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东陵被盗的墓为什么不挖掘(清东陵的陵墓基本被盗)

清东陵修建于1661年,它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宏大、体系最完善的帝王陵墓建筑群。根据历史资料记载,我们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清东陵的陵墓基本都被偷盗过,为何孝陵却能“独存”呢?

清东陵被盗的墓为什么不挖掘(清东陵的陵墓基本被盗)(1)

清东陵被盗的墓为什么不挖掘(清东陵的陵墓基本被盗)(2)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在我国古代,皇帝死后,通常会在陵墓中放入大量珍贵的陪葬品,用来彰显自己生前的身份和地位。正因如此,皇帝的陵墓是盗墓贼的首选。

孝陵是顺治皇帝的陵墓,他是清军入关以来的第一位皇帝,但是,在孝陵的圣德神功亭中,却记载一句让盗墓者深思的话:“山陵不重饰,不藏任何金玉宝器。”

这句古话的大概意思是,孝陵中,除了有三个骨灰坛子外,没有任何东西,也就是不存在值钱的陪葬品。

在民国时期,盗墓风气盛行。“盗墓之王”便是孙殿英的绰号,通过这个绰号,我们便能得知,孙殿英在民国的盗墓界,绝对是第一的狠人。

清东陵被盗的墓为什么不挖掘(清东陵的陵墓基本被盗)(3)

清东陵被盗的墓为什么不挖掘(清东陵的陵墓基本被盗)(4)

清东陵被盗的墓为什么不挖掘(清东陵的陵墓基本被盗)(5)

孙殿英领兵来到东陵时,他便盯上了裕陵和慈禧陵。其实,孙殿英选择这两座陵墓的原因非常简单,众所周知,裕陵和慈禧陵内的陪葬品非常丰富,宝贝多也就意味着陵墓有挖掘的价值。如果能将里面的陪葬品偷盗出来,下半辈子就不用愁了。

孙殿英不打算偷盗孝陵,虽然,孝陵面积大,但是,“不藏任何金玉宝器”,这八个字,已经让他这个盗墓贼失去了兴趣。

这完全就是价值理论在作怪,举个不恰当的例子,一伙小偷想要去商场偷东西,他们首选肯定是首饰区装首饰的保险柜(裕陵和慈禧陵),因为保险柜里珠宝首饰的价钱,远远高于商场内一台大冰箱(孝陵)的价值。

清东陵被盗的墓为什么不挖掘(清东陵的陵墓基本被盗)(6)

民国末期,东陵的皇陵和妃园的妃子陵寝相继被盗。此时,孝陵依旧没有被挖掘,它能幸存的道理非常简单。

盗墓是一个危险性极高的行业,它可以让人一夜暴富,也可以让其一夜丧命。正因如此,盗墓贼只打有把握的战。孙殿英借着军事演习,带着士兵挖开慈禧陵墓,在人手充足的情况下,他用了八天时间,才将裕陵和慈禧陵里宝物全部运出。

我们可以推断,盗墓团伙人少,根本不能挖大墓,光挖墓就得需要十多天时间,等到挖开时,黄花菜都凉了。

清东陵被盗的墓为什么不挖掘(清东陵的陵墓基本被盗)(7)

我们从正常角度推断,皇帝死后,怎可能不带一些值钱的陪葬品,故此,孝陵里也是有一些值钱的东西的。但是,大盗墓贼被消灭后,小盗墓团伙根本弄不开像是孝陵这样的大陵墓。因此,他们只能选小的有价值的陵墓进行偷盗。

这就是第二种“价值理论”。一个小偷想要去商场偷东西,首饰区的首饰已经被搬空,并装箱送到了银行,面对一台巨大的冰箱(孝陵)和电饭锅(小陵墓),让他选择,一个人抬不动的冰箱,他会认为没有价值,而方便携带的电饭锅,才是他下手的目标。

小盗墓贼对“孝陵”有偷盗的心思,但是,他们面对巨大的孝陵,心里面都犯怵……故此,孝陵在“价值理论”的庇护下,这才幸运地保存了下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