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寨现状和小岗村对比(塔山村没院墙长虫盘在锅盖上)

2020.7.21./「原创首发」作者:任为民/编辑:窦文彬 杨永辉

大寨现状和小岗村对比(塔山村没院墙长虫盘在锅盖上)(1)

鸣犊街道塔山村,既没有水塔也没有铁塔,村里也没有一个姓塔的,那为什么叫塔山村呢?这得从该村的地理位置说起。

塔山村位于风凉原中部库水岸畔,南靠终南山,北临汤、库2水交汇处嘴头村。600多年前从山西大槐树下来了姓李的兄弟3人,在此建起了3个砖瓦窑,以烧砖瓦为生维持生活。又在原畔挖了好几孔窑洞定居下来。兄弟3人娶妻生子,人口逐年增多形成了一个小村子。随着时间的转移,人口不断增加,兄弟3人把村子分成南、中、北3份,各居一份。至今村里还把村南称南份,村中称中份,村北称北份。

风凉原长约7公里,中部宽约4公里,故而又叫八里原。海拔600——700米。塔山村靠原而居,多次遭遇滑坡,估人称其村为塌山村。后人觉得“塌”字不太吉利,才改名为塔山村。

塔山村北边有1座古庙叫移山庵。据说八里原上有一座庙因滑坡倒塌下来,村上的人担心滑坡事件再次发生,修此庙以求神灵保佑。村子南北走向,南宽北窄,为使其南北平衡又在北边修了一座無量庙。村民为了避免天灾人祸,求得吉祥平安,把希望全寄托在神灵身上。

新中国成立前,全村仅有64户320人。住的是土窑洞,连院墙都没有。走的是羊肠道,吃水得从原下的泉里往上挑。住地荒凉,贫困交加。人们都说:“塔山村靠的是原,吃野菜没有盐。塔山村没院墙,长虫盘在锅盖上”。村民为维持生活只好给地主拉长工,打短工或者跑南山。

跑南山就是从城里买些盐、糖等生活日用品担到山里去卖。路途遥远来回得四五天。若逢雪雨天就得住店等到天晴才能走。那叫纳窝子,跑一趟就得十天半月。在这日子里,家里的老婆孩子就得断顿饿肚子。

尽管生活拮据,还常常遭遇到土匪的抢劫。为了自卫保安,以李志杰为首组起武术队。李志杰倾其家产刻苦习武,武功超群担任武术教练,武术队员增加到20多人。李志杰先后参加过省市武术比赛。1957年参加武术比赛荣获一等奖。上世纪70年代被8150部队请去当武术教练,官兵评价颇好。村民受到武术队的影响,习武健身目的明确、兴趣大。

新中国成立后,村子走农业集体化道路,组织起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坚定了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调动起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村民响应党中央“农业学大寨”的号召,平整土地,兴修水利,把去原上的陡坡路拓宽修缓了。还整修了村北通往嘴头的1条土路。

上世纪80年代,村民遵照党中央改革开放的指导方针,贯彻执行了土地包产到户、责任到人的政策,大大调动了村民们的生产积极性。精耕细作,科学种田,因地制宜,粮食产量年年加翻。稻田面积最大,所产的大米颗粒饱满,远近闻名。留足口粮,剩余部分销售于省城外。村民们腰包的钞票鼓起来了。莲菜地300多亩,莲大藕肥送往市场供不应求。村民家家有了存款,户户有了余粮,开始迈步向小康。

1987年,村民告别了凄惨荒凉、时有滑坡危险的古老窑洞。在原下盖起了居民点。排排楼房整齐划一,条条水泥路宽阔平坦,大约400多米。安装了路灯,自来水通往各家各户,村民们都能吃上纯净水。

1990年重修上原去的生产路。把窄而陡的山路修得宽而缓,为村民上原收割播种提供了方便,为机械化耕作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后又同段村、晓村3个村修建了通往鸣犊的公路,全长4公里。交通方便了,经济也繁荣起来了,出外打工的搞企业的人也多了,还有当老板的,也有搞副业的。村里搞建设的村民能积极资助村里的公益事业。

村里有健身活动场所,活动器材齐备。图书室、阅览室、电教室等。计划修建垃圾台、排水渠,并设想美化村庄、绿化原坡、繁荣河道。在山坡地搞生态园林,栽花种草,培育果树林。在河道修建100亩地的人工湖,鱼塘开放垂钓。扶助村民搞大棚菜,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免责声明:图片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