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对晁盖评价(有能力有义气的晁盖为何成了反面教材)

在早年的网络论战里,有一条关于央视版《笑傲江湖》的恶评如今看来显得非常可笑,当年部分港剧爱好者认为这一部拍得稀碎,因为它的气质太像《水浒传》,颇有“莞莞类卿”之感。

殊不知,这反而是对此版《笑傲江湖》最好的褒奖,作为金庸政治隐喻最强的武侠作品,翻拍出《水浒传》的味道,才是深得原著精髓。要知道,金庸的武侠小说不少都有水浒的影子在其中。

《水浒传》是武侠小说的启蒙”近些年逐渐得到网友的认同。在这本名著中,有一个人物完美涵盖了武侠小说中的大侠形象,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主角——晁盖。

作为梁山发展承上启下的纽带,义薄云天的晁盖完全当得上大侠之名。只是,侠之一字,既是助益也是禁锢。

一直顺风顺水晁盖为何最后会成为反面教材?究竟是因何缘故呢?

历史对晁盖评价(有能力有义气的晁盖为何成了反面教材)(1)

晁盖

侠气晁盖的另一面

一个小说人物的成败与否,首先要看它所处的故事。如果是在普通武侠小说里,晁盖这样做事宽宏、仗义的侠士必然是江湖人人敬仰的豪杰,妥妥的人生赢家。

而他之所以会成为反面教材,只因处在了《水浒传》这本名作里,被人架上了并不适合的位置。晁盖是一个纵横江湖、快意人生的豪杰头领,却注定不是掌控一方、胸有沟壑的割据领袖。

不过,晁盖虽然在权力斗争中彻底失败,落得被偷袭而亡,但是后人对其评价却一直不低。

金圣叹对他非常推崇,在其赏析《水浒传》的时候,给了“晁盖有阔处,有毒处,有正处,有良处,有快处,有真处,有捷处,有雅处,有大处,有警处”的极高评价。

历史对晁盖评价(有能力有义气的晁盖为何成了反面教材)(2)

晁盖(剧照)

纵观《水浒传》一书,晁盖的人生际遇或许用八个字便足以概括,那就是——成也侠气,败也侠气。

晁盖能赢得一众好汉的认可,和他身上天生的侠气分不开,光风霁月的行事作风让很多人初见面就对他心生敬仰。在担任乡间里正的时候,晁盖为人非常豪阔,乐于结交英雄好汉。而且他也忠于本职,一心一意为村民谋福利。

可以说,晁盖的身上有一种天然的领导气质,这种气质让他很容易在小团体中脱颖而出,赢得大家的一致认可。这就是为什么上梁山之后,大家一直推崇他替代王伦的原因。

很多人总把晁盖的失败归因于他的智谋不足、管理能力不够,这其实也是偏见。

在梁山发展的中期,晁盖的表现几乎无可挑剔,他不仅顺利把好汉们凝聚在一起,还为梁山的“做大做强”打下了坚实基础。过往的影视作品着重展现了晁盖侠气勇义的一面,却忽略了他作为梁山领袖的种种战略规划。

历史对晁盖评价(有能力有义气的晁盖为何成了反面教材)(3)

王伦(剧照)

在成为梁山首领后,晁盖坚决与朝廷决裂,并且提出了完整的备战备荒规划,制定了非常详细的梁山发展规划。

在短短的几个月里,梁山就完成了整点仓廒,修理寨栅,打造军器和训练士兵,做好了和官兵正面对抗的准备。

在关系梁山生死存亡的济州围剿时,晁盖的表现也非常亮眼,整个梁山在他的指挥下进退有度,顺利完成了全歼官兵的计划。

可以这么说,在梁山发展的前中期阶段,晁盖确实是定海神针一般的存在。

这样有义气、有威望、有能力的晁盖为何会在和宋江的权力争夺中败下阵来?大侠晁盖的不足之处到底在哪里?

