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后一名状元是谁(明朝一位状元的殿试考卷写了什么)

费宏(1468年3月20日—1535年11月14日),字子充,号健斋,一号鹅湖,晚号湖东野老。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广信府铅山县(今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河口镇烈桥)人,明朝中期政治家、内阁首辅。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费宏进士第一,即为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后历左春坊左赞善、左谕德兼翰林院侍讲、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侍读、礼部左侍郎、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为官四朝,三入内阁,官至内阁首辅,先后辅佐明武宗(朱厚照)、明世宗(朱厚熜)近十年。中间遭到谗言诽谤,辞职回乡,但最终还是建功立名而死。嘉靖十四年(1535年),费宏去世,享年六十八岁,获赠太保,谥号“文宪”。

成化四年二月二十六日(1468年3月20日)午时,费宏生于江西广信府铅山县仁义乡横林之孝友堂。

成化九年(1473年),费宏六岁已开始了刻苦的学习,其父亦把自己未能实现的科举愿全部寄托在儿子身上,督学甚严,又择陈受诲执教。成化十二年(1476年),九岁费宏学业大进,已能连缀字句而成文章,侍五叔雪峰先生就学于含珠山。

成化十九年(1483年)春,十六岁费宏与五叔费瑞同讲学含珠山。八月,费宏以书经与五叔费瑞同领江西乡荐,首开横林费氏叔侄同榜之先。年底,费宏与五叔费瑞同北上京师赴礼部试。

成化二十年(1484年)二月,十七岁的费宏与五叔费瑞参加会试,都未考中。二伯父费瑄通过彭时的关系,让费宏进入国子监读书。

成化二十三年参加礼部举办的会试,也就是只有各省举人才有资格参加的国家级考试。录取者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二月二十六日(1487年3月20日),会试揭榜,20岁的费宏得中第十六名。三月十五日(4月8日),费宏赴殿试。殿试,又称“御试”、“廷试”、“廷对”等,是唐、宋、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之一。殿试由礼部报预考的贡士名单,然后呈请皇帝举办殿试。殿试第一名称为状元。由皇帝出题,对策一道,以利于选择治国良才。 三月十七日(4月10日),明宪宗亲自观阅考生对策,拔置费宏为状元,赐费宏等进士及第。

在明清时,殿试程序大体如下:试前须复试,在紫禁城内的保和殿应试。复试毕,应殿试,也在保和殿。过去所说的“三榜进士”就是指会试、复试和殿试。殿试最终决定进士名次,状元、榜眼、探花为一甲。

殿试只考策问,应试者自黎明入,历经点名、散卷、赞拜、行礼等礼节,然后颁发策题。制策题目,清初用时务策一道,题长二、三百字,所询一二事;康熙以后,题长达五、六百字,甚至千字左右。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 ,改由读卷大臣密议八条中圈出四道为题。策文不限长短,一般在2000字左右,起收及中间的书写均有一定格式及字数限制,特别强调书写,必须用正体,即所谓“院体”、“馆阁体”,字要方正、光圆、乌黑、体大。从某种角度来看,书法往往比文章重要。费宏在一个白天就写了5000余字的论文,而且还要用馆阁体正楷大字誊抄,不能出现一处涂改,这简直神了!

明朝最后一名状元是谁(明朝一位状元的殿试考卷写了什么)(1)

【明朝赵禀忠状元卷】

殿试只一天,日暮交卷,经受卷、掌卷、弥封等官收存。至阅卷日,分交读卷官8人,每人一桌,轮流传阅,各加“○”、“△”、“\”、“▎”、“×”五种记号,得“○”最多者为佳卷,而后就所有卷中,选○最多的十本进呈皇帝,钦定御批一甲第一、二、三名即为状元、榜眼、探花,一甲三人称“进士及第”,又称“三鼎甲”。二甲若干人,占录取者的三分之一,称“进士出身”,二甲的第一名称传胪。三甲若干人,占录取者的三分之二。最后由填榜官填写发榜。一甲三人立即授职,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费宏在策论引用了皇帝的原话:“朕将亲览之”。说明了费宏确实是皇帝亲自选拔的状元。

