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信息激素(昆虫信息素的种类-种内信息素介绍)

昆虫信息激素(昆虫信息素的种类-种内信息素介绍)(1)

昆虫信息素分为两种,分别为种内信息素和种间信息素,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种内信息素。种内信息素一共分为6种,分别为:

1、性信息素:同种某一性别,在性成熟后,释放微量物质用以招引同种异性个体寻味前来简配的信息素。多数由性成熟雌虫分泌,以吸引雄虫交配。交配后的雌虫极少或不再分泌,多次交配的种类则可多次分泌。分泌性信息素常有时间节律,以致交配也按一定时间节律进行。少数昆虫(如蝶类)由雄虫翅上的发香鳞分泌能吸引雌虫的性信息素。多种鳞翅目昆虫的性信息素为长链不饱和醇、醛或乙酸酯或若干组分的混合物。

2、聚集信息素:动物依靠分泌物招引同种其他个体前来一起栖息,共同取食,攻击异种对象,从而形成种群聚集,这种分泌物叫作聚集信息素。如小蠹钻蛀树木时排出的粪便和木屑中含有吸引更多小蠹群集为害的信息素,对雌雄虫均有吸引力。沙漠蝗(Schistocerca gregaria)蝻粪便中也有聚集信息素,使蝗群密度加大。此类信息素通过气管系统吸入转至血淋巴从而改变代谢,引起虫体黑色素增加,成为群居型。

3、报警信息素:又称告警信息素,当该种某一个体受到敌害攻击侵扰时,它能发出一种特殊的化学信号物质,使同伴得到信号以后,引起警觉或逃避。常见于蚜虫中,受天敌侵袭的蚜虫从腹管释放法尼烯类化合物,驱使附近蚜虫逃避或落地。蚜虫密度过大、个体间挤碰时也释放此类化合物,起疏散蚜虫的作用,故亦为疏散信息素的一种,其种的特异性不强。

4、疏散信息素:疏散信息素是昆虫对种群密度进行自我调节的信息物质。除上述蚜虫的例子外,还见于鞘翅目,鳞翅目和双翅目昆虫中。面粉中赤拟谷盗过多时释放三种醌类化合物驱使成虫离去另找食物或产卵地;大菜粉蝶(Pierisbrassicae)产卵时在卵壳上留有驱使同种雌蝶不在附近产卵的信息素;樱桃实蝇(Rhagoletis cingulata)在幼果上产卵时分泌驱使同种实蝇不在同一幼果上产卵的信息素。在鞘翅目和鳞翅目昆虫中已发现当一个种数量过大,高浓度的性信息素可阻止食性相似的其他昆虫侵人其“领地”,这类信息素起到了种间疏散信息素的作用。

5、标记信息素:有些动物生活在一定领域中,或接触过一些物质后常留下一种特殊的标记物质,借以告知同种其他同性个体,排斥它们进入该处以保持其领域不受同类中同性个体的侵犯,使它们不在该处栖息,不交配,不产卵等。雌的苹果实蝇(Rhagoletispomonella)与樱桃实蝇(Rhagoletis cingulata)产卵在果实上以后,在果实上遗留下一种高度稳定的、有极性的、水溶性的物质。虽然这种化合物不驱逐其他雌雄蝇,但能抑制其他雌蝇产卵于这一果实上。纯蛱蝶雄蝶产生一种标志信息素,在交配时能传到雌蝶的外生殖器上,这种信息素非常持久,其气味能“驱逐”其他雄蝶再来交配。

6、示踪信息素:集群性昆虫的行动常常是集群的行动。特别是那些失去翅的集群性昆虫或幼虫期的行动,在它所爬过的路上常常留下信息素,以示其行动的踪迹,使同伴追踪寻迹而来告知它的同伴,“由此前行”,当它们发现新的食物源或新巢域时,同伴们寻踪依迹而至。常见于蚂蚁等社会性昆虫,工蚁找到食物源即沿途释放标迹信息素,使同种工蚁得以寻迹觅食,已知蚁类的标迹信息素为甲酸。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