸引国际高层次人才到中国市场就业,这对中国进一步发展非常关键。

原文链接:全球人口格局变化与中国的应对

从调查结果来看,即使基层政府有着良好的绩效评估与绩效问责制度,也依然会滋生“好好先生”问题,这源于群众满意度评估制度的不完善。

一些基层政府的绩效评估与绩效问责方案由本机构的某个部门(一般是政府办公室、人事部门、组织部门等负责)根据政府的统一部署编制绩效评估与问责方案,有一些方案从政府本位出发,较少考虑群众满意度,忽视了“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这条公共服务规律。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绩效评估虽然做得风生水起,但其评价的对象却可能并非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事项,并非与人民群众关系密切的事项,这样无论绩效评估结果如何,都与人民群众的需求有着明显的差距。最终使得绩效评估与问责和群众期望成了“两张皮”——绩效评估与问责以政府自身的要求展开,群众期望满足与否并不包含在绩效评估与问责范围之内。

在这种情况下,就会有部分基层干部为了获得本机构推动的所谓“绩效评估与问责”中的好结果而拉关系、搞“饭圈”,形成一些“好好先生”。他们不以群众满意为目标,而是唯本单位的“绩效评估与问责”马首是瞻,努力搞好与评估者、问责者的关系,努力搞好与每一名同事的关系,以便在绩效评估的主观打分指标中获得好成绩。只有绩效评估与问责制度中包括完善的“群众满意度评估”细则,才能杜绝这类“好好先生”的出现。

原文链接:好人主义的生成土壤及原因分析

众所周知,孔子和孟子一向倡导中庸、忠厚和仁,但却特别反感乡愿。《论语·阳货》谓之曰:“乡愿,德之贼也。”《孟子·尽心下》对此作了具体描述和解释:“言不顾行,行不顾言……阉然媚于世也者,是乡愿也”“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这里所说的“乡愿”,就是指那些看似忠厚老实但实际上没有一点道德原则,只知道媚俗趋时、四方讨好、八面玲珑的“伪君子”。这种人随波逐流、趋炎媚俗,其实就是信奉“好人主义”的“好好先生”。据《世说新语》记载:东汉的司马徽很善于识别人才,但由于当时政治斗争十分尖锐复杂,他就装糊涂,别人无论和他讲什么事,不管是非好坏,他都回答“好”。于是,后世常用“好好先生”来形容那些不问是非曲直、一团和气、只求相安无事的人。

原文链接:“好好先生”画像

对伟大祖国的认同,是民族团结的重要基石,重点是解决认同主体的个人身份归属问题,也是对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历史传承和时代弘扬;

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是民族团结的命运共同体认同,重点是解决中国各民族及各族人民的民族归属感与族群认同问题。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与现状,是中国各族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坚强保证,也是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的重要渊源和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生不息、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实基础;

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是民族团结的魂魄,重点是解决民族团结的精神文化家园建设问题。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基因,是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精神文化纽带;

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是民族团结的关键和坚强政治保证,重点是解决民族团结的领导核心和政治保证问题。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并取得胜利的核心力量,也是民族团结的关键所在。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是民族团结的必然要求,目的在于促使各民族人民在共同的社会理想追求下团结一致,共同奋进。

从总体上看,“五个认同”涵盖了个人身份归属、命运共同体、共有精神家园、领导核心、共同理想信念等关键要素,是一个完整的认同体系。[26]为新时代我国民族团结提供了重要思想基础和行动指南。

原文链接: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作为“苏洵”的国际关系学科可以帮助作为“苏辙”的区域国别学“在开封府买房付什么样的首付”。换言之,哪些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程序可以援引到区域国别学研究当中去。

一是先确定研究的视点国家或区域,类似于电影拍摄里在视点人物(Point of View,POV)的说法。这个视点国家或者视点区域的提出,所要扬弃的是传统国际关系或地缘政治中的“中心主义”论。一些研究会不自觉地采取“中心主义”的立场。比如日本学者森安孝夫的《丝绸之路与唐帝国》,特意摒弃了西欧中心主义、华夏中心主义、伊斯兰中心主义。但有研究者认为,该研究从某种角度看还是陷入了粟特中心主义。摒弃中心主义,但不妨以视点国家为中心展开分析。二是从权力角度界定POV的“周边”属性,将“周边”作为研究区域国别的一个分析性的概念。比如,超级大国形成对周边的硬权力,是对周边提供了哪些公共产品,是公益产品还是公害产品为主?其形成对周边的软权力,是接受了来自周边的哪些种类、何等规模的关系专用性投资?根据软硬权力所界定的机械团结或有机团结关系,可以划分出地理周边、生理周边、心理周边等三类周边。最后可重点分析POV国家或区域周边权力错配的政治经济安全风险。

原文链接:区域国别研究的国际政治经济学方法

来源: 光明网-学术频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