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工作方案(四招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

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工作方案(四招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1)

脱贫户郑爱香变身职业菜农,喜获丰收。

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工作方案(四招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2)

延周百合花公司帮助44户贫困户代种百合,8户贫困户变身职业花农。

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工作方案(四招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3)

谢广荣带领贫困户种菜脱贫致富。

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工作方案(四招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4)

贫困户郑国进通过技能培训养羊脱贫。

核心提示: 脱贫攻坚越到最后时刻越要响鼓重锤。如何解决贫困户没技术,收入仍然偏低、不稳定的问题?如何建立长效增收机制?针对这些问题,周宁县各乡镇以产业发展为抓手,在治本造血、补短强弱、扶志扶智等方面下功夫,通过四招激发了贫困家庭的内生动力、提升了贫困群众的精气神,让贫困户高质量脱贫不返贫。

一技在手,脱贫不愁

春色关不住,复工农作忙。

在周宁县纯池镇纯池村,昔日贫困户徐华正忙着给葡萄园除草。2016年,37岁的徐华因为动手术,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妻子还得照顾尚且年幼的孩子们,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因此他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身体渐渐康复之后,徐华种了5亩葡萄,几乎所有的精力和资金都投入进去,却因为种植技术不成熟、管理不过关导致收成不佳。

“没钱赚,心里急得很。后来我连续三年参加镇举办的种养殖技术培训班,学习了葡萄种植及养鱼技术,第二年的收成就好了起来!”徐华说,之后,他还跟着当地种植大户徐守臻种植牛大力,现在他不仅种有9亩葡萄、3亩牛大力,还养鱼,收入一年比一年高。村里一大半的村民都参加了培训,涌现出不少“一技在手”或“一户多技”的脱贫户。

浦源镇龙住院村的叶先存养殖80多头黄牛,一跃成为乡镇养殖大户。泗桥乡蔬菜种植能手谢广荣带领十余户村民一起脱贫致富。患有小儿麻痹的礼门乡仕本村李建生种植了50亩的锥栗,每年增加三四万元的收入。

在开展全方位、靶向性的技能培训的同时,许多乡镇鼓励当地龙头企业、合作社给贫困户提供绿色通道,送技能、送培训、送岗位,让贫困户变成新型农民。浦源镇上洋村延周百合花公司免费为8户贫困户提供种植技术培训,帮助他们转型成为职业花农;国家级蔬菜示范园李墩镇云埔专业合作社与李墩镇际会村等7个村签订合作协议,17户贫困户变身职业菜农。

代养领种,享受分红

技能培训让有劳力的贫困户靠双手绘出新生活,但劳动力缺乏、身体残疾的贫困户怎么办?狮城镇则开出了代养领种这一招。

不久前,周宁县狮城镇城西社区1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领取了2019年度猕猴桃基地3万元分红款。2016年初,该社区采取“党支部 合作社 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社区出资10万元入股20%,与种植专业户李佛朝联合成立周宁县鑫阳红心猕猴桃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猕猴桃50亩,并将社区因病致贫、劳动能力较差或者有儿女但无能力赡养的1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合作社帮扶。种植、管理、销售都由合作社负责,市场越好,贫困户分红越多,市场不好的时候给参与的贫困户保底收益,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还可以到合作社务工。

“我认种了20多棵猕猴桃。前三年共领到6000多元,今年领到1875元。”79岁的林兴存开心地说。林兴存和老伴年龄大,儿子患有精神疾病,两个孙子还在读小学。2016年2月他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入股领种鑫阳合作社猕猴桃。镇里还为林兴存安排了公益性岗位,年收入1.5万元,两个小孩每年可享受2000元教育扶贫。

浦源镇则对接周宁县鸿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38户贫困户代种香菇并提供就业岗位;与延周百合公司达成协议,帮助44户贫困户代种百合花。

代养领种,收益联结,成功解决了贫困户后顾之忧。

电商帮扶,触网向前

今年初受疫情影响,不少贫困户农副产品销路困难。

七步镇八蒲村脱贫户许传堂本想着200多只鸭子能在春节卖个好价钱,没想到遇到疫情卖不出去。

正在许传堂一筹莫展的时候,七步镇干部迅速与县扶贫办对接,与“小农大事”及“印象周宁”电商平台联系,帮助许传堂触网销售,很快便卖了100多只鸭子。“多亏了这些干部和电商平台,要不然我继续饲养下去,养殖成本增加,自己又舍不得吃,压力太大了。”许传堂说,现在电商平台还与他建立长期产销合作关系,接下来的销路也不用愁了。

疫情期间,与许传堂一样,通过“小农大事”“印象周宁”电商平台销售农副产品的贫困户有24户,销售农副产品总价值11万元。与“小农大事”“印象周宁”不同的是,“日有喜”精准扶贫惠民服务点则帮助贫困户解决进货问题。

每天清晨,纯池镇禾溪村贫困户许模敢盘点货物后,就在“日有喜”电商平台下单补货。“开店已经一年多了,每个月收入约5000元。”许模敢笑着说。今年30多岁的许模敢身患重病,每周要做透析,劳动能力受限。他所开的店铺,依托“日有喜”电商平台,通过网络下单,配送到家,销售日用品。

贫困户开小店铺,由政府提供保证金即可得到企业提供的货架等,供货企业还以低价直接供货到惠民扶贫点,并定期做好产品更新更换。开业前半年,企业每月以产品形式让利500元给贫困户,多重保障让这些扶贫惠民服务商店更容易成功。目前,已有69个“日有喜”精准扶贫惠民服务点在周宁县9个乡镇设点。

内外联动,合力攻坚

4月7日,在纯池镇纯池村,贫困户徐林华正在自家茶园采摘茶叶,采完茶叶他便匆忙赶回家喂养兔子。“这段时间,锥栗园不用收拾还会轻松一点,不然我更忙。”徐林华说道。

今年43岁的徐林华一家有6口人,父母年迈体弱,每年的医药费得几万元,孩子还在上学,全家的经济来源只依赖他一人。2016年,他家被列为国定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了帮助徐林华家摆脱贫困,政府帮助他小额贷款5万元发展产业。徐林华种了5亩茶叶、5亩锥栗,还养了兔子,并在村里开了小型母婴用品店,于2017年实现脱贫。

“科技特派员经常来实地指导,我的种养技术才能快速提高,兔子最多时有80多只,现在卖了60多只。”徐林华说,现在光靠这些产业一年可增收8万余元。

域内力量重拳聚力,域外力量也来添砖加瓦。

除了帮助发展产业,徐林华还受益于域外企业而成功搬入新房。2017年,徐林华家因为造福工程得以与另外25户贫困户在纯池村造福新村建造新房,但临近春节时,由于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该造福工程安置房建设进度缓慢。为让贫困户如期愿搬进新家过春节,福建建工集团公司迅速调派施工力量援建,几天时间就无偿为26户贫困户加盖房屋第二层并建设围栏。“发展产业政府帮,盖房子企业帮,产业、新房都有了,我得更加努力才能对得起各方的帮助呀!”徐林华感激地说。

内外联动取得的扶贫成果可不是纯池镇独有。周宁上海商会、周宁泉州商会筹备组、上海市宁德商会分别与七步、玛坑、李墩等乡镇贫困户结对帮扶;恒力石墨烯科技产业集团认捐项目资金1130万元,用于紫竹村脱贫攻坚社会事业建设;深圳市新岚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认捐项目资金500万元,用于浦源镇仕洋村休闲乡村建设,资源得到有效整合,也让各乡镇逐步形成内外联动的长效扶贫大格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