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梅综艺(总制片人吴晓梅)
12月25日,由徐兵编剧,杨磊执导,吴秀波、陶虹、姜武、咏梅及张鲁一等领衔主演的电视剧《乱世书香》将在湖北卫视和山西卫视首播,消息一经网上传出,便在剧迷中疯传。《乱世书香》以传承了中国三千年文化风骨的书香世家为依托,描写了乱世中书生的骄傲,战火里文人的风骨。吴秀波称这剧是“中国近代文人成长史”。投资巨大,阵容空前,却迟迟没有播出,这部电视剧一直是行业的话题和众多粉丝眼里的迷。
《乱世书香》总制片人吴晓梅曾任中国教育电视台影视中心主任。这部戏是她在电视台工作时的电视剧作品,现已离职并成立了自己的影视公司的吴晓梅称,在过去的三年中,几乎每天在微博“未关注人私信”中,都会有剧迷询问《乱世书香》的情况。观众对一部剧这么长久的期待,既让她感受压力,也令她觉得感动。本次专访就《乱世书香》剧迷关心的问题进行一些答疑,另外,作为从电视台走出的制作人,吴晓梅也畅谈了身份转换之后的心路历程。
独舌:您之前是中国教育电视台的影视中心主任,现在是北京龙乐东方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为什么会离开电视台到市场上来?
吴晓梅:在电视台工作的十年,我主要负责两块业务,一是电影、电视剧的合作制作,包括为购剧提供审看意见。在这部分工作过程中,我们曾广泛与各种影视制作同行合作,作品有20多部,这些作品获得过国际国内的很多奖项,相对到达了某种阶段性的天花板状态,需要寻求突破。第二块业务是策划并筹建全国校园电影院线。高校师生有自己特殊的关于“值得观看的优秀影视作品”的判断标准,而当时城市商业电影院线放映的影片尚不能完全满足大学生的观影需求。市场需要一个针对高校师生的集放映,活动,文化沙龙于一体的具有整合功能的校园影视文化平台。于是从2008年我向台里申报了“全国校园电影院线策划方案”,2014年底由教育部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签属合作校园电影院线的协议,并向社会发布了消息。
作为一个专业影视工作人员,在完成了台的这些任务后,我和我的团队中部分人员带着感谢之情离开电视台,回到影视制作的一线市场,接受更大的自我挑战,也希望拿出更好的作品。
独舌:这么多年的影视制作人生涯,你怎么看待这个行业?
吴晓梅:影视行业是一个内容为王的行业。不管是资本进入的助力也好,新技术进入的包装也好,还是终端平台变化的展示手段也好,这个行业的发展根本是影视作品核心内容的精致以及核心内容被观众审视后产生共鸣。基于这样的认知,我现在的工作主要就是联合一批志趣相投的同行、朋友,一起打磨有独特风格和精致内容的作品。
对我来说,现在工作和生活已经融为一体,工作是为了热爱,经常不分白天黑夜地和同行一起聊本子,谈行业动态。在创作和拍摄工作中,也常常有进入瓶颈的痛苦、有对创作时间的焦虑、有不被理解的恐惧,但是这个过程中更多的是从创作中得到对生活体验,与观众通过作品交流的愉悦,这是影视行业最迷人的地方。
独舌:《乱世书香》是你在教育台抓的第一部原创电视剧作品,当时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开始做这样一部剧?
吴晓梅:我2004年入台到2006年经台批准建立影视制作中心,这期间做了几部电视剧,大部分是跟投。影视制作工作进入高峰期是2009年与上海电影集团合作电影《高考1977》,那时我们团队的策划、制作、宣传、发行的综合能力在同行业中得到了比较高的评价。但是这个团队还缺少原创作品,为教育界发出自己的声音。
2009年时,按台里的要求策划一部“中国百年教育世家的故事”。由于题材宏大,使得这件事落实起来特别艰难,从制作规律来讲,以当时台里的资金资源力量来做这样的一部剧,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我首先说服与我们有过合作的徐兵接了这个剧的编剧,剧本在大纲阶段就遇到了很多困难,不得不停下来开了多次专家研讨会,听取行业专家意见,参与提供意见的专家先后就有几十位,刘震云,胡建新,李培森,李准,王伟国,张黎导演,康洪雷导演,制作人李波,还有时任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司的多位领导都参与提供了意见。有的领导写的修改意见比我们的大纲还长。
这的确是一个不好做的项目,我最后就对徐兵承诺一件事:我一定找到最理解“书香”这部作品的价值,和我们一样热爱它的合作方,一起把它做成精品剧,不枉一番心血。后来在写剧本过程中,我开始接触合作方,几乎走过当时所有知名制作公司。 最后选择了与北京春天融合及浙江华策一起合作。他们的进入,让这个剧如虎添翼。
独舌:在你参与制作过的所有作品当中,《乱世书香》有哪些独特之处?