明朝最后一名状元是谁(明朝一位状元的殿试考卷写了什么)(2)

【清朝最后一名状元刘春霖的殿试卷】

乾隆和同治版的《铅山县志》均收录了费宏殿试的策论全文。全文共5010字。县志中没有说明费宏此次殿试的题目,但从文章内容猜想,可能是以《诗经·大雅·凫鹥》引出题目,论述国家治理创业和守业、法与勤的关系。

因为原文没有标点和划分段落,本人不揣浅陋,加以标点和分段,便于阅读。古代文章书写有严格的格式规定,如出现有关皇帝的称谓,都要竖写顶格上方,比其它文字高出两个字以上。殿试试卷作者称“臣”,要以小一号的字书写,前面还要空出两个字的位置。因为现在都是横排的文字,这些我都省略了。

文章是比较浅易的文言文,我只是在比较重要的文字后加蓝色字注释,有错误的地方敬请批评指正。草绿色字体为段落内容说明和提要。费宏履历源于网络资料整理。

明朝最后一名状元是谁(明朝一位状元的殿试考卷写了什么)(3)

【北京故宫保和殿】

费宏殿试策

【1487年4月10日】

谨对:

臣闻帝王之御天下也,有致治之道,有保治之道。致治之道存乎法,保治之道存乎勤。非法无以维天下之势,非勤无以守天下之法。故创造丕【“大”的意思】国者必立法,以贻孙谋;嗣守鸿业者必忧勤,以绳祖武。曰纪纲,曰礼统,曰制度,皆法之具也。而兴滞补弊,则勤之实尔。创之者以法,则国势尊严,而有以成长治之业;守之者以勤,则法度修举,而有以跻致治之休。帝王御天下之道,夫岂有外与此乎?夏、商、周之所以卓冠千古,以其创之者其法善而守之者,其志勤也。汉、唐、宋所以不逮者,庸非创之者其法有未善,而守之者其功有未至欤。

【这一部分是全文的总领,提出了中心论点:创业者必立法,守业者必忧勤。夏商周创业和守业都很成功,汉唐宋创业立法也成功,但守业不勤。】

恭维陛下年当鼎盛,运抚盈成,眛爽临朝,惟祖宗之法是遵;甲夜视事,惟祖宗之法是鉴。临御以来,于兹二纪,贤才皆以举用,海内皆以无虞。保治之道,盖已默得于圣心之妙矣!犹不自足,乃于万几之暇,廷集多士,咨诹治道。首举三代,汉、唐、宋之创业者,而欲闻其纪纲、体统、制度得失之详;中举三代,汉、唐、宋之守成者,而欲究夫奋励有为、功业可称之实;末复以祖宗列圣之所以创守为言,而虑夫成法之弊,且惓惓以祖为念,期于吏称民安,朝廷尊而海滨服,风雨时而嘉祥至。臣伏而读之,有以见陛下知创业之惟艰,守成之不易,而欲保熙皞之治于无穷也【熙皞,xī hào,意思是和乐;怡然自得】。臣请稽之经订之史,按之当今之务,为陛下陈之,陛下幸垂听焉。

【文章开头写了一些恭维话,赞誉皇上治国有成,仍然礼贤下士,日理万机之余,仍重视举子策论试。以上加粗的字,可以看做是全文的提纲,或者说如同论文提要。理解这些文字,也就理解了全文的论述结构和大体内容。简单一点说,费宏本文的主要论点就是:皇帝创业(致治)之道在于“法”,守业(保治)之道在于“勤”。】

臣闻天下重器也,创之至艰,守之至艰。创之而不知所以创之之道,则无以垂治于百王;守之而不知所以守之之道,则无以保治于万世。创之之道无他焉,臣前所谓法是已。守之之道无他焉,臣前所谓勤是已。盖法者维持天下之具。故帝王创业必建立纪纲,经画体统,条陈制度,以尽天下之治,以贻子孙之谋,以为长治久安之计。自家而国,自国而天下,彼此相维,内外相制,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者,纪纲之谓也。或尚宽大,或尚严明,以此而始,以此而终,不朝文而暮质,以自溃乱者,体统之谓也。治教、礼乐、田赋、兵刑之类,所以经纬天地,黼黻【黻黼 fú fǔ,是冕服十二章花纹中的两种纹样。借指为百姓之官。】民物者,制度之谓也。然先王之法,必有偶而不起之处,故政有眊而不行。守成者欲保盈成,以跻至治,又必勤励不息,兴其滞以补其弊,然后天下之治可以施诸罔极,先王之泽可以被及斯民,而世为有道之国矣!

