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的四大天王现在怎么样了(21年后再论四大天王各自的综合影响力)
昨天一篇《是时候给四大天王一个客观公正的排序》文章引发歌迷影迷的激烈讨论。
有朋友认为客观中肯,有朋友认为片面局限。
在此做以解释:四大天王是香港歌坛的四位巨星,感受到“四大”效应的台湾歌坛推出了自己的“四大天王”(齐秦、周华健、王杰、童安格),内地歌坛也在1998年选出了大陆四大歌王(毛宁、解晓东、林依轮、罗中旭),所以香港“四大天王”是四大的启蒙,影响力也最大,但不能说张刘黎郭四人是华语乐坛的四大天王。
第二,四大天王是香港歌坛的四大天王,香港影坛上没有四大天王一说,只有“双周一成”或者龙杰星发华。四大天王是在歌坛称王称霸后再转向娱乐全领域攻城略地的。
例外的是刘德华,他是在电视、电影行业有一定成就后转向歌坛的,所以四位中他是唯一一位没有获得中文金曲或者劲歌金曲新人奖的天王,但在影视上积累的巨大人气也帮助刘天王在四位中第一个拿到劲歌金曲最受欢迎男歌手大奖。
第三,四大天王是在一个特定时间内对四位歌手的一个称呼。它在1992年成立,以张学友在2000年获得中文金曲金针奖作以彻底终结,风向标是1999年张学友、黎明接连宣布退出香港歌坛颁奖礼。 就是说,2000年之后已经没有四大天王了,因为已经四缺其二。但是因为其影响力太大,所以媒体在后来介绍四位时,喜欢冠以“四大天王之一的某某”的前缀。
而随着时代的渐渐远去,随着张黎二人的半退休和与之对比鲜明的刘郭两天王的不辍耕耘,介绍刘郭时已经很少用“四大天王之一某某”做铺垫了,介绍张学友也是冠以“歌神”而非四大之一。
解释完毕,再来综合影视娱乐多方面,以现在在圈内的状况评价四位承载我们满满回忆的时代王者,因为四大天王对娱乐圈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2017年,当黎明参加内地某音乐节目并在现场揭面时,嘉宾巫启贤、陈嘉桦、陶晶莹等一众音乐圈资深大咖纷纷起座膜拜。
近20年过去了,虽然黎明作品寥寥,但他的献身处,依旧掌声雷动、万千瞩目。天王的风度,非一般人所能企及,深情的黎明,依旧那样迷人。
既然说到影视歌三栖比较,除了昨天在音乐上对四位天王某个时期的对比,其他领域也不能忽视。
先说四位在电视方面的表现,其实在这个领域比对,对张学友有些不公平,因为“歌神”从没有涉足电视剧行业,但其他三位有这方面的发展,还是说一说。
四位中,说到在电视行业最成功的,莫过于刘天王了,他和郭富城都是无线艺员训练班出来的,先天优势大于黎明(黎明曾是亚视第四期艺员训练班学生,但结业时成绩一般没有被亚视留用)。
1982年,一部电视剧《猎鹰》,让刘德华成为无线当红小生。1983年,一部《神雕侠侣》让刘德华成为金庸先生心目中最满意的“杨过”,也创造了62点的收视狂潮,使刘德虎成为无线力捧的“五虎将”,此后因为合约问题虽被“雪藏”,但还有《鹿鼎记》、《杨家将》、《魔域桃源》、《大汉天子》、《圣剑天骄》等优秀电视剧出品。
而无线的“小师弟”郭富城虽然是“银河十星”,但在无线出演的电视剧中没有担纲过男一号,也是因为在TVB混得不开心,郭天王才另辟蹊径率先开拓了台湾市场,他所出演的电视剧《成吉思汗》、《太平天国》、《天涯歌女》等在TVB剧中知名度并不是很高,倒是获封四大天王后拍摄的一部《廉政行动组》(1996年)可视为郭天王在电视剧领域的代表作。
虽然黎明没有受到亚视的眷顾,在无线也有几年蹉跎,但他在电视剧行业的建树,仅次于刘德华。1990年,一部《人在边缘》,让黎天王聚集了大量人气。1991年,一部《今生无悔》好评连连。1993年,电视剧《原振侠》让原著作者倪匡先生十分满意,黎明的“原振侠”也被誉为最有神采的“原振侠”。黎明的几部主演电视剧,都在香江电视行业占据一席之地。
综合四位表现,在电视领域,刘德华榜首,黎明次之,再者郭富城,张学友因为不涉足所以居末。因为电视行业不是四大天王的主业,在其走红时,刘德华已脱离,张学友未涉猎,黎明、郭富城是唱而优则演,所以不具有说服力,朋友熟知即可,无需多做比较。
听和看是人类最直接的感官感受,说完音乐和电视,再来横向看四位天王在电影行业的表现。
如果说音乐行业上四位是短跑冲锋的话(时间局限在1992-2000年),那电影事业上做的是长跑发力,以最早进入电影行业的刘天王(1982年)拉伸至现在。
四位中,刘德华是起跑最快的,从1982年的《彩云曲》开始到现在已经上映的最后一部电影《人潮汹涌》,刘天王已经拍摄了150多部电影,而且还有数部大制作电影在他的列表当中。论及数量和质量,都是四位中最高的,他手持三个金像影帝、两个金马影帝、一个华表影帝、一个金像奖最佳男配角,在四位中独占鳌头。
虽然刘天王被批演技一般、烂片不少,但从90年代的龙杰星发华到如今香港电影仅存的几位招牌,刘德华从未淡出过一线电影巨星的行列,而且他也是四位中乃至整个香港影坛最具票房号召力的艺人,累计本土票房香港明星中第一,影帝数量平齐周润发和梁家辉,仅次于梁朝伟。