历史对晁盖评价(有能力有义气的晁盖为何成了反面教材)(4)

晁盖(剧照)

性格冲动,意气用事

两千多年前,著名思想家韩非说了至今依然振聋发聩的名言;“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大侠的A面是义薄云天、扶危济困;B面往往就是以武犯禁、直率耿介。

所谓的任侠之气,大抵都带着些意气用事的味道。性格冲动、为了兄弟愿意两肋插刀的萧峰是大侠;没有心机、直来直往的郭靖也是大侠。而精于算计、喜欢谋定而后动的冲虚和方证可以视作高手或者大师,却唯独不是大侠。

作为古典小说中标准的大侠,晁盖确实有着直率耿介、雷厉风行的一面。无论是抢劫生辰纲还是法场救宋江都是直接体现。

当然这是高情商的说法,苛刻一点评价就是性格急躁,意气用事。

历史对晁盖评价(有能力有义气的晁盖为何成了反面教材)(5)

宋江与晁盖

这种个性肆意江湖没有问题,一旦挪到权力斗争中就意味着满身破绽,对手可以针对你的弱点从容布局。

而这一点也确实被宋江利用了,晁盖的败亡之局——攻打曾头市就是宋江推波助澜之下应运而生的。

在此之前,晁盖的地位已经有所动摇,但距离宋江的上位还有很远的距离。但是宋江巧妙地利用了他急于建功的心理,引导其走入陷阱。

这个时候,晁盖如果能稳住军心,在充分准备之后,寻找一处并不难攻克的寨堡出击,只要多获得几次胜利,就可以顺利稳固自己的位置。

一两次大胜之后,宋江建立的声势就会逐渐被消弭瓦解。

但可惜的是,晁盖偏偏选择了去啃硬骨头——曾头市,而且是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就匆匆出击。哪怕很多兄弟都劝他多做些准备再出手,但是上头后的晁盖谁的话也听不进去。

历史对晁盖评价(有能力有义气的晁盖为何成了反面教材)(6)

宋江

不仅如此,晁盖在出兵之前遵循着兄弟义气,把内心所有的想法都分享给了梁山好汉。

但是在人多口杂的情况下,晁盖出兵的所有布置都可能被史文恭提前掌握。

而事实也确实如此,在了解了晁盖的内心想法之后,智珠在握的史文恭针对其心理布设了陷阱。急于建功的晁盖因此中伏,倒在了一支平平无奇的暗箭下。

施耐庵对人物的塑造堪称化境,晁盖的结局几乎在他一出场就已注定,正是成因侠气纵横,败由意气用事。

历史对晁盖评价(有能力有义气的晁盖为何成了反面教材)(7)

史文恭

识人不明,错估形势

除了性格上的急躁冲动,晁盖的失败有一点很关键的因素——他对人际关系的理解过于理想化,以至于演变成了识人不明。

这个问题其实在武侠小说中很常见,江湖大侠的相处都讲究意气相投,只要这个人对了胃口,无论对方的出身、品性如何都可以结拜为兄弟,他们也想当然的认为兄弟之间可以一直和睦相处。

如果梁山只是一小伙雄踞山林的绿林好汉,那么这样简单的人际交往或许可以持续。但随着梁山的壮大,打下的地盘越来越多,好汉之间不再是简单的义气交往,而是掺杂了更多的利益往来。

在这种情况下,单纯依靠义薄云天或者是领导的个人魅力来凝聚人心就已经远远不够了。直到兵败身死,晁盖都没有清晰地意识到这一点,输给宋江就不冤枉了。

历史对晁盖评价(有能力有义气的晁盖为何成了反面教材)(8)

宋江(剧照)

