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玄策一人灭一国真实故事(一人灭一国的王玄策)

玩过《王者荣耀》这款游戏的人都知道,里面的英雄人物大多是根据历史人物为原型而创造的。

像百里守约和云缨的原型人物分别是大唐名将裴行俭和大唐女将樊梨花。

那时的大唐,天朝上国,万国来朝。除了这两位英雄人物出自大唐,还有一位英雄人物的原型也出自于大唐。

可他却不如这两位英雄有名气,反而在史书中难觅踪迹。他就是百里玄策的原型——王玄策。

王玄策三次出使天竺,却在出使途中差点命丧黄泉,后无需大唐的一兵一卒,却创下一人灭一国的惊世壮举。

王玄策一人灭一国真实故事(一人灭一国的王玄策)(1)

01

勇于探索,不畏艰辛

当年,玄奘法师西行求经,带回了很多佛学经典。而古印度的统治者戒日王因为玄奘法师的到来,对大唐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特别派遣了婆罗门使者出访大唐。

这是大唐和印度建立的第一次官方联系,而王玄策就是在这个背景下,第一次出使印度。

他以使团副使的身份,随同正使李义表一起出使天竺。戒日王亲自接见了他们,可见对他们的重视程度。

之后的两年多时间里,王玄策等人不畏艰辛,勇于探索,对印度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考察。他们曾到达了印度以北的泥婆罗,在当地贵族的接待下,来到了当地非常神秘的“水火池”。

所谓“水火池”,就是在水池里放入东西后,会出现冒烟的现象。假如锅中添上水,置水火池中,那锅中的水不一会儿就能烧开。

据现在考证,这很可能是水火池里有石油和矿藏的缘故。这让王玄策感到十分惊奇,随后便把这段经历编写进记载中。

唐太宗交给王玄策出使的任务,他一点不敢懈怠。用两年多的时间,认真考察,仔细记录着自己的所见所闻。

回国后,王玄策将自己的经历写成文本上书给唐太宗,后来经过完善,写成了一本《中天竺行记》,在当时,是和《大唐西域记》齐名的著作。

这次出使,让外人看到了唐朝人敢于探索和勇于进取的精神。而在这种精神的形成中,王玄策功不可没。

02

处变不惊,沉稳冷静

王玄策第二次出使印度,是在玄奘法师向唐太宗提出急需翻译佛经的大师后。

早年间,王玄策曾是融州黄水县的县令。这个地方就是现在的广西省,在当年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区。

正所谓人多是非多,如何让少数民族之间和睦相处,是王玄策每天都要想的问题。这样的经历再加上王玄策出使印度的经验,此次出使非王玄策莫属。

于是,王玄策被任命为使团正使,带着副使蒋师仁等人再次出使印度。可谁能想到,这次出使,差点让王玄策等人命丧黄泉。

半路上,王玄策看到远处来了一支部队,他还以为是戒日王派兵来迎接他们,所以王玄策跟他们打招呼道:“我们唐朝来的使团,要快些见到戒日王。”

可对方在知道王玄策的身份后,非但没有客气迎接,反而掏出兵器向他们刺来。

可怜王玄策这次出使仅仅带了三十余人,又面对这样猝不及防的境况,一番打斗过后,使团所有成员皆被擒获,所带贵重礼物也全部被抢。

这让王玄策感到非常疑惑,明明上次来时戒日王还以礼相待,怎么这次会突然翻脸呢?

原来,就在王玄策出使的途中,戒日王已经在恒河溺水而亡。

因戒日王膝下无子,导致印度国内的局势一片混乱。戒日王手下的臣子阿罗那顺趁乱谋反,直接篡夺了戒日王的王位。当他得知唐朝使团又带来了大量珍贵礼物出访印度时,便命令手下抢劫掠夺。

即便被捕,王玄策和副使蒋师仁也依然没有放弃逃离。他们遇事处变不惊,沉着冷静,趁着印度士兵休息时,割断绳索,连夜逃脱了。

这次的事件让王玄策十分气愤,这不仅仅关乎自己的性命,更关乎大唐的荣辱。“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正所谓“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这是一个文人的气节,更是唐朝人面对欺辱时的态度。