第二个进入电影行业的是“歌神”张学友,他在转入歌手的第二年(1986年)拍摄了银幕处女作《霹雳大喇叭》。坊间有一种说法:张学友是一位被唱歌耽误了的影帝。原因,就早期在电影和演技上的表现来看,张天王是最惊艳的那位。他在1988年拍摄的电影《旺角卡门》助起在四位中第一个捧起影帝级别的大奖——第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配角。1990年,张学友再接再厉,以电影《笑傲江湖》中“欧阳全”一角摘得金马奖最佳男配角。
此后,张学友分心音乐和家庭,一度在1996年到2001年5年时间内不碰电影。2001年再度复出就以电影《男人四十》摘得印度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
截止目前,张学友一共拍摄了70多部电影,是四位中数量第二多的,但自2016年一部《澳门风云3》后,快6年过去了,他竟然再无电影新作上映。虽然角色扮演不分戏份多少,但最佳男配角的分量比之影帝还是差了不少,张学友也是四位中唯一一位没有三金影帝或者更高级别影帝入账的演员。
第三位在电影行业登场的是黎明。虽然黎明在1986年电影《猪仔出更》中有参演,但只是替身出演。1987年电影《美男子》才是黎天王正式亮相。1992年,一部《妖兽都市》让人们记住了影坛的黎明;1995年,电影《堕落天使》让影迷get到了黎明有别于其他三位的迷人气质;1996年,一部《甜蜜蜜》成了黎明最具代表性的作品;1997年,电影《半生缘》让黎明将他身上那种温润如玉、沉稳儒雅的内涵展现得淋漓尽致;2003年,电影《三更之回家》让黎明成为四位中第一个斩获金马影帝的天王;2007年,电影《梅艳芳》是黎明艺术性最高的作品,也让黎明在《三更》之后第二次角逐柏林电影节银熊奖。
《梅兰芳》之后,似乎黎明已在电影事业上迷失了,他再也没有一部评价较高的电影出现。到现在,黎明共出演50余部电影,不知为何黎天王就把握不住自己、把握不住电影了。
因为经历不同,四大中年纪不是最小的郭富城反而是最晚进入电影行业的,1989年,郭富城参演首部电影《飞越危墙》。1991年,刘德华邀请郭富城来自己新成立的天幕电影公司合作拍摄《91神雕侠侣》。整个90年代,郭富城共参演20多部电影,除一部香港本土年度冠军《风云雄霸天下》(1998年)外,乏善可陈。
2000年,郭富城接连主演电影《雷霆战警》和《浪漫樱花》,在龙杰发远去好莱坞的香港影坛开始发力。2005年,郭天王的电影《三岔口》让他加冕金马影帝,向大哥刘德华和黎明看齐;2006年,谭家明导演电影《父子》助郭富城完成了金马影帝的两连庄,成为成龙之后金马奖史的第二人,这也让他超越刘德华、黎明,成为这个奖项的领跑者。
此后,郭富城开始琢磨自己的演技,进步明显。2011年顾长卫电影《最爱》中的“赵得意”让他成为香港影星中继成龙、刘松仁之后第三位入围金鸡影帝的艺人,也是四大中的第一人。
2016年,头年电影《踏血寻梅》助郭富城首次登顶金像影帝的同时又让他成为四大中继刘德华之后第二位完成金像、金马双杀的影帝。2016年,郭富城主演的电影《寒战2》创下港片自开埠以来的本土最高票房。
2018年,与周润发并列双主的郭富城用电影《无双》创造了纯港片在内地的票房新纪录,虽然此后被《扫毒2》、《拆弹专家2》和《怒火.重案》接连超越,但没有高峰也不会有“一山还比一山高”。
起点不高的郭富城,用他的业精于勤和抱定目标不放松的工作态度,完成了一个个赶超,创造一个个记录,在陪伴一代人成长的巨星们或老去或息影时,郭富城用他的承前启后赓续了香港电影票房巨星们的自然联结。
以现在的影坛地位论,刘德华是四位中的排头兵,郭富城紧随其后,黎明因为金马影帝加持位列第三,张学友暂时居末。这不是演技的比拼,这是影坛地位的排位,若论演技,相信朋友们会在张学友、郭富城与刘德华之间争执不下。
除去这些,四大天王在很多领域都会有比较,比如在慈善、投资、情史、黑料、综艺等多方面,这些是天王们综合影响力的“伴侣”,但不是“主料”,在此不做赘述。
什么事物都有它的一体两面,对于四大天王也一样,有朋友在个人发表后表达过对那个时代的怀念,也有网友对提及这四个人感到厌烦,因为他们觉得时代变了,这四位已不是当今娱乐圈的“风流人物”,不再“独领风骚”了。
诚然,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王者。但做一个假设,如果当年没有四大天王出现会怎样?会不会有更优秀的天王巨星替代这四位?一代人的青春记忆里会不会有更美好的怀念对象和情愫寄托呢?
我庆幸,我经历过那个时代,四位天王给过我养分,那些美好记忆陪伴个人从青春走向男人四十。
文章系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具权威,不喜勿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