【帝王创业立法的重要性和立法内容,守业必须勤励。】

臣请以创之之法言之。禹之造夏有典则以贻子孙。观其文,命四敷声教,四讫则有以立乎纪纲,尚忠朴,先勤俭,则有以定乎礼统。至于建官二百,内辟三千,设六师以讨罪,辨三壤以成赋,天秩有礼,大夏有乐,教民以序,正朔以寅,其制度又无不备。禹之立法,贻谋其善如此。夏之治安,于此乎至矣。汤之造商,昭大德以裕后昆,观其肇修人纪,而九有有截,则纪纲以立,代虐以宽,而兆民允怀,则礼统以定。至于建二相以总百官制,官刑以儆有位公田籍而不税,大辂质而得中,国老养于右学,庶老养于左学,其制度亦无不备。汤之历法,贻谋其善如此,商之治安于此乎至矣!若夫周之文武,启佑后人,咸正罔缺,风化基于关雎,内庭属于冢宰,枢机周密,有以为四方之纲,明德而不敢忽,慎罚而不敢滥,仁爱忠厚,有以为一代之体。其建官也,六卿分职;其制刑也,三典诘姦。田赋有乡,遂都鄙之殊;军职有乡,遂邱甸之异。语礼乐,则五礼以节民性,六乐以和民情。语教化,则三物以与贤能,四术以造俊秀。制度之备又何如也?周之治安,何莫而不本于立法贻谋之善乎?

【以夏商周三代创业之初,重视立法为例,说明立法的必要。】

下逮汉、唐、宋创业之君非不欲致治如三代也,但其法有未善耳。

汉之高帝,大封同姓,委任大臣,以规模为纪纲,约法顺民,扫除烦苛;以宽仁为体统,命萧何次律令,命叔孙通制礼仪,章程定于张良,军法申于韩信,所以贻谋者,又有制度矣!然大纲虽正,而不能无杂,霸之非大礼,虽宽而卒不能除。刻急之令,庶事草创,而井田不复,学校不兴,礼文多阙,而正朔不改官名,不定则其法不能以皆善也。

唐之太宗,除乱致治,八方宾服,庶乎知立国之纪纲;屈己从谏,仁心爱人,庶乎知为政之体统;以职事任官,一尊本任众,以租庸任民,以府卫任兵,礼制于房玄龄,乐作于祖孝孙,六学有领,五刑有覆,所以贻谋者,又有制度矣。然内多惭德,渐不克终。来诤臣之疏,法度之行,礼乐之兴,拟之先王,未备田畴之制,庠序之教;拟之先王未详,则其法不能以皆善也。

宋之太祖,以忠厚廉耻为纪纲,而五事之美,千古所无;以偃兵息民为体统,而五季之弊,一朝顿解;两抚台谏之官,总察有方;三衙四厢之兵,简阅有道;幸学有赞,均田有令,而教养之法可观。温叟制礼,和岘制乐,而礼乐之文可取,又有制度以贻谋矣。然宗室则无选举教训之实,宿卫则聚卒伍无赖之人;官司之课试不严,学校之作成无要,兵士每杂于疲老,农民常苦于征徭,其法又岂能尽善哉!

由是观之,则圣策所谓纪纲、体统、制度,得失之详,可得而知矣!

【以汉唐宋三朝开国为例,说明立法要“善”,三朝立法均有不善之处,所以不能大治】

臣请以守之之勤言,夏当有扈违命之时,三正怠弃,五行威侮,禹之法不能无偏而不起之处,启则敬承继禹之道而奋励有为,兴滞补弊。召六卿以行天讨,申赏罚以肃人心,卒使民被先王之泽而讴歌有归,有夏盈成之治,以勤而保矣。商自盘庚既没之后,刑罚僭滥,荆楚叛背,汤之法不能无偏而不起之处也。

高宗则监(鉴)于先王成宪而奋励有为,兴滞补弊,求良弼【贤良的大臣】以代王言,衰荆旅以昭殷武,卒使民被先王之泽而小大无怨,有商盈成之治,以勤而保矣!

