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白鲟现在已经灭绝了吗(这些物种也没能来到2023年)

长江白鲟现在已经灭绝了吗(这些物种也没能来到2023年)(1)

现在野外仅存约70只的远东豹,或许快要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了(图片来源:pexels)

编译 | 马东源

审校 | 二七

一个物种在地球历史上可以存在多久?上世纪末的一篇研究认为,哺乳动物平均可以存在一到两百万年,看起来似乎很长很长。然而人类作为地球上的一群“年轻”生命,却在短时间内见证了相当数量的物种灭绝。直到现在也是这样,白鳍豚被宣布灭绝的消息仿佛就在昨天,长江白鲟被宣布灭绝也才几个月。有多少物种离开了,又会有多少物种将要离开呢?

2022年离开的物种

2022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更新了49个“灭绝”(Extinct, EX)物种和17个“野外灭绝”(Extinct in the Wild, EW)物种(其中16个物种首次在评估中被确定为“灭绝”或“野外灭绝”,包括2种蛙,5种鱼,4种昆虫,5种植物),其中就包括:

长江白鲟(Psephurus gladius)、长江鲟(Acipenser dabryanus):

2003年1月,在四川宜宾发现的一条长江白鲟,被科学家装上追踪设备后放归,并试图通过它找到更多的长江白鲟。然而随着追踪船触礁,追踪信号丢失后,人类与长江白鲟的最后一次接触也就此结束了。鲟鱼类从恐龙时代就已经存于地球上,挺过了岁月的风风雨雨,却没有挺过人类世。渔船的捕捞、水坝阻断迁移路线、航道变动和挖沙活动侵扰栖息地与产卵场等让长江的鲟类数目锐减。

2022年7月,长江白鲟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上的状态被更新为“灭绝”,而长江鲟被更新为“野外灭绝”

长江白鲟现在已经灭绝了吗(这些物种也没能来到2023年)(2)

长江白鲟现在已经灭绝了吗(这些物种也没能来到2023年)(3)

位于武汉中科院水生生物博物馆的长江白鲟标本(图片来源:Alneth - CC BY-SA 4.0)

平塔岛象龟(Chelonoidis abingdonii):

平塔岛象龟曾在上世纪中期被认为已经灭绝,但在1971年,一只新的平塔岛象龟个体“孤独的乔治”(Lonesome George)在加拉帕戈斯群岛(Galapagos Islands)的平塔岛(Pinta island)上被发现。由于当时平塔岛上的植被破坏严重,“孤独的乔治”随后被转移到位于圣克鲁斯岛(Santa Cruz Island)的查尔斯达尔文研究站(Charles Darwin Station)。2012年7月24日,“孤独的乔治”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在查尔斯达尔文研究站自然死亡,之后人类便再也没有在野外发现过平塔岛象龟。

长江白鲟现在已经灭绝了吗(这些物种也没能来到2023年)(4)

最后的平塔岛象龟——“孤独的乔治”(图片来源:Arturo de Frias Marques - CC BY-SA 3.0)

毛里求斯鸭(Anas theodori):

事实上,毛里求斯鸭在17世纪末就在毛里求斯岛上由于荷兰人的无节制捕猎而灭绝了。在此之后人们对毛里求斯鸭的了解只能来源于当时航海者们的文献记录。直到一两百年后人们终于发现了毛里求斯鸭的遗骸,才就此确认该物种的确存在过,但也同时确认了该物种的灭绝。毛里求斯鸭的邻居,同样曾生活在毛里求斯岛上著名的渡渡鸟(Raphus cucullatus),也在相近的时期因为相同的原因灭绝。

长江白鲟现在已经灭绝了吗(这些物种也没能来到2023年)(5)

渡渡鸟是毛里求斯鸭的邻居,它们都因为人类的无节制狩猎而最终灭绝(图片来源:Internet Archive Book Images)

第六次物种大灭绝?

在地球历史上,物种的灭绝与更替本是正常现象。在世界上曾出现过的物种里,99%都已经灭绝。然而地球历史上曾发生过5次大规模的灭绝事件,它们被称为“物种大灭绝”。在最惨烈的一场大灭绝中,可能在短短几万年间,就有90%以上的海洋物种和70%以上的陆地物种消失了。

自从人类出现,地球上物种灭绝的速度极大加快,远超新物种产生的速度。而这样高速的物种灭绝,或许只有地球历史上的那5次大灭绝能够相提并论。因此很多科学家认为,自人类出现后,地球可能已经正在经历“第六次物种大灭绝”

有科学家推测,到2050年,地球上40%物种都会消失——而这可能并不是一个耸人听闻的数据。

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有超过 42 100 个物种正面临灭绝威胁——约占所有被评估物种的三分之一。

长江白鲟现在已经灭绝了吗(这些物种也没能来到2023年)(6)

长江白鲟现在已经灭绝了吗(这些物种也没能来到2023年)(7)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濒危等级划分(制图:马东源,信息来源:wikipedia)

其中,有9251个物种被IUCN划分为“极危”(critically endangered,CR),比如大家熟知的黑犀牛(Diceros bicornis)、玳瑁(Eretmochelys imbricata)和苏门答腊猩猩(Pongo abelii)。这些物种的灭绝的风险极高。

长江白鲟现在已经灭绝了吗(这些物种也没能来到2023年)(8)

长江白鲟现在已经灭绝了吗(这些物种也没能来到2023年)(9)

