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恩菲尔德步枪最好型号(最优秀的大栓-李恩菲尔德步枪)
先说一句正确的废话:枪机的设计就是为了射速而生。
如果要问我二战大栓里手感最舒服的大栓是谁,我只能说是老李,K31排第二。
开始之前先来讲点故事
背景
Lee Enfield 的故事要从他的前前前前身Remington–Lee Model 1879 说起
Lee Enfield这个词中,Enfield指的是Enfield型膛线,而Lee则指的是由苏格兰裔美国人James Paris Lee发明的枪机类型
在1877年爆发的俄土战争中,奥斯曼帝国装备的Winchester 1866 杠杆式步枪给予了沙俄部队沉重的打击。特别是在Plevna 围城战中,奥斯曼军队利用单发装填的Peabody Martini Henry(马汀尼亨利由美国生产的一个变种)进行远程射击,同时以温彻斯特1866 武装了一小部分士兵,划定射击距离,每当俄国人企图进行突破时,都会遭到1866杠杆式步枪猛烈的爆发火力的打击,伤亡惨重。此役之后,欧洲各国都对可以连续开火的步枪(repeating rifle)产生了兴趣,英国也不例外。
James Paris Lee出生在一个钟表匠家庭,打小就喜欢把玩甚至制造枪械,数次把自己炸伤(某种意义上来说能活到造出早期老李的时代也不容易)。1858年James一家来到了美国,并继续自己的枪械设计生涯。1878年,James注册了世界上第一款现代可拆卸盒式弹匣的专利,并且在1879年联合著名的Sharps枪械制造公司开始批量制造他的第一款Repeating Rifle。
Remington–Lee Model 1879
尽管James最先联系了雷明顿公司,但是由于当时雷明顿正在想办法推销自己的栓动式步枪,James只好选择去找Sharps合作,并成功获得了一些订单,其中包括美国海军订购的300支。
讽刺的是,Sharps枪械制造公司由于经营不善,于1881年破产倒闭,留下了很多尚未完成的李氏步枪的零件。而同时雷明顿由于自家的栓动式步枪推销不利,于是便接手了这些订单,完成了生产,将其命名为 雷明顿-李 M1879。
Remington–Lee Model 1879 使用.45-70弹药
英国也获得了一些来进行测试,不过当时由于军队内部对马汀尼亨利的偏好等原因最终不了了之。
当时英国对比了许多类型的栓动式步枪,甚至包括早期毛瑟,不过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Remington–Lee Model 1882
雷明顿很快推出了1879的改良款,1882。这款改良型号被美国陆军小批量采用(后来还是决定列装Krag–Jørgensen步枪),英国人也进行了一些测试,包括使用Lee设计的弹匣在内的不同的供弹方式等,总体来说非常满意,但是对细节上的研讨却没有定论,特别是供弹方式。
从这里就已经可以看到未来的Lee Enfield 的雏形了,比如弯曲的拉机柄。
Remington–Lee Model 1882 使用.45-70弹药
Remington–Lee Model 1885
1885作为1882的再改良版,加入了方便不拆卸弹匣直接从抛壳口往里装弹的功能。英国人测试后最终决定采用Lee式枪机,下合同同时采购两种不同供弹方式的Lee式步枪进行测试,采用.402黑火药弹。当然,最后以Lee式可拆卸弹匣胜出而告终。
Remington–Lee Model 1885 使用.45-70弹药
黑火药 .303 British 和 Lee Metford
糟心的事情来了,又是髪国人。1886年,使用无烟火药小口径弹的Lebel Model 1886 开始武装法国陆军。这大大的刺激到了英国人敏感的乳法神经:我们绝对不能比法国人落后。于是在.455马汀尼亨利上改进的.402黑火药弹迅速下马,压缩黑火药.303紧急上马。虽然此时依然是单排弹匣,但是缩小的口径使得弹容量从5发升级到8发。搭配工程师William Ellis Metford 发明的膛线,Lee Metford (同理,Metford指代膛线类型)步枪于1888年诞生,并迅速拉到各个殖民地进行测试,在反馈良好后迅速入役。
Lee Metford MK 1
Lee Metford MK 2 在MK 1的基础上升级了双排弹匣,也是后来老李标志性的特征之一,使得弹匣容量达到了10发,同时缩减了弹匣高度。