至若周自厉王之烈,上帝板荡,下民卒瘅,文武之法不能无偏而不起之虞矣!宣王由是奋励有为,兴衰拨乱,车攻复古,明文武之功业,六月出师,复文武之境。士卒使王化大行,流离还定,周之盈成何?莫非保于兴滞补弊之勤乎?

【以夏商周守业之勤为例,简要说明勤能“兴滞补弊”。这四个字在文中多次提及,说明勤政的意义,也有可能这四个字是出题中的关键词。】

下逮汉、唐、宋守成之君,非不欲保治如三代也,但其勤有未至耳。汉之宣帝光武,庶几法祖之君也,或承武昭虚耗之弊,而综核名实,信赏必罚,或鉴西京不竞之祸而明慎政体,总揽权纲,其兴滞补弊之功烈,有可称者。惜乎神爵之后,颇尚荒唐,建武之中,竟行封禅,则其勤有未至焉。唐之玄宗、宪宗,庶几法祖之君也。或革前朝权戚之弊而励精政事。开元之际,几致太平,或惩德宗姑息之祸而纪律毕张。元和之初,威令复振其兴滞补弊之功业,有可称者。惜乎天宝之末,嗜欲滋生,平蔡之后,侈心遽动,则其勤有未至焉。若宋仁宗承宫闱专政之后,裁抑侥幸,锐意太平;神宗当累朝委(同“萎”下同)靡之余,勤俭有为,励精求治,亦可谓善。法祖宗而兴滞补弊之功业有足称者,惜夫一则仁柔有余而刚断不足,一则听言太广而进人太锐,其勤又岂能至哉?

【以汉唐宋三朝守成之君不勤政为例,说明创业之后的勤政重要性。】

由是观之,则圣策所谓奋励有为、功业可称之实,可得而知矣。大抵三代之法,尽善尽美,故其子孙有所据依而为治也,易至于政敝,然后变其小节,而其大体卒不可易。汉、唐、宋之法,不过因陋就简,以苟一时之近功,其善者常寡,而不善者常多;其善者常小,而不善者常大。立之未几,而弊已随之。后世之君,区区修补,百孔千疮,随乱随失。虽欲言治,皆苟而已。

【这段是上述论证内容的小结归纳,作者认为立国之初,大约三代国君都能做到尽善尽美,但后代国君没有奋斗精神,渐渐懈怠,于是国家弊端,积重难返。】

恭惟高皇帝(明太祖朱元璋),混一区宇,建制垂宪而法之贻于后者,至精而至备。文皇帝(明成祖朱棣)定鼎两京,訏谟定命而法之,光于前者愈盛,而愈彰请举其大者,言之宫闱。雍肃而无出阃之言,左右忠勤而谨戴盆之戒,任府部为股肱而事权不紊,倚䑓谏为耳目,而国论有归,宗子分封以广维城之助三司,并置以革藩镇之专内,而正天下之大。谊外而严天下之大防,则纪纲之善无异乎三代矣。治本人情而广孝弟之化,仁同一视而无南北之殊。施猛政以济宽,用重典以平乱,惠鲜鳏寡贫墨之,加害者必惩。怀保小民,豪强之凌暴者不贷,则礼统之善无异乎三代矣。至若审言立铨选考课之方,育才设学校科目之典;财以足国,而赋税漕运有其经;兵以卫民,而番上分屯有其备;礼仪有式,宴享有章,而和敬之风,以著令教于先,律齐于后,而钦恤之意攸存,则制度之善,又无异乎三代矣。

祖宗之所以创业者,其法既善,自是而后,若昭皇帝之励志图治,推诚任人;章皇帝(明宣宗朱瞻基)之偃武修文,五伦攸叙;睿皇帝(明英宗朱祁镇)之乾纲独断,克复旧物,莫不以勤而继守之。传至陛下(明宪宗朱见深),又能绍列圣之忧勤,守祖宗之成法,期民乐于熙皥之治者,盖已百二十年,虽三代治安之长久,不是过矣。圣策乃谓治极而弛 ,理势自然,祖宗之良法美意,岂能悉只承而无弊?臣知此固圣人忧勤不已之心,臣敢不俯陈狂直,一副圣心之万一乎?