宋江和晁盖之间何尝没有过意气相投的时刻,冷烛灯花里,一碗碗浊酒也见证了他们的情谊。但是前者被逼上梁山之后,对晁盖的感情就逐渐变得复杂起来。

一直以来,晁盖都没有认识到宋江真正的利益需求是什么,自然就渐行渐远,离心离德。

其实不只是宋江,晁盖和很多梁山好汉的诉求是不一致的,而没有识人之明的他并没有意识到义气之外的利益相悖。

在梁山的诸多好汉中,不乏江湖出身的草莽好汉,这些人和晁盖自然心思一致。

但是也有不少官宦出身的英雄儿女,比如花荣、林冲、宋江和秦明等人,他们和梁山好汉聚义喝酒的时候也是豪气干云,但是内心深处其实一直有着光耀门楣的想法。

历史对晁盖评价(有能力有义气的晁盖为何成了反面教材)(9)

晁盖剧照

无论有没有上帝视角,对官宦出身的人来说,能回归朝廷总是要比落草为寇好太多的。

即便是对抗朝廷大多也是抱着和宋江类似的想法,意图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胜利让宋廷的诏安给出更高规格。

出于对江湖情义的信任,晁盖错误估计了形势,不仅把军事指挥权拱手让人,也导致他和不少人越走越远。

但以上两点,其实都不是晁盖最致命的失误。

历史对晁盖评价(有能力有义气的晁盖为何成了反面教材)(10)

聚义喝酒(剧照)

眼界受限、缺乏规划

在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遇到过一些奇葩的领导。晁盖这样的人做领导对普通人来说是福气,因为他关怀下属、做事宽宏。但是对有心气肯拼搏的人来说,晁盖却几乎是最差的选择。

因为跟着他,看不到未来和希望。

这才是晁盖最大的问题,他对于梁山的规划浅尝辄止,没有明确的发展蓝图,视角依然停留在大侠这个层面上。他从来没想过,和朝廷对抗之后要怎么做,是取得优势之后迅速招安;还是推翻弱宋,化匪为官。

前者是宋江的路线,后者是方腊的图谋。虽然从结果来看,这两个人都失败了。但最起码有了清晰的规划,让跟着他们的人有了前进的动力和奋斗的目标。

历史对晁盖评价(有能力有义气的晁盖为何成了反面教材)(11)

方腊(剧照)

梁山的好汉中确实不乏普通江湖人,他们就想过逍遥自在、能肆意挥洒的人生。但也有很多好汉是手上有本事、心中有抱负的,如果人生停留在草莽悍匪的阶段,是他们绝对不能忍受的。

这个时候,有着清晰规划、人格魅力又不输晁盖的宋江就如同黑夜中的灯火,自然而然就吸引了这部分有心气、有志向的豪杰义士。

相对那些浑浑噩噩,意识还停留在劫富济贫、混迹江湖的普通好汉,他们才是梁山真正的中流砥柱。有他们支持的宋江,获得胜利自然是水到渠成。

归根结底,晁盖只是一个普通乡间的里正,他虽有豪侠之气,极富性格魅力,但不爱读书、也未行万里,见识远远不足。因此他的视角是有局限的,没有意识到梁山早就脱离了普通的江湖草莽,发展成一方割据势力。

飞速发展的梁山让一部分人迷失,也让另一部分人野心膨胀。哪怕有着兄弟情义的束缚,晁盖的败亡也是注定,没有曾头市,也会有王头市、李头市。

历史对晁盖评价(有能力有义气的晁盖为何成了反面教材)(12)

梁山好汉(剧照)

结语

意气用事、识人不明和没有规划,对任何头领来说都是致命的死穴,而这三点几乎同时出现在了晁盖身上。这样看来,他的命运其实早已注定。天下风云惶惶袭来,江湖儿女自然难挡。

孙子兵法有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绝妙好辞却少有人真正勘破。因为太多人把重点放在了知彼,却很少有人认真想过是否了解自己,而不知己就很有可能走到错误的位置。

晁盖败亡的根由就在于此,如果他足够了解自己,就不会被人推着坐上梁山首领之位,那他依然是义薄云天、光风霁月的大侠。纵使尘世如潮人如水,也能笑看江湖岁月催。

只是了解自己殊为不易,不然水浒诸位好汉里公认的好结局也不会是鲁智深,不会是那句“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参考文献

《水浒人物谱》——盛巽昌

《金圣叹评点(水浒传)》——金圣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