吴晓梅:这部剧的剧本创作过程长达四年,我们专门让编剧徐兵在国家图书馆待了一个多月,查阅各种书籍史料,考据台词里的典故、细节。拍摄中还请了香港的服装师为演员量身定做服饰,包括衣服上面的盘扣都是专门订做。花了半个多月搭了“易水徐门”书香世家的大宅院,剧里细致到每一本线装书都是根据真品仿制。
做这部剧时,我看了大量的资料,从清末惠兴办第一所女学到抗战时我国核物理研究开拓者赵忠尧从北平护送放射元素到西南联大……我们想如实表现中国教育史上那个特殊战乱年代里,几代读书人真实的风骨与气节。这势必是一个意蕴深长的剧,虽然我认为会有很多人喜欢看,但是当时我做这样的戏还是有压力也有忐忑的,因为没有一线的数据和案例来说明这样的一个在细节上精雕细磨的剧,会有很好的收视。如果是现在,我也许可以借鉴《琅琊榜》的成功来为这样的一部剧做更多的坚持。
这是我倾注过情感的一部剧。借用剪辑导演周新霞一句话:做为一个制作者,一辈子能参与做出这样一部剧,很幸运,也很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了。
2吴秀波古道热肠,张鲁一书生意气
独舌:吴秀波好像特别看重《乱世书香》这部剧,谈谈和他的合作。
吴晓梅:刚开始接触吴秀波感觉他是一个比较温文羞涩的人,后来谈剧的时候,他就逐渐放开,他本身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开始讲:中国曾经在一些特定的历史灾难中面临巨大危机,比如历史上岳麓书院上百名书生曾投笔从戎,与书院共存亡,在中原文化抵制外族入侵过程中,是书生起了核心的作用,他们的精神是坚韧的,不易摧毁的,这是中国人很难被外来文化打倒的核心原因。我们这个剧写的正好是从科举废除一直到抗战结束,就是在一个庞大灾难面前,展示了一群看似柔弱、手无寸铁的读书人,他们是怎么坚韧地把中华的文化感和骨子里的强硬感传递下去,一代代坚守直到胜利,所以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振奋的剧……
他在讲这些的时候,在座的都很感动,我发现吴秀波突然就变得非常健谈,他的描述让人感到画面就在眼前。他是一个表达能力很强、逻辑性很好、表现力也很强的人。他在说话的时候整个人完全就融入到人物中去了,表情特别夸张,跟你戏外看到羞涩、谦和、彬彬有礼的他判若两人。第一次见面大家就聊剧本聊到夜里两三点钟,他现场给小陶虹、咏梅她们打电话,商量档期问题,把我们制作方该做的事都做了。服装的设计包括现场表演他也提出了一些意见,创作愿望非常强烈。在这部剧拍摄过程中,作为一位父亲,吴秀波更是对教育有着非同一般的热心,多次支持教育台的节目和活动。
独舌: 张鲁一身上有哪些特质,让你觉得他和角色比较契合?
吴晓梅: 他当时是一个相对而言的新人。我觉得他应该算是演员层面对整个中国教育史最了解的一个人,他是北京大学的艺术硕士,家里本身也是书香门第,他身上带着读书人的气质。现在他可能火了,或者更善于做专业演员了,刚与我们合作的时候,他更像是一个读书人,言谈举止都流露出那种文人淡淡的忧郁气质。演员演一个角色都要做功课,一般都是在了解剧本阶段慢慢进入角色的,鲁一是有天然的底蕴吧。
我记得当时教育台新闻中心的编导去采访他,回来的时候特兴奋,围着我一直在说:太帅了!教育台的编导一般相应更注重挖受访者的内涵。她们说采访他太舒服了,一是你要问什么他点抓的特别准,没有NG一次性到位,把你想说的话全部都说了,再有就是演员自带民国文人的魅力。
独舌:这部剧观众一直都很期待,现在终于要播出,你怎么看《乱世书香》一路过来的艰辛和波澜?