【作者以当今明朝六代国君为例,赞扬了明朝立国一百二十余年长治久安。最后一句“臣知此固圣人忧勤不已之心,臣敢不俯陈狂直,一副圣心之万一乎?”承上启下。意思是:我知道圣君都有忧勤之心,担心国家治理不当,所以我也斗胆直言,或许能符合陛下的一点点担忧。以下就建议守业要忧勤。】

臣惟法之立也,本无不宜法之行也。始有其弊,因其弊而救之,则存乎其人。古人有言曰:“救弊者莫如修德”。又曰:“救弊者莫如贵实”。臣愚,窃谓今日救时之急务,亦惟修德贵实,益致其勤而已。盖德者,法之本也。德之修,万一有不慎,则其流之弊,必至于纵欲。以败度譬之人,伤其气而寒暑易侵。木伤其根,而风雨易折。法虽具也,亦徒法而已矣。实者名之,主也。实之责,万一有不覈,则其流之弊,必至于欺谩。以成风譬之,抟土为舟,不足以利涉;画地为饼,不足以充饥。名虽美也,亦虚名而已矣!故以舜之重华协帝,而伯益犹以罔失法度为言,以舜之庶绩咸,而皋陶乃以屡省,乃成为戒正以无虞之世,具修德责实之功,不可少怠耳。

今陛下防非窒欲,恪守旧章,任贤使能,深明黜陟,所以修其德而责其实者,固不可以有加矣。而臣子之心,每以有加无已而望陛下,此臣所以勤为献也。况我祖宗之法,莫不以勤而创之。臣尝观祖宗之谕近臣有曰:“朕念创业之艰难,日不暇食,夜不安枕。”又曰:“人君日理万机,怠心一生,则庶务壅滞,其患不可胜言。”又曰:“天下之大,庶务之繁,岂可使须臾怠惰,一怠惰则百度弛矣。” 凡此皆勤之准的也。陛下既知惓惓以法祖为念,又可不法祖宗之勤乎?臣请以勤之说为陛下别白而重言之。

【以明朝历朝先王的警言说明治国要效法祖宗勤勉。】

夫君者,天也。天惟聪明、刚健,勤而不息,是以其光为日月,其文为星辰,其威为雷电,其泽为雨露,而万物之宰于动者,各得其职。天之行也,一息有不继,则运动无常,而不能以宰万物矣!人君之御天下以其能,宪天聪明,礼天刚健,而惓惓焉勤励不息也。一或怠焉,则德有不修,实有不责,先王之法,委靡废弛,日趋于弊而已,又安能保天下之治哉!臣愿陛下所其无逸罔,或不勤宪天之聪明,以为聪明礼天之刚健。一念之萌,必谨而察之,曰:此于吾法得毋有所害乎?一令之出,必反而思之,曰:此于吾法得无有所紊乎?无所害也,无所紊也,然后从之,不然不敢从也。如是则人欲净尽,天理昭融,圣德益修。而所以补弊者,有其本矣!由是条天下之事,其大者有几;表天下之人,其可用者有几。鸡鸣而起,曰:吾今日为某事,用某人。他日又曰:吾为某事,其事果济矣乎?所用某人,其人果才矣乎?事果济也,人果才也,然后已之,不然不能已也。如是则为之而成,革之而服,名实相须。而所以救弊者,有其要矣。陛下于是二者果能惓惓焉,不违于心,则勤之实以尽内外。百司群工庶职,孰敢不仰体陛下法祖之心,奋庸熙载,恪守典训而慎行之乎?以是守祖宗之纪纲,必能开众正之门,杜群枉之路,威福得以专,而无侵挠之患;政事得以修,而无阿私之失。以是守祖宗之体统,必能存仁厚之风;行宽大之政,垂旒黈纩(皇帝冠冕的装饰,黈纩tǒu kuànɡ,指黄绵所制的小球,此处代指皇帝),而黜其聪明;藏垢纳污,而务于包含。以是守祖宗之制度,必能惜名器公用,舍以精吏治,必能重师儒,慎科贡,以正士风。理财也,必能罢无名之征,停不急之务。治兵也,必能稽私役之卒,惩贿求之将。礼乐则必能革奢僣之习,攻淫哇之声;刑政则必能除惨刻之科重;威富之罚将见,滞无不兴,弊无不补。今日之急务,无不治良法美意,可以祗承而无偏失,不举名存实爽之议。由是而吏称其职,由是而民安其业,由是而朝廷尊而海滨服,由是而风雨时而嘉祥至。凡陛下所期无不如志。可以保盈成于万世之久,可以跻至治于三代之上矣!区区汉、唐、宋之功业乌足言哉!

