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遇到兵原因(有趣有用的速成识字法)

秀才遇到兵原因(有趣有用的速成识字法)(1)

在“文”与“武”、“冷”与“热”、“动”与“静”的碰撞中,生发出饱满的戏剧和喜剧张力。

作者|赵雅静

编辑|孤鸽

在容纳了近百人的简陋教室里,一个身着朴素的人站在讲台前,用一根麻绳挂在自己的脖子上,轻轻打了一个结,然后对着台下说:“勒。”

这个形象的教学画面,源自祁建华发明的《速成识字法》。

建国初期,在从战争环境迈入和平年代后,很多习惯于军旅生活的战士们,生活突然调转了方向,“不识字”成为一项主要困难。在当时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文化大练兵中,祁建华发明的《速成识字法》使全国5000多万人摘掉了文盲帽子。为此,毛泽东称他为“名副其实的识字专家”,刘少奇称他为“当代仓颉”,陆定一称他为“中国第二大圣人”。

系列短剧《理想照耀中国》之《秀才遇到兵》聚焦于“速成识字法”发挥作用的过程,并将矛盾冲突指向抗美援朝时期,军人面对识字课业时的观念转变。

秀才遇到兵原因(有趣有用的速成识字法)(2)

1921年,祁建华出生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堂街镇一个贫苦的农家。27岁时,他考入中原军政大学,毕业后分配在某军卫生部任文化干事,先后参加过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并于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建国前期,向大西南行军作战途中,祁建华就开始研究速成识字的教学方法。经过反复实践和研究,以传统的汉语拼音字母为基础,他终于创立了一套适合部队文盲、半文盲学习文化的速成识字方案。这套方案能使一个文盲在不到30天的时间里,学会3000多个常用汉字,并且会读、会写、会运用。这也就是《祁建华速成识字法》的由来。

1951年12月,解放军总政治部通告全军广泛推行“速成识字法”。1952年,年仅31岁的祁建华成为国家扫盲委员会副主任,他前往各大军区和全国各地,作报告,搞调研,写回信,为了全国的扫盲工作废寝忘食。

《秀才遇到兵》是系列短剧《理想照耀中国》中少数基调轻松的单元剧集,导演金晔将故事的开展建立在祁建华和苗石两者的关系中:一冷(冷静智慧)一热(热血激情)、一文一武、一动一静,生发出饱满的戏剧和喜剧张力。

这也是井柏然首次出演军人,金晔认为他跟祁建华的气质接近,有着文化人身上特有的风骨,冷静智慧、不卑不亢。同时,他身上的幽默感也为整部剧轻松诙谐的基调增添了一抹亮色。

“片场大部分时候都是欢笑声,到杀青时却是不舍。”金晔说。

秀才遇到兵原因(有趣有用的速成识字法)(3)

对话金晔:用朴素平和的方式来展现人物

《秀才遇到兵》单元于3月23日开机,拍摄时间仅有五天,最后能高水平地完成,首先建立在优质的剧本基础上,其次来自于充足的准备过程。

为了更好地还原“速成识字法”的教学场景,剧组的工作人员重新学习了一次当年的拼音。同时,为了让祁建华和苗石的人物关系更加充沛,剧组不仅回顾了相关纪录片,还对抗美援朝时期的大环境及军人们的深层思想进行了剖析。

博客天下:拍摄这部戏前期是怎么准备的,准备了多久?

金晔:首先要对主人公祁建华有个全面了解,我们调阅了1952年拍摄的纪录影片《祁建华速成识字法》,并阅读了为数不多的资料。其次,要把《速成识字法》吃透了。我们也做了一回学生,重新学了拼音。第三,要对当时历史大环境有所了解,要对部队里军人和知识分子这两个不同群体的深层次想法进行剖析。

博客天下:剧本是如何打磨的?为何选取新中国刚成立后的这段时间进行展现?