吴晓梅:因为一些客观因素,这部戏拍完以后起起伏伏有三年,我可以说每天在我微博未关注人的私信里面就没断过,各种剧迷来问:到底什么时候来播?你还记得这事吗?你怎么从教育台走了这事就完了……就是各种猜测和催促。这对我们制片人来说,既有责任压力,也是幸福感——就是你始终被人惦记着。
这部剧的拍摄制作与宣传发行是由春天融和公司主要负责。最近得知这部剧最后发行给了湖北和山西卫视,我真的特别振奋,包括所有我们团队的人当时一片尖叫,我不知道用什么方式来庆祝,就随手发了一条微博说“大家还约吗?”,大家回应的话让你特别温暖,秀波粉丝引用秀波的话“总制片团队的深厚文化感对他来说是特别难忘的”,还有人说“不知道你们经历了什么,但是你喊一声我就出现”。这部剧虽然做得用心又艰难,但依然令我觉得特别幸运,特别难忘,它是能激励你在这个行业继续做下去那种创作经历,你很难不爱它。
3电视台出身无碍做电影,市场化生产在于资源整合
独舌:从电视台出来进入影视市场一线,在身份角色转变过程中,你和你的团队的定位发生了哪些变化?
吴晓梅:我还是要保持我团队整体的风格,我要知道我是谁,基于自己的优势和缺点来定位公司整体的战略方向。我觉得我们的优势就是在国家队经历过很多年的训练,在高强度的工作量和高责任感的工作压力之下对精品的追求,对市场有相对较高层次的观察。一个普通影视公司需要从零干起,我也不例外。只不过,过去的经验让我在看到行业水平线的同时,也能看到政策的高度以及高端业态;在清楚认知自己定位与市场对接之后,坚持做有品质的市场作品。
独舌:现在有很多人从体制内出来做影视公司,比如侯鸿亮团队,你觉得你们这类制作团队都有哪些共同特点?
吴晓梅:像苏晓、侯鸿亮,现在很多一线的制作公司和团队,好多都是从“国家队”出来的人员。我觉得国家这么多年的要求和培养在我们身上肯定是留有痕迹的,就像是你当过兵,走在哪站姿都不一样,这个是我们的共同点,会反映在我们的选题和出品上。另外一个角度,我觉得我们这些人之所以能够放弃很好的平台和资源从头开始,靠自己的能力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寻找自己的位置,是因为我们更希望挑战自己,更希望通过市场规律寻找更大的专业提升空间。
对于我们来说,接受市场、按市场的方式去办事,心理上和工作方法上都没有什么障碍。其实,我们最大的心理差异在于资源整合,以前有比较好的平台资源,现在需要以更多的努力和更严谨的态度来整合方方面面的财力、物力、人力资源,把大家的智慧结合在一起最终形成一个文化商品。
具体到未来的规划,我们来到公司半年,现在6个项目签约在创作,其中5部电影作品,一部电视剧。这些项目进展比较顺利,目前都有了合作出品方。电影是公司未来主要出品方向。
独舌:旁人可能会觉得电视台出身,做电视剧似乎应该顺理成章,为何你把公司的定位着力于做电影?
吴晓梅:认为电视台出来的人做电视剧会比较更好,这其实是一种表面的认知。我近年工作重心在筹建校园电影院线,同时从09年开始主要与国内外知名电影公司合作制作电影。离开台时,还正与严歌苓合作,请她为我们创作了一部电影剧本,制作重心已转为电影制作。
目前国家对于电影产业的政策性扶持力度很大。国产电影的创作风清气明,创作者的心气都非常高,是一个处在上升期的朝阳产业。还有一个我喜欢做电影的原因是电影的目标受众。电影的受众平均年龄是20.7岁,这也是我多年做教育传播工作中最熟悉也喜欢的那个族群,他们的热情、单纯和干净都让我充满用作品与他们对话的期待。
独舌:现在影视行业有一个词比较火:IP,你自己在选择项目的时候是按照什么样的标准?
吴晓梅:我觉得IP是圈外人给的一个概念,所谓的IP还是原创剧作元素吧。IP对于作者本身来说是一种原始创作行为,只不过这种原创行为曾经以某种传播路径接受过来自受众的市场考验,所以在做影视二度创作的时候观众对它的默契度和认知度更高了,成功的可能性比普通原创剧本大一些,仅此而已。不是什么新鲜的概念,我把所有这些东西归结为剧作家的创作。
我选择的时候不会因为IP来选择什么项目,我会因为剧作本身的质量而选择一个项目,也许它是个热门IP,也许只是剧作家自己的创作。只要制片人团队认为这个剧作具有二度创作的价值,我们就会认真对待,我觉得这是这个行业的专业人员应该有的一个态度。
【文/杨文山】
dusheme
有观点、有态度、有温度的行业资讯与交流平台
【影视独舌】
由资深媒体人、影视产业研究者李星文主编,提供深度的影视评论和产业报道。追求高冷、独立、有料,助大家涨姿势、补营养、览热点。涵盖微信公号,微博,博客,网站,今日头条,百度百家,新浪、网易、腾讯、搜狐自媒体等10大平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