【这一部分是全文的重点,论述了国君勤勉的内容、方法、意义。最后说明。当今的“急务”不是没有很好的法律制度,国家的治理也完全符合当今皇帝的愿望,如果能保持下去,完全可以超过三代之上以致万世之久。】

陛下之所以策臣者大略如此,而于其终,复策之曰:诸生学古通今,有志于用世者,其各直述以对,无有所隐。且宠之以“朕将亲览之”一言。臣荷陛下生成之德,沐陛下教养之恩,承问而对臣之职也,直言无隐臣之忠也,况陛下导臣而使之言哉!

【这段是全文的“尾声”,阐述皇帝殿试众考生的原因,理解陛下的愿望和感激陛下“亲览”试卷的恩德,所以作者才敢于直言进谏。】

臣复有一言以为陛下献者,惟欲陛下终结此勤而已。昔周公之于成王,有无逸之戒;宋璟之于玄宗,有无逸之图。二臣之言,初非有异;二君之治,乃有不同。盖成王听周公之言,而无间故。卒致凫鹥之休。【《凫鹥》是《诗经·大雅》中的一首,唐代孔颖达注:“《凫鹥》诗者,言保守成功不使失坠也。致太平之君子成王,能执持其盈满,守掌其成功,则神祇祖考皆安宁而爱乐之矣。故作此诗以歌其事也。”因此,“凫鹥之休”是周代天子祭祀的歌,讴歌太平盛世。休,快乐的意思】玄宗(唐玄宗李隆基)用宋璟(唐朝名相)之言而不终,故卒成天宝之祸。是则人君之治,莫不兴于勤而废于逸。人君之勤鲜克善于始而慎于终,此前代彰灼著明之效,有国者不可以不慎也。伏愿陛下以成王为法,以玄宗为戒,以臣之言为不欺,慎终如始,不敢逸豫,则祖宗之法有不难守,天下之治有不难保矣!臣之幸也!宗社之福也!天下万世无疆之休也!

谨对。

【在上文的铺垫之下,作者最后以周成王和唐玄宗为例,殷切希望当今陛下像周成王接受周公“无逸”的建议一样,善始善终,不贪图安逸享受。不要像唐玄宗李隆基那样虽然开始接受了宰相宋璟勤于治国的建议,但不能够坚持,最后出现“天宝之祸”。国家治理“兴于勤而废于逸”,如果陛下“慎终如始,不敢逸豫”,国家就会长治久安,永享太平。这是我的大幸,也是我宗族的大幸,更是千秋万代的国之大幸。作者言辞恳切,有理有据,论证周密,结尾堪称“豹尾”。全文结构逻辑清晰,详略得当,略写创业,重点写守成,论证勤能治国的道理。最后水到渠成,建议当今圣上勤而无逸,可保祖业千秋万代。】

读费宏殿试策

鹅湖山人

蟾宫折桂四朝卿,费府簪缨列队行。

策论法勤椽当笔,文谈创守字如兵。

五千小楷珠玑重,万卷诗书纱帽轻。

一怒冲冠辞首辅,烈桥处处可闻莺。

【注】颔联解释:费宏殿试策论的中心论点是国家创业在于“法”,守业在于“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