是以,王玄策无论如何都咽不下这口气,决心一定要维护大唐的尊严。

03

处事果敢,杀伐决断

可当时的情况,让王玄策一度愁眉不展。如果仅凭自己和蒋师仁两个人去和印度士兵博弈,显然是没有胜算的。

但若是按正常操作,两人沿丝绸之路往回走,翻越雪山戈壁去往安西都护府,只怕还没到地方,两人就会因为缺水和食物而导致性命堪忧。

即便最后活了下来,可等到消息传回去,再等着皇上做决定,时间就太长了。

正所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王玄策知道,这时候只能靠自己做决定。他思索良久,终于找到一个可以搬救兵的地方——吐蕃。

于是,他果断决定,哪怕翻山越岭,也要前去吐蕃寻求救援。

此时,吐蕃的松赞干布刚迎娶文成公主不久,与大唐关系紧密。在听说王玄策的遭遇后,二话不说就要帮助王玄策一起维护大唐的尊严。

随后,王玄策便带着吐蕃派给自己的一千二百精锐和泥婆罗派给自己的七千兵力,以及周边小国派给自己的部分兵力支援前往印度。

叛臣阿罗那顺看到王玄策这么快就带着联军逼近印度,虽有些意外,却没有表现出丝毫慌乱。因为他觉得,王玄策带领的人数不多,又是多国组成的“乌合之众”,战斗力必定不强。

可谁知道,双方交战时,王玄策带领的联军个个骁勇善战,再加上王玄策指挥有度,印度士兵很快便败下阵来。这让阿罗那顺吃惊、害怕,最终不过仅仅坚持了三天就宣告失败。

阿罗那顺眼看情势不对,立马弃城而走收集残兵,打算再次对联军进行反扑。可王玄策和蒋师仁根本不给他机会,再次对他发起进攻,最终俘虏对方残兵千余人,并活捉阿罗那顺。

这次战争的胜利,离不开王玄策的果断抉择和英勇指挥,“一人灭一国”的英勇壮举也由此传开。

王玄策此次及时、有力的反击,不仅维护了大唐的尊严,更是奠定了大唐在南亚的威名和地位。

04

忠心为主 不求封赏

拥有如此显赫战功的王玄策,如果稍微有点私心,完全可以向唐太宗提出自己的要求,为自己某些利益。

比如留在印度,当一个统治者。

可王玄策并没有这么做,不管印度的现状是否和平,都和自己无关。所以,他重新恢复自己外交官的身份,继续着自己本来的任务,寻找精通梵语和佛经的大师。

立下战功很容易,可认清自己却很难。

而王玄策不仅立下战功,维护了大唐的尊严,还很难得地知道,自己的根在大唐,自己能顺利借兵也全然离不开大唐的威名。

王玄策将叛臣阿罗那顺带回大唐后,当堂呈上战报,唐太宗看过战报后,不由得发出这样的感慨:“人的耳目喜欢声色,口鼻爱好美味,这就是德行败坏的源头。如果你不因为贪婪劫夺我大唐的使臣,怎么可能当俘虏呢?”

王玄策深知这其中的道理,从来不会逾矩半步。哪怕真实地面对在自己面前的利益,他也从不会有所动摇。

此后,阿罗那顺客居长安,最终无疾而终。而王玄策也官升五级,成为了从五品的朝散大夫。

这一切来之不易,却又理所应当。

05

在史书上,唐朝自五品以上的官员都会有传记,以记载他们的事迹和功业,而王玄策虽为五品朝散大夫,可史书上却并没有他的传记。

这是因为王玄策很可能卷入了唐太宗暴崩的事件中。

晚年的唐太宗执着于长生不老,而王玄策又在印度带来了一个方士,号称两百岁。王玄策想要为君分忧,便将方士引荐给唐太宗,可谁知,唐太宗吃了方士的药丸不久,竟突然驾崩了。

唐高宗继位后,为此大发雷霆,处决了方士,也不再重用王玄策,因而史书上才没有他的传记。

这件事虽让王玄策不再受朝廷重用,可他并没有因此而心生气馁,十年后,又第三次出使了印度。

此时的王玄策,虽已渐渐步入老年,可他依旧雄心壮志,历时三年出访印度各地。不仅带回了一块佛顶舍利,更是从印度转写回了佛祖印记。

在王玄策心里,无论自己是否被重用,他都一直保持着对大唐的忠诚,只要大唐需要,他随时可以挺身而出。

“壮志名中华,旌旗卫汗勋,国风扬异域,锐骑卷胡尘”。虽然王玄策在史书上籍籍无名,可他依然是历史上一个普通却不平凡的外交官。

王玄策一人灭一国真实故事(一人灭一国的王玄策)(2)

作者:惗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