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五凤岭深山悬崖铁索桥(贵州85岁老人花36年时间)
"倦怠乃人生之大患,人们常叹人生暂短,其实人生悠长,只是由于不知它的用途"法国浪漫主义诗人阿尔弗雷德如是说道。
一个人能终其一生、辛勤努力,只为成就一件事、造福一方人,那他就是值得敬佩和歌颂的。一个心怀天下、切实为百姓着想的人,身体力行地践行着"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又怎能不令人仰慕、为之动容?
清渠缓缓流淌浸润心田崇山峻岭、千里绵延间苍翠一片,远远望去却能看见,一条玉带于悬崖峭壁间盘旋缠绕。那是一条穿越重重高山,翻过道道绝壁,绵延数公里的一条清渠。汩汩清水在其中缓缓流淌、"润物细无声"地哺育、滋养着沿途村民。
这条令人瞠目结舌、盘桓在深山绝壁间的清渠,是村里的老支书黄大发带领村民一起,辛苦奋斗整整36年出的成果,因此这条清渠也被命名为"大发渠"。
1995年,这条令人称奇的"救命渠"顺利完工。这条耗费了无数人心血的清渠,正出自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草王坝村的全体村民之手,而带领他们完成这一壮举的村支书黄大发,也是真正值得我们为之肃然起敬的人。
"大发渠"全线能顺利通水,代表着草王坝村的命运将被彻底改写。它的成功开通意味着,上百户村民的人畜饮水难题可以被迎刃而解,草王坝村的农作物将从此旱涝保收,"春雨贵如油""靠天吃饭"的无奈与悲哀将会永远结束。
如今的老支书黄大发,终于可以欣慰地笑了。他沿着清渠缓缓前行,能看到荒山野坡变成无数肥沃良田;能看到村民捧起清水畅饮时舒畅的笑脸,能看到孩子们在电灯下快乐读书写字的稚嫩而充实的脸庞,便觉得此生无憾。
出生苦难却能干劲十足苦难,似乎是磨砺一个人成长的最好"试金石"。黄大发自小便父母双亡,是穿百家衣、吃百家饭才茁壮长大的。但生活的苦难并不能摧毁一个人的意志,从他的自述中我们可知一二:"我始终晓得,只有跟着我党走,人民才会有出路!1958年,我被养育我的乡亲们推选为大队长。我知晓只有改变,才能带领大家致富,才能让家乡有出路。"因此,漫漫逐梦路,草王坝村开始迈出了第一步。
1959年,草王坝大队率先完成6万斤粮食的征购任务,在拔得头筹的同时引得其他村子刮目相看,还获得了县级表彰。自此,村民更加坚定信念,紧跟着大队长的步伐,向美好富裕的生活迈进。
1959年11月,黄大发终于可以紧握右手拳头,在党旗面前庄严宣誓,无比自豪又斗志昂扬地加入我党。面对鲜红的党旗、严肃的场面,黄大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这一天晚上,他辗转反侧、激动不已,决心以一个党员的身份,毕生为百姓和国家奋斗!
正是因为黄大发深知党和人民群众培养他,是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发挥带头模范作用,黄大发才想知恩图报,做出一番成就。他为自己定下带领村民建渠、修路、通电的三大目标,想要使贫穷落后的草王坝村彻底改头换面。
悬崖陡壁谱写奋斗诗篇
贵州多高山峡谷地貌,这个外人很少知晓的小村庄正好就位于这种地貌之上。"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一年四季包谷沙,过年才有米汤喝",这首令人读起来为之心酸的顺口溜,正是对这个村庄1995年前的真实写照。
因为村里不通水,全村老少便只能靠天赏饭吃。自给自足都困难,更别提生活富足、过上幸福小康生活了。贫困村,成了这个村子摘不掉的帽子,也成了当年的大队长黄大发心头一根刺,扎得他心如刀割、夜不能寐。
因此,19世纪60年代初,黄大发终于下定决心,要拔除心头的那根刺,要让村民真正痛快地喝上一口水。然而,谁也不曾想到,这条"救命渠"历经千难万险、几度中断,整整耗费了36载光阴。
最初,修渠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要应对恶劣的地质条件,悬崖峭壁实在难以施工,并且当时的技术条件不足、物质极度匮乏、缺少专业勘测和作业工具,村民们只能用黄泥来铸造渠壁,测量校准也只能依靠肉眼。这样勉力而成的水渠看着都摇摇欲坠,水一冲更是脆弱不堪,根本无法使用。这样屡修屡坏的十多年,渐渐磨灭了村民们当初修渠的激情。
直到1989年,责任感极强的黄大发历经岁月蹉跎,却还是初心不改。他不服输,奔走80多公里山路,到县水利局找到黄著文副局长,向其争取修渠项目。面对气喘吁吁、狼狈不堪却坚定万分的村支书黄大发,看着他磨破的布鞋和衣衫,黄局长感动地热泪盈眶,尽全力帮助修渠项目成功立项。
中断的水渠又一次开工了。这次虽然有了专业的施工队相助,但开渠工作仍然艰苦万分。整条渠道的贯通要穿过十多条山崖峻岭,而村民们只能用血肉之躯咬牙向前,利用手中简单的锄头、钢钎、背篓等工具进行开渠。
修渠过程中,黄大发身先士卒,始终冲在修渠第一线。连专业施工队都望而却步的陡崖,黄大发二话不说便系上缆绳、翻下悬崖,以自己的行动鼓舞修筑工作继续开展。就这样,在施工队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在无数千锤万凿后,水渠长度一点一点的不断增加。
在克服重重困难后,1995年,这条由黄大发带领300多名村民修建的,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共计9400多米的"救命"渠终于竣工。这条途径3个村、翻越3座山,跨过9道崖的"大发渠"终于能够"舒畅"地盘桓在崇山峻岭间,为整个村子带来生机与希望。
功绩卓著依旧初心不改修渠工程才结束不久,黄大发又想继续为村民干实事。1995年春节刚过,他又开始带领大家修路,充分利用县里专项补助资金,有了之前修渠成功的激励,大家热情满满,修路工作进行的热火朝天,长达4公里的公路很快便被铺通。
路修通了,黄大发又琢磨着让村里通电,让家家户户都能感受光明的事情来。1996年,草王坝村通电工程启动。在黄大发和全体村民齐心协力的共同奋斗下,村里成功通电。1997年7月1日,当全体村民齐聚一堂、共同观看回归庆典时,黄大发感到无比满足:当年承诺的三件事我都做到了,我终于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我的任务。
这位在村里工作40多年,勤恳踏实、始终不忘初心和使命、坚持以身作则的老干部,退休后仍不忘总结村庄现存的问题,仍不忘思考村庄今后的发展方向。外出参观时受到其他村庄启发,回来便建议村里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种植胡柚来提高村民收入。
正如《感动中国》给85岁的黄大发的颁奖词那样:"一汲清泠水,高风味有馀。他36年为梦想跋涉,僵直了手指,沧桑了面孔,但初心不变。"黄大发的身影虽然清癯瘦弱,不再如当年挺拔,但依旧神采奕奕。他依旧满怀着当初对着党旗宣誓时,那炽热的激情和勇气。世间没有令人长生不老的法宝,如若真有什么能让人心不老,便只有那份坚定而忠诚的信仰。
文/竹昂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