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的经济 下半年经济增长有望扩大

下半年的经济 下半年经济增长有望扩大(1)

(小尘4x/图)

2022年上半年GDP增速2.5%,二季度增速0.4%,这是中国经济的最新成绩单。

受俄乌战争、国内疫情影响,3月以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4月上海等多地疫情蔓延,多个省市经济增长转正为负。继5月以来一系列经济政策陆续出台,中国经济逐步企稳,并于6月实现逆转,显示出极强的韧性。

出口、投资、消费,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出口数据强劲,投资有喜有忧,各地消费伴随疫情企稳正逐步扩大。

7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提到“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要综合看、系统看、长远看,特别是要从政治上看、算政治账”。

有关经济总体目标的内容表述为“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力争实现最好结果”。与之对比,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的相关表述是“扎实稳住经济,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下半年中国经济能否持续增长?未来的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会发生什么变化?

三季度经济增长料扩大

上半年经济逆转靠什么?表现最亮眼的要数出口。

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上半年贸易数据,我国出口累计同比增长14.2%,增速连续2个月提速,表现相当强劲。

“(出口)对整个GDP的贡献和带动还是很大的。”上海交通大学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晓春向南方周末记者指出。

“上半年出口强劲,极大帮助了中国经济恢复转好。”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也有类似表述。

因为俄乌冲突、疫情等因素,传统出口大国如法国、德国出现罕见逆差,但年初以来,我国出口始终保持两位数高增长,表现远超市场预期,国内贸易顺差更创下历史新高。

3月底,受到疫情影响,我国贸易枢纽城市上海面临封控,出口贸易承受了巨大压力。数据显示,4月出口增速降至3.9%,相比上月下降了10.8个百分点。伴随疫情得到控制,海外供应链重新恢复活力,仅一个月后,5月出口增速就反弹至16.9%。

国内供应链恢复通畅,海外需求也不减反增,到了6月份,出口增速持续扩大,上半年的出口同比增长13.2%。亚洲区域的贸易数据尤其喜人,外贸数据显示,5月、6月我国对东盟出口连续两月同比增长近30%,增长势头强劲。

虽然国际态势变化多端,但外商投资依然大幅增长。根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上半年全国实际使用外资7233.1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7.4%,其中韩国、美国、德国实际对华投资分别增长37.2%、26.1%和13.9%,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均实现同比增速和占比的“双提升”。

上半年国内消费受疫情影响表现不佳,但伴随疫情企稳,各地陆续出现了反弹式消费、“报复性”消费。

多家媒体报道了新疆、云南、四川等多处旅游景点火爆情况,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2022年上半年旅游数据,全国出游总人次14.55亿,同比下降22.2%,全国出游总花费1.17万亿元,同比下降28.2%。不过,“断崖式”的降幅出现在4、5月份,自6月份起市场正逐步复苏。

多位受访人士均预测,如果保持目前的经济增长态势,三季度经济GDP增长很有可能超过二季度,进一步拉动全年经济增长。

财政、货币政策日趋审慎

经济增长能否长期保持?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勇向南方周末记者指出,这是政策的“合力”效果。

自2021年三季度以来,宏观政策工具已经开始发力,今年积极财政政策仍然保持了较高力度,且大部分政策工具在上半年已经用足。

以地方专项债券为例,在2021年7月-2022年6月近一年来,新增发行规模达到6万亿,受实际开工、工程进度等制约,多地都出现了资金沉淀。

通常,中央要求各地在6月底前完成专项债发行,8、9月才是使用高峰。加之5月底全国推出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包括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力度、小微企业缓缴社保至年底、减半征收车购税等等,相关政策效果还在陆续释放。

最近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要“支持地方政府用足用好专项债务限额”,从地方政府的实际情况来看,消化存量的政策与资金仍需要时间。

近日李克强总理在世界经济论坛全球企业家视频特别对话会上提出,“不会为了过高增长目标而出台超大规模刺激措施、超发货币、预支未来。要坚持实事求是、尽力而为,争取全年经济发展达到较好水平。”

可以预见,更为谨慎的宏观经济政策将在未来出现。杨志勇提醒,除去国内因素,市场同样需要关注物价、海外冲突等因素。

目前中国CPI已由2022年1月的不到1%快速上升至6月的2.5%,美国持续走高的CPI、俄乌冲突引发的大宗商品价格攀升仍在影响全球经济,中国需要提防输入性通胀。

“一些国际事件的影响都是阶段性释放的。比如俄乌冲突虽然发生在今年2月,但它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是一个缓慢释放的过程,这就加大了经济的不确定性风险。”杨志勇谈道。

南方周末记者 徐庭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