金晔: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文盲率80%以上,部队里很多干部识字率低,更不用说士兵了,而且有部分军人对学习文化有抵触心理。剧本里有一段话,“我们要开始建设新中国的战斗,以后知识就是武器,扫盲识字,就跟新兵学用枪一样,必不可少。”1952年,祁建华经过多年摸索,发明了一套《速成识字法》,并在西南军区进行推广,收效很大,基本上能让人在一个月内学会三千字左右。

博客天下:本集讲述的主要人物为祁建华,剧集中是围绕与苗石的关系变化展开,为何选取这段关系作为切口?

金晔:这两个角色之间不是单一的敌对或竞争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互相成就。这样的关系切入还是为这个单元的整体立意做铺垫的。

秀才遇到兵原因(有趣有用的速成识字法)(4)

博客天下:祁建华的主要成果是《速成识字法》,如何把它真实且有趣地表现出来?

金晔:看了纪录片,你马上能明白为什么祁建华能够创造《速成识字法》,他用了模拟声音、模拟动作让最普通的老百姓都能看懂并且记忆深刻,而且他的教学惟妙惟肖,非常有趣。

但是纪录片的教学非常少,我们通过研究祁建华的教学,自己模仿了一部分,比如g,井柏然用镰刀做“割”的动作,而李乃文头也不回答了声“哎”(故意占他便宜,“哥”)。这样,观众既能感受戏的轻松幽默,又能快速地了解《速成识字法》的教学方法。

博客天下:短短30分钟如何把一个人物塑造得丰满立体?如何避免人物的刻板化?

金晔:人物塑造的丰满程度跟时长没有必然联系,有人说,“演员一出场,就带着角色的前世今生”。比如本片是以祁建华的主观视角进入,一开始只看到苗石的侧脸和他脸上的伤疤,直到祁建华忍不住笑,才看清楚苗石的怒目和诧异。这里通过镜头语言、台词以及妆容,就构建起了这两个人的身份、背景、性格特征以及两人之间巨大的反差。

人物所做的贡献是伟大的,但我们拍摄人物时需要平视,用朴素、平和、贴近人物内心的方式来展现他,这样更容易为观众所接受。

博客天下:在你看来,祁建华身上的特殊性和闪光点是什么?

金晔:有着那个年代知识分子的坚韧、倔强、刚毅、智慧。的时候又有点“轴”。在大是大非面前,信念坚定,敢于自我批评和大胆剖析。这是他身上最宝贵的风骨。

这些跟苗石所代表的“大兵”有着性格的截然不同,但又有着对信仰、对忠诚的一致性。分则矛盾迭出,合则无往不胜。这是中国军人、中国知识分子两个特殊群体的魅力。

秀才遇到兵原因(有趣有用的速成识字法)(5)

博客天下:主演是如何定下来的?本剧是井柏然第一次饰演军人,你觉得他适合这个角色的原因是什么?

金晔:我当时的第一人选就是井柏然,因为他在海南拍摄另外一个戏,抽不出时间,来不了。我又重新选择演员,前后看了100多个。后来我们计划变了,这个单元放在了最后拍摄,井柏然那边杀青,他推掉了其他的商务广告,来我们这里拍摄。所以冥冥之中注定了这场缘分。

他跟祁建华本人气质是接近的,文化人身上特有的风骨,冷静智慧、不卑不亢。我和井柏然合作过,知道他又有一点可爱和幽默,这是能够让这个人物更贴近生活、更让大众喜欢的。

博客天下:对于本次拍摄,你个人最大的感悟是什么?

金晔:团队的顽强精神。我拍的两个单元都跟军队有关,能打仗,能打胜仗,是跟团队和带队人的强大意志力以及坚定的信念分不开的。

博客天下:对这一集所涉及到的人物和历史,你有什么新的认识?

金晔:引用书记的话,“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祁建华用一生的时光回应了这句话。如果有合适的机会,可以围绕他的事迹做一个长剧。

博客天下:您觉得在这个时代,“理想”意味着什么?

金晔:是“孺子牛”精神,是“春蚕”精神。

秀才遇到兵原因(有趣有用的速成识字法)(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