Lee Metford MK 2
无烟药 .303 British 和 Lee Enfield
随着线状无烟火药(Cordite)投入大批量生产,英国人迅速开始无烟药装填的.303对黑火药.303的替换过程。实验发现Merford膛线难以抵御无烟药的烧蚀,身管寿命仅有6000发,于是在进一步的实验后决定换装Enfield膛线。终于,Lee Enfield诞生了,从MK1到MK3,再到No1到No7,一步步见证了不列颠帝国的衰落。
Lee Enfield MK 1
Lee式枪机
故事讲的有点长了,回归正题:为什么Lee式枪机射速快。
1. Cock-on-Close 闭栓挂击锤
Cock-on-Close我没能找到合适的中文翻译,意思是在闭合枪机的时候才挂起击锤,而不是开栓的时候就挂起,比如毛瑟枪机(相对的这种就叫Cock-on-Open)。
一般Cock-on-Open的枪机都需要有某种凸轮结构将旋转运动转换为平移运动,这在开栓时会产生明显的倾斜力矩。特别是制式步枪为了可靠性,导致击针弹簧普遍较硬,开栓的动作会使得枪械向左倾斜,影响持续瞄准。即便是手臂力量足以支撑,在连续快速开栓时的抖动也是不可避免的。
而Lee式枪机的Cock-on-Close,开栓的旋转动作只负责将弹壳拉出最初的一部分(Primary Extraction,同样未能找到合适的中文翻译),而击锤会在返程中挂上阻铁,手部和枪机的动量可以很大程度上抵消击针弹簧的力量,闭闩的旋转几乎没有阻力,整个过程十分顺滑。
这使得一些非传统射击技巧可以用在这种枪上,比如最常见的仅使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拉机柄进行开闭栓,中指扣扳机的快速射击法,在毛瑟枪机上是很难有效运用的。特别是某些依然采用直拉机柄的步枪,他们设计时只考虑用手掌拍开枪机,也就是说上弹时必须离开肩膀/瞄准线,也就基本告别了快速射击。
当然这么做的缺点是,开栓动作将弹壳拉出来一小节的部分会缺乏力量,如果碰到弹壳膨胀得比较大半卡在膛里的情况会比较难受。英国人的解决方法是将膛室扩大,让弹壳有更大的空间去膨胀然后回缩。当然,正常军队不会考虑复装,自然也不会需要考虑打完的弹壳的状况了。
2. Short Bolt Lift 小开栓角度
大多数栓动步枪都需要将枪机旋转90度才可以打开枪栓,但是Lee式枪机从一开始1879型就只需要旋转60度即可开栓,使得手部抬起动作可以最小化。
3. Rear Locking Bolt 后置凸笋
后置凸笋使得枪栓需要活动的距离更短,因为不需要让枪机移动额外的距离来清空凸笋,使得手部前后活动的动作可以最小化。
但是,后置凸笋会导致枪机强度降低,射击次数多了之后会影响枪膛内长度(headspace)【订正一下,凸缘弹的headspace是凸缘的厚度而不是总长】。这也是为什么老李的枪机头有不同长度标号的替换件的原因。在多次射击之后就需要枪匠进行调整。这个问题在后来极端轻量化的No5 Jungle Carbine 上更加严重,使得No5 很快就退役了。
4. Stripper Clip 桥夹设计
老李的桥夹是二战各国桥夹里最简单靠谱的。它和毛子莫辛纳甘的桥夹类似,但是固定头更优化,装填方便,并且在装填后可以直接推动枪机移除桥夹,而不需要像莫辛纳甘一样手动拔除,简化装填流程。
5. 总体人机设计
人机设计上老李也是专门为快速射击做了强化。首先是弯曲的拉机柄,使得枪机可以用手指抓起来拉起,不需要用手掌,从而保持瞄准线(同期大多数步枪都还是直拉机柄)。并且拉机柄头的位置比扳机稍微靠后一些,从射击姿势到抓取拉机柄的姿势转换非常轻松。最重要的一点是,老李的枪机开栓后的位置正好不会碰到瞄准姿态下的脸,使得拉栓的时候不至于丢失瞄准线,这样的设计在其他步枪上几乎看不见,哪怕是同样后置凸笋的MAS36也不行。
能和老李匹敌射速的恐怕只有瑞士黑科技直拉栓K31了,不过那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顺带一提,老李疯狂一分钟是有精度要求的,300 yard 打24*24in 的靶子要上靶才行的。
英国人的纪录是38发,1914年由Frank Snoxell 军士达成。
大多数二战时期的大栓打下来,老李确实可以说是最强的,没有什么明显的缺点。特别是二战战场常用的No4,瞄具非常好用。唯一的缺点可能是刺刀太丑了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