一对苏门答腊猩猩母子,苏门答腊猩猩也是“极危”物种(图片来源:pixabay)

IUCN对“极危”物种的定义为:“过去十年(或三代)种群数量迅速下降 80%~90% 以上、当前种群数量少于 50 只或因其他因素而具有极高灭绝风险的物种。”

这份名单里的很多物种大概都坚持不到2050年。比如,野外仅剩约70只的远东豹(Panthera pardus orientalis),以及现今世界上最濒危的海洋哺乳动物——位于墨西哥的小头鼠海豚(Phocoena sinus)——目前仅剩十只左右。

长江白鲟现在已经灭绝了吗(这些物种也没能来到2023年)(10)

长江白鲟现在已经灭绝了吗(这些物种也没能来到2023年)(11)

世界上仅剩约十只的小头鼠海豚(图片来源:Paula Olson, NOAA)

除了这些“明星”濒危物种,地球上还有非常多没能得到关注的物种同样面临灭绝威胁。存在于“极危”名单上的还有大量的昆虫,如斯瓦内普尔蓝鳞灰蝶(Lepidochrysops swanepoeli)和富兰克林熊蜂(Bombus franklini)。2019年一篇发表在《保护生物学》(Biological Conservation)上的综述表示,地球上40%的昆虫现在正在面临灭绝的威胁。昆虫对全球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和稳定性至关重要,但却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与保护。

类似的,而2016年在《生物学通讯》(Biology Letters) 发表的一份报告中指出, 到了2050年,澳大利亚昆士兰热带雨林中35%的青蛙可能会走向灭绝。而2022 年发表在《自然》(Nature)的一份报告显示,高达40.7%的两栖动物正在面临灭绝的威胁。

事实上,两栖动物的衰落可能比这些数据所显示的更加严重。还有很多的两栖动物因为缺乏研究数据,被IUCN划分到“数据缺乏”(data deficient, DD)一类里面,而一篇在2022年发表在《通讯·生物学》(Communications Biology)上的一份报告表示,“88%被划分到‘数据缺乏’的两栖动物可能都面临灭绝威胁,而在其它分类(如爬行动物)中也有超过一半的‘数据缺乏’物种正面临灭绝威胁。”

到了2050年,或许最让人惋惜的,大概会是美丽的珊瑚吧。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 2018 年发布的一份报告,即使全球变暖保持在1.5℃的目标内,到 2050 年世界上70%~90% 的珊瑚礁依然可能死亡。然而,更近的IPCC报告(2021年)中的结果更为糟糕,它表明大概到2030年代初期,可能“世界上99%的珊瑚礁经历热浪,热浪过于频繁,以至于珊瑚礁无法恢复。”

长江白鲟现在已经灭绝了吗(这些物种也没能来到2023年)(12)

到2050年,或许我们再也看不到这样美丽的珊瑚礁了(图片来源:unsplash)

当然这些只是我们知道的物种,世界上还有很多人类未发现的物种也正在悄然逝去。大部分昆虫、深海里的一些生物可能都还没等我们来得及发现并命名它们,就已经在地球上彻底消失了。因此,对于2050年到底会有多少物种会灭绝,现如今没有办法有一个确切答案。

我们现在需要做什么

可2050年毕竟还是在未来,这些可能灭绝的物种现在毕竟还存在。对于已灭绝的物种我们或许除了缅怀已经无能为力,但还存在的物种我们不能就这样放弃。一个物种就算仅剩几十只又如何呢,曾经仅剩7只的朱鹮(Nipponia nippon)经过不懈的保护工作后恢复到了如今的近万只。曾经也是属于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极危”的成员瓦哈卡树蛙(Sarcohyla celata)已经因为当地出色的保护措施而退出受威胁物种行列,变为“近危”(Near Threatened, NR)物种;类似的,我们所熟知的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也在努力保护下由原先的“濒危”(Endangered, EN)降为现在的“易危”(Vunlerable, VU)。

长江白鲟现在已经灭绝了吗(这些物种也没能来到2023年)(13)

长江白鲟现在已经灭绝了吗(这些物种也没能来到2023年)(14)

大熊猫濒危等级已从“濒危”降为“易危”,但并不是所有濒危物种都能像大熊猫这样幸运 (图片来源:pixabay)

一些物种由于人类大力而持续的保护得以暂时延续它们在地球上的历史,但要保持下去还有许多困难,新西兰奥塔哥大学(University of Otago)奥塔哥古遗传学实验室(Otago Palaeogenetics Laboratory)的主任尼克·罗伦斯(Nic Rawlence)表示,“我们需要解决短期政治利益和长期保护资金支持之间的矛盾。现今很多濒危物种是因为持续投入的密集保护管理才存活下来的。如果政府和公众对于保护的意志力和资源受到侵蚀,那么这些被保护的生物将陷入一个很可怕的境地。”而这还只针对于现在已经受到足够保护的物种,那些许多没有被关注或者关注不够的物种,它们的境地更危险。

由人类造成的全球环境和气候的剧烈变化,对现如今的所有生物来说都是一项挑战,我们至少应该从已经因人类而灭绝的物种中吸取一些教训,从而更好的规划未来。“为了拯救我们所剩无几的生物多样性,我们需要从它如何应对过去和现在的气候变化和人类影响中吸取教训,以便我们能够做出基于证据的保护管理策略来应对我们和地球的未来。”罗伦斯说道。

